挖掘“富矿”,广东文学未来可期

导读 原标题:挖掘“富矿”,广东文学未来可期 系列活动中发布的新书 ...

原标题:挖掘“富矿”,广东文学未来可期

系列活动中发布的新书

会上,广东老中青作家代表刘斯奋、陈继明、魏微、葛亮分别发言,畅谈广东文学的特点、优势与未来前景。

刘斯奋[作家、书画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改革开放和人才是广东文学的“富矿”

这几十年来广东省作协对我有诸多关怀与鼓励。《白门柳》第一部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还是一个普通干部,不是专业作家,在偶然机会下开始创作,同时得到老作家陈残云同志、欧阳山同志等人的鼓励。老一辈作家对后辈作家的关怀从来都是很重要的一种鼓励,因此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如今进入新时期,我认为广东文学有两大特点:

第一,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地区,这几十年来发挥了广东人敢为人先、敢于喝“头啖汤”的精神,在改革方面闯出了一条路子。改革开放是广东文学创作的“富矿”,还有很多挖掘的空间和前景;第二,广东是全国人口大省。这几十年来很多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广东,参加广东的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文艺创作,这些人才是非常珍贵的“富矿”。这次我们报上去参评茅盾文学奖的三部作品,其作者都不是广东本土人,都是新客家人。新客家人的才能同样是广东文学的“富矿”。把这些“富矿”挖掘出来,我觉得未来的广东文学创作大有希望。

陈继明[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焕发创作热情,交出优秀文学答卷

我从宁夏来到广东有15年了,在创作了《七步镇》和《平安批》之后,我会说我是一位广东作家。我觉得我是幸运且幸福的,当我打算重振旗鼓,弃旧图新,好好下功夫写小说时,我遇上了广东省作协历史上最生机勃勃的几年。

《七步镇》之后,我成为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紧接着,广东省委宣传部和省作协共同组织了“改革开放再出发”广东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活动,我有幸被选中,开始在汕头写作侨批题材。

今年我刚刚完成了一部关于敦煌的长篇小说,入选中国作家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目前正在修改。接下来我将全力以赴,积极参与省委宣传部和省作协“打造新版《人世间》,浓墨重彩书写广东创业故事”创作计划,回到韩江流域,重新深扎蹲点,书写韩江流域人民在新时代的创业故事,力争写出一部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的长篇小说。

广东省作协一直用最大投入、最高热情、最新创意,凝聚全省的创作力量,激发广东作家的实力和潜能,引领广东作家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我们这些年纪不轻但仍然健壮的中年作家也应该重新焕发创作热情,积极写作,争取给伟大时代留下伟大作品,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优秀的文学答卷。

魏微[作家、广东文学院院长]:守正创新,拓展广东文学边界

俗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可是广东文学却正年轻,焕发着勃勃生机。七十年来,广东省作协始终坚持以“为人民书写,为时代立传”的宗旨方针,引领一代代作家记录时代风云,讴歌像草木一样平凡且坚韧的个体生命,探讨人与时代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文学是人学。作为作家,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人,或者说人民,向来是写作的题中义,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人民中的一员,为人民而写,其实也是为自己写。写作不仅是表达个人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和反思。人,从来不是独立的存在,从诞生那一刻起,就与人群发生关系,进而与时代、社会发生关系,人的一生,其实是在处理这些关系:人际关系、时代关系,文学要表现的正是这个。因此,从人民中汲取灵感和力量,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反映时代,映照人生,一代代的广东作家就这样走过了七十年,广东文学也因此获得新生。

守正创新是广东省作协一直以来的文学创作理念。七十年来,一代代的广东作家在守正的前提下,勇于创新,不断拓展文学的边界,探索新的创作领域和风格,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文学体验。广东是一片热土,岭南文化以丰富性、包容性见长,尤其是近四十年来,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社会生活的广阔深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别样风景,舞台阔大,帷幕正在拉开。

葛亮[作家]:将岭南传统文化作为写作基点

我成长于六朝古都南京,对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着耳濡目染的亲切感。而长期在香港的工作与生活,更让我体会到在中西交汇的语境中,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及在不同文化形态的交流与互动中产生的创造性转化的卓越能力。

长篇小说《燕食记》是一部以饮食为切入点的作品。选择这一角度,是对粤港这方水土经年考察的结果。饮食是岭南传统文化于当下最为生动而亲和的呈现。这部小说以濒临失传的莲蓉绝技为引线,联结了四代粤点师傅的命运流转,也凸显了传统文化在时代的变革中经受的考验与挑战。

写作之余,我也在思考文学创作于当下的意义。《燕食记》中的叙事场景,发生在粤港。粤港浩漫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体现出的现代性、城市性,与传统文化之间构成了美好的对位。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文学创作者,讲好粤港故事、岭南故事,也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体现。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这既是每个文艺工作者心中坚守的创作导向,也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我愿以绵薄笔力,将岭南传统文化作为基点,勾勒丰赡的中华民族历史图景。以文为履,砥砺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