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开展首例机器人辅助下DBS手术,让患者不再害“帕”

导读手抖得拿不住筷子,头一直不自觉地晃动,走路缓慢、起步困难,步态不稳经常摔倒,甚至卧床不起……许多帕金森病中晚期的患者,都会出现这些...

手抖得拿不住筷子,头一直不自觉地晃动,走路缓慢、起步困难,步态不稳经常摔倒,甚至卧床不起……许多帕金森病中晚期的患者,都会出现这些严重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长期用药会让患者身体产生耐药性,使得药物治疗效果微乎其微,甚至受到药物副作用影响。

12月15日,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双侧脑深部电刺激器植入手术(DBS)。术后患者复苏清醒,症状即刻有所改善。

“此次手术的完成填补了云浮该项技术领域的空白,在云肇地区也是首次开展。未来,我们会努力使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在‘家门口’得到更有效的治疗。”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蓝锡昌说。

视频加载中...<s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云浮市人民医院dbs手术

罹患帕金森病10余年

药物疗效微乎其微

走进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只见陈阿姨(化名)的头部一直不自觉地晃动。“这样摆动让我的脖子很累,可是我没法停下来。”说这句话时,陈阿姨似乎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放在双膝上的手也微微抖动着。

家属介绍,陈阿姨今年64岁,已经有10年的帕金森病史了。这些年来,她的症状也从最开始的右下肢不灵活、脚轻微震动,发展为两上肢及颈部震动、四肢僵硬,步态僵硬迟缓。10余年来,陈阿姨口服药物种类及剂量不断增加,但疗效却一年不如一年。

“这个病已经严重影响到母亲的生活了。她走路十分缓慢,摇摇晃晃,好像随时会跌倒一样。近两年就因为这个病跌倒两次,导致两侧肱骨骨折,所以我们才下定决心带她来做手术。”陈阿姨的儿子说。

据了解,帕金森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疾病,主要表现症状有三种:第一种是四肢肌张力增高;第二种是步态僵硬,起步、转身困难或者遇到障碍物难以止步;第三种是静止性震颤。

“陈阿姨的症状主要是肌张力增高,步态僵硬,还有起步、转身困难。”蓝锡昌说,由于患者病史很长,服用抗帕金森药种类多、剂量大,治疗效果微乎其微。经过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射科、麻醉科、康复科、心理科以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教授龙浩组成的帕金森病MDT(多学科会诊)团队会诊评估,认为该患者很适合做DBS手术。

在机器人辅助下

为大脑置入“起搏器”

脑深部电刺激器植入术(DBS)又称“脑起搏器”技术,早期的帕金森症状通过药物尚可控制,但当病情发展至中后期或者出现比较明显的帕金森药物副作用反应后,DBS手术便成为了首选治疗方式。

术前,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团队与龙浩为患者完成颅脑CT及磁共振定位扫描,并利用融合技术,精准定位了穿刺靶点。

术前靶点定位。

术前靶电定位。

“手术会将电极植入脑深部核团,脑电刺激器会发放弱电脉冲,对脑深部核团进行电刺激,以此达到治疗目的。”龙浩介绍,对于DBS手术来说,“精准定位”“精准手术”非常重要,手术定位必须精准到毫厘之间。

据了解,本次手术使用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通过机器人的机械臂打靶校准误差,将误差控制在0.3mm以内,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流程,减少患者感染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电极、电刺激器植入。

术中电极、电刺激器植入。

术中电极、电刺激器植入。

“相比传统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DBS手术在精准度和效率上都有极大的提高,并且术后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度也有很大改善。”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陈志生说,患者术后住院5天到7天就能出院回家了,大约1个月之后回医院接受脑电刺激器开机。开机之后,患者肢体僵硬、震颤等症状将能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将明显改善。

术后复查电极位置与靶点完全重合。

【撰文】张梓楠 王谢思齐

【通讯员】云医轩

【作者】 王谢思齐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