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杨派”大家唱掀高潮 华雯: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导读“流派的传承,归根到底是看它能否传唱开、留得住,而要让老百姓自发口口相传,好听是关键!”恰逢沪剧杨派创始人杨飞飞诞辰100周年,上海...

“流派的传承,归根到底是看它能否传唱开、留得住,而要让老百姓自发口口相传,好听是关键!”恰逢沪剧杨派创始人杨飞飞诞辰100周年,上海市宝山区沪剧艺术传承中心(宝山沪剧团)策划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沪剧表演艺术家杨飞飞的活动。其中,沪剧“杨派”大家唱意外掀起一阵热潮。历经逾两月选拔,共有48名选手从280余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在最终角逐后诞生了16名优胜者。昨晚,沪剧“杨派”大家唱颁奖晚会在天蟾逸夫舞台举行。

图说: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 官方图 下同

据悉,在此次决出的16名优胜者中,既有曾怀揣沪剧梦想却阴差阳错与舞台擦肩而过的“铁杆粉”,也有“半路出家”学唱“杨派”的“潜力星”;既有年轻时就曾拜在杨飞飞门下的“半专业选手”,也有说不来上海话却能一口气唱下赋子板的小学生。“相比他们唱得如何,更让人感动地是他们都愿意来唱。”活动策划者、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感慨道:“(杨飞飞)老师如果晓得到今天,还有那么多人喜爱杨派、学唱杨派、追随杨派,伊肯定阿老开心额!”

输也不怕,不能缺席

是人都会有包袱,尤其是习惯站在舞台聚光灯下的人。当看到大家唱报名人中有郭懋勤,华雯很是意外:“要知道,很多在圈内略有影响力的名票都不肯轻易来,毕竟‘杨派’大家唱是个面对业余爱好者的活动。郭懋勤不仅是专业演员,她还拥有自己的剧团,唱了大半辈子沪剧,她来参加要是夺魁,人家觉得是应该的,可万一要被比下去,岂不是下不来台?”

华雯怕她是一时冲动,便心直口快地问:“想好了吗?不怕输?”郭懋勤答得也干脆:“拿不拿奖无所谓,比不过我也不怕丢人,我就知道我是(杨飞飞)老师学生,只要是有关老师的纪念活动,我是万万不能缺席的。”虽说面对的竞争对手都非专业,郭懋勤也不敢怠慢,天天练唱仔细准备,最终以超高分拿下榜首。昨晚的颁奖晚会上,她压大轴演唱了杨派名段《两代人·狱中》。她说:“我18岁认识老师学得《卖红菱》,23岁正式拜师,老师于我如师如母,今天唱起老师这一名段,寄托着我对老师的一份想念。”

图说:华雯为郭懋勤颁奖

话虽不会,但可以唱

昨晚的颁奖晚会上,几个孩子可圈可点的表演让人看到了沪剧传承、流派传唱的希望。陈雅涵和张步谣,分别是9岁和10岁,是台上年纪最小的表演者。两人携手演唱的《第二次握手·归国》拉开了晚会的序幕,也烘托起了气氛。让华雯眼前一亮的还有黄一菲:“真没想到,这样一个11岁的小姑娘能把《孤岛血泪》中那段‘求亲家’的赋子板唱得有板有眼。”

现正在读五年级的黄一菲学业很繁忙,但每天坚持半小时练唱。她妈妈说:“唱戏对黄一菲而言是解压。有时候想到晚上还有练唱这件事,效率也会变得高起来。”私底下的黄一菲话不多。问她平时说上海话吗?她摇摇头。那怎么学唱呢?“就是听!”她妈妈说:“黄一菲是个谨慎的孩子,她不急着开口,学新唱段非得反复听,听到有把握了,才会越唱越响亮。”

图说:黄一菲

学唱沪剧三年,也在“小华雯”沪剧团“特训”过,黄一菲的一招一式都按着华雯的表演路数走。黄一菲的妈妈说:“唱沪剧带给孩子最大的收获,就是变得自信。”

艺术传承 流派传唱

宝山沪剧团的前身是勤艺沪剧团,由杨飞飞和赵春芳组建于1948年。这个走过大半个世纪风雨的剧团,先后推出了《家》《雷雨》《为奴隶的母亲》《卖红菱》《妓女泪》等作品。此次沪剧“杨派”大家唱能吸引这样多人来报名,华雯将之归功于杨派本身的魅力,“杨派唱腔,无论是基本调行腔或是长过门,都尤其特定固有的旋律,好听易学能传唱,这是它至今能拥有如此多追随者的原因。”

图说:邵敏

对于如今很多人学唱杨派,可以追求一份厚重的粗粝感,华雯直言大可不必:“很多人对杨派有一份误解,因为现在六零七零后那一辈,听的杨派都是杨飞飞六七十岁时唱的,大家总感觉杨派就是声音浑厚低沉的,但其实老师年轻时的声音也很亮、很糯。”事实上,就连华雯拜师时,也曾因自己的声音不够“像”老师而略忐忑,反倒是杨飞飞“开解”她——拜师并不是规定你以后只能唱杨派,你要记住流派始终是为人物和剧本服务,你也可以试着用你又高又亮的嗓音唱唱杨派,或许会有新的收获。

坚持原创,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接地气的现实主义题材,都是杨飞飞传递给华雯的艺术理念。在宝山沪剧团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创作品《挑山女人》中,华雯就选用了整套的“杨派”唱腔。她说:“我的唱段是‘浸’在杨派精髓里的,我把自己的经验交予年轻人,守好杨派阵地,做好创新,就是对老师最好的纪念。”

(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