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一战成名,从一介书生到“白袍将军”,一生可谓传奇

导读原标题:陈庆之:一战成名,从一介书生到“白袍将军”,一生可谓传奇白袍将军南北朝时期南梁有一位名将,被称为“白袍战神”。在当时的洛阳...

原标题:陈庆之:一战成名,从一介书生到“白袍将军”,一生可谓传奇

白袍将军

南北朝时期南梁有一位名将,被称为“白袍战神”。在当时的洛阳流传着一首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唱的就是他。这位被世人传颂的战功赫赫的将军,名叫陈庆之,他的一生可谓传奇。

陈庆之虽然曾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但实际上他身体文弱,并不善骑马和射箭。因为喜欢穿一袭白衣,才被人称为“白袍将军”。那么这样一介文弱书生,是如何成为一代战神的呢?

战神出世的时代背景

都说“时势造英雄”,当纵向剖析历史上的英雄们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时候,就会发现,事实确实如此。

在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落统一了中国的北部,并且建立起了“北魏”这个朝代。经过中原文化的渗透,北魏渐渐成为了一个像中原的统治政策一样的朝代,并且在孝武、宣明时期达到了顶峰。

然而自古代起,就有着很明显的区域分化情况的存在,就像现在这种,中心城市很繁华,所有的制度也很完善,而在边远地区就没有这么完善的管理制度,甚至还会有地方成为“几不管”地区。

所以在北魏时期也是一样,位于边塞地区六镇的鲜卑贵族和守卫边疆的将士仍然保留着之前的风俗和待遇,看着中央城市的繁荣,自然就会嫉妒。

随着中央城市越来越繁荣,那些心有不甘的贵族们不满的情绪就越大,到最后终于爆发,造成了六镇叛乱的局面。

战乱中,一个北魏的皇族逃到了梁国,这位受难的皇族名叫元颢,从战争中活下来的元颢有了自己掌权的念头。

于是想要依靠梁国的力量,推翻北魏的朝政,于是便有了震惊历史的白袍大将军,陈庆之的出现。

陈庆之

成为战神之前的陈庆之

陈庆之出身寒门,在梁武帝萧衍给他的褒奖诏书中也写道过,说他是“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儿子。所以他很有可能也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小官吏,并且在史书中并没有关于他的详细记载。

而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在前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少年英才,他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还曾与沈约、谢朓等人并称为“竟陵八友”。

从血统上看,萧衍与南齐皇室的关系很是密切。有着这样深厚的家庭背景,再加上过人的才华和胆识,帮助萧衍一步步建立了南梁。

梁武帝

萧衍成为皇帝之后,政绩显著,勤于政务,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而能够得到这样“圣明天子”的重视,也是不容易的,偏偏陈庆之做到了。

这主要是因为,萧衍特别喜欢下棋,一下起棋来就经常会废寝忘食。而陪他下棋的人根本熬不住,只有从小跟着他的陈庆之精力旺盛,在萧衍的棋瘾上来的时候随叫随到,由此也极讨萧衍的欢心。

在成为将军领兵打仗之前,年仅十八的陈庆之就被任命为主书,从那个时候起,陈庆之就有着想要为朝廷效力的赤血丹心。

不过,没有家庭背景的支持,他也只能依靠自己的才学一点点积累,期望能够得到重用。

中年儒将,一战成名

在上战场之前,陈庆之一直担任文职,是一个文官。而且是凭借跟梁武帝下棋,才受到恩宠,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陈庆之都被人称作佞臣的。

从刚刚出世,到得到恩宠后十几年,将近四十岁的陈庆之偶尔也会觉得自己碌碌无为,并没有为朝廷、为国家做得什么丰功伟绩,也没有什么本事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许多英雄也都是被时势推上了“英雄”哪个位置的,所以才说是时势造英雄。

南北朝时期本就是动荡不安、战乱不止,当时北方地区的动荡,就给了陈庆之这个成为英雄的机会。

因为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谋反失败,派儿子元景仲前来投降,并派兵搭救元法僧。于是时机巧合,陈庆之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带兵前去接应。

当时代表南梁一起出兵的,除了陈庆之,还有胡龙牙、成景儁。他们共同带兵对元法僧进行搭救,然后陈庆之又单独带领了两千名将士,护送豫章王萧综镇守徐州。

历史上徐州一直都是一个战略要地,任谁都想占领。于是北魏便派了两万大军前来争夺。陈庆之虽然只有两千将士,但其善用兵法,率军冲击魏军大营,取得了胜利。

然而就当他们胜利的时候,守卫徐州的都督萧综却逃跑了。

面对主将的逃跑,军心不稳,也是第一次带兵的陈庆之却凭着过人的胆识,临危不乱,接过帅印带领部队“斩关夜退”,凭借绝妙的兵法,保全了军队将士的性命,并成功脱身。

第二年陈庆之作为总知军事,随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带领军队攻克了北魏豫州的52座城池,大获全胜。

经过这两次的连续胜利,陈庆之被升职为东宫直阁,并且加爵关中侯职位。从此白袍将军一战成名,成为了时势中的大英雄。

白袍将军开启征战之旅

从小就有着报国之心的陈庆之自从在战场上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后,便开始了他的“将军之旅”。进官加爵之后,陈庆之又被派去与曹仲宗联合进攻北魏涡阳。

与此同时,萧衍命令浔阳的太守韦放领兵与他们会合。当时韦放率领的军队还没能扎营休整,就被北魏的先头部队赶上,双方兵力悬殊,韦放带兵殊死一搏,才将魏军暂时击退。

陈庆之、韦放、曹仲宗等将领带领大军会合后,面对魏明帝元诩派出的15万援军,有着不同的意见。

有说不能够乘胜追击的,有说不足为惧的,在各执己见、几番争执之下,陈庆之请求单独带兵前去追击。于是带领了轻骑200人的陈庆之突袭元昭军,攻破了他们的援军,令魏军极其的震惊。

在这次战争中,虽然有了一个胜利的开端,但征战还是十分的艰苦,由于地形的特殊、将领指挥上不相上下等天时地利人和,双方交战上百次,从春天一直打到了冬天。

终于在陈庆之的计策之下,趁着夜色攻克了魏军4个营垒,然后利用兵法和心理以压倒性的胜利击退了魏军,大获全胜。

一代儒将,一生为国

南梁与北魏之间的战争并没有结束,因为之前北魏皇族元颢曾经向南梁寻求过帮助,再加上战略上的考虑。

梁武帝决定帮助元颢成为魏王,并且让擅长带兵打仗的陈庆之作为骁勇将军,护送元颢回到北魏,并且协助他称王。

如果说之前的战争都算牛刀小试的话,那么这次协助元颢称王,才是真正将陈庆之推上传奇巅峰的一战。

在一路北上的过程中,北魏的城池接连在陈庆之的攻打之下失守,这让北魏很是不安,而在荥阳,一个参与了不下几百场战争的城市中。

陈庆之引经据典、慷慨陈词,用真心诚意打动了战乏的将士们,并且带领他们一鼓作气攻占了荥阳城。

这场战争的细节我们无从得知,陈庆之使用了什么妙计也无从考证,但面对当时“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绝境,这场胜仗留给后人的也只有震撼二字而已。

此战过后,梁武帝加封陈庆之为尤为将军,“白袍将军”的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

这位一生为国、征战沙场的大将军,常常爱穿一袭白衣,像极了小说中描述的那个能文善武的“白衣少年”。

可谁能想到,直到56岁战死沙场的时候,陈庆之也不过是一个“射不穿札,马非所便”的布衣书生。

他虽然不擅长骑马射箭,但是在他十几年的征战岁月中,他的军事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事,也是不得不让人敬佩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