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的职业五花八门,不过大家的选择真的那么多吗?仔细想想人们趋之若鹜的行业,你会发现,“香饽饽”往往就那么几个。教师、公务员、医生属于普通人眼里的“标杆”。
特别是“教师热”的趋势,让越来越多外行人认为当老师是最理想的工作之一。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家长一面对老师失望,一面又希望子女从事这样的工作。
家长眼中的老师什么样?答案有些无奈,教师的口碑发生变化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提及教师群体,大家首先浮现的感觉已经“变味了”。别管平时在班级群里,有多少家长会“感恩老师”。
但倘若背地里让他们说出心里话,不少家长会摇摇头。一定有人记得某小学生的父亲怒退家长群的举动。“全让我教孩子,老师是来做什么的呢”,不知说出多少家长的心声。
还有一位离异的男家长,无奈请求老师将作业内容写在黑板上;因为靠摆摊维持生计的他,实在没空盯着班级群里的消息看。不少家长为之心酸,这也是很多网友的困惑。
所以每当有老师吐槽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低,很多家长可能不仅难以体谅,还更加反感。不得不承认,教师的口碑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在不少家长眼里,他们在教学上的责任在减少;对学生因为成绩、家境而区别对待的现象在增多。对于这种教育环境,郑强老师发声,可站在教师的角度也有不少委屈。
郑强奉劝教师“别惦记高薪”,却被指“何不食肉糜”
很无奈的现象是,在家长们眼中,老师似乎变得越来越“势力”和现实。不少人感慨,以前当教师有一种教书育人的情怀;现在更多人是为了寒暑假、平时的福利。
对此,知名教授郑强说出了自己对教师的劝告,他从“一袋大米”引申出对老师这份职业的看法。想不到却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原话是这样说的:“如果盯着过节时发不发一袋米、一篮水果,就当成自己的最高待遇,这种思维是落后的;真正的福利应该是我们做出了教学成果”。
他补充道:教师作为知识分子,需要有职业自豪感,别只是惦记着高薪和福利。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教师的工资都不属于最高薪的职业。但是选择做教育,应该有培养人才的精神。
郑强教授认为,身为教师如果只是在乎工资和福利,便是迷失了自己进入教育行业的初衷。也许家长们听到这样的呼吁,会比较支持。
但是切换成一线教师的视角,他们的苦衷却很少被看见和认可。评论中不少老师反问:既然教育事业的情怀如此重要,郑强教授自己能否接受较低的薪资呢。
教师除了这个职业身份,同时也是别人的子女、伴侣和家长,身上同样担负着养家和培养后代的重任。公办学校的教师工资通常不会有多高,老师们盼着多发袋米,被看成“迷失”。
这让一些老师觉得,郑强“讲实话”的人设也开始“翻车”了。奉劝老师别惦记好的待遇,有种“何不食肉糜”的意味。更简单地说,就像饱汉不知饿汉饥。
还有网友提到,就算老师对工资不满意,除了辞职也很难找到解决的方法。因为教师跟其他行业有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他们不允许在非工作时间做其他事情赚钱,送外卖也不行。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老师才会介意“一袋米”。如果教师的待遇难以达到很好的满意度,他们在教导学生努力学习时,也很难靠自己证明“知识可以换来财富”。
提升教师工资和福利,你支持吗
确实有部分重点中学,教师的薪酬非常高,这也是吸引名校生去当老师的重要原因。但是大多数普通学校里,一线老师的工资,三五千也是寻常的。
有人提出希望提升一线教师的工资和福利,让他们免于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而且这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报考师范,提升教师队伍的实力。
有家长表示支持,但是我们发现也有不少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因为他们认为,很多老师的综合收入不只有“工资”。杜绝这种现象,再提升待遇可能更令人认同。
那么,你是什么观点呢?(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