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有个大bug 韩子昂爷爷的手机脱离现实

导读作为国内不可多得的科幻巨作,《流浪地球》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口碑和票房一路飙升,迅速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看完这部电影,我对电影中呈现

作为国内不可多得的科幻巨作,《流浪地球》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口碑和票房一路飙升,迅速成为网络热议话题。

看完这部电影,我对电影中呈现的科幻世界感到震惊,但在细节上,我发现《流浪地球》有一个巨大的BUG,这不符合未来科幻世界的设定。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背景。

简单介绍一下《流浪地球》的故事。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迅速衰老,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都面临着灭绝。因此,人类建造了成千上万个行星发动机,并开始了与地球一起流浪到4.2光年外的比邻星(刘《三体》的舞台)的旅程。

103010的故事发生在2070年左右。为了更现实一点,刘淇的爷爷韩子昂定在1999年出生(比我小~)。

《流浪地球》的世界里,地球表面完全变成了冰洋,人类生活在地下城市。所以我们现在完全是通过地面基站的通信方式被抛弃,只能依靠外太空的航海家国际空间站提供通信服务。

带耳机臂触摸屏的手机。

多亏了航海家国际空间站,地球上的人们可以通过耳机和头盔进行实时交流,这是——汽车同步、翻译、局域网广播和私人对话的四大功能。

当然,光有声音是不够的。类似于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在《流浪地球》中,救援队或者空间站的成员手臂里面也有一个触摸屏,可以进行触摸操作。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流浪地球》在通讯方面的设定一点都不科幻,基本上就是把我们常用的手机分解成两部分:——耳机和触控板,没有任何革命性的突破?

如果这个装备在科幻电影中勉强符合逻辑,那我们就来看看韩子昂手里的装备。在历史上真的是开倒车,不符合当时的环境。

韩子昂的手机是个大BUG。

由于吴孟达实验的爷爷韩子昂出生于1999年,是名副其实的90后,为了烘托《流浪地球》中人物的情绪,韩子昂还是被安排用我们常见的触屏手机刷Tik Tok,更别说2070年有没有Tik Tok,就算有,50年也不会有变化。

另外,因为当时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于今天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韩子昂手里拿着的触控手机经过四五十年的沧桑也不会有这么好的色彩(我们可以以自己为参照系,看看2000年的时候身边有没有手机)。

说了这么多bug,2070年的手机应该是什么样子?

欧美科幻电影的前瞻。

以1966年诞生的科幻剧《流浪地球》为例,其中用“传播者”进行传播。正是这个想法激励马蒂库珀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欧美的科幻电影,展望未来科幻手机的形态。

在2016年的电影《星际迷航》中,比《从大道到简》的宇宙飞船更引人注目的是主人公使用的透明iPad。这款iPad可以有效利用整个屏幕的空间,这意味着科幻小说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相信未来手机会向透明玻璃进化。

可能我觉得二维界面不够。在好莱坞科幻大片《太空旅客》中,几大巨头在会议期间利用AR技术实现面对面交流。

虽然目前的手机也开始部署AR和VR技术,但相比《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整个人完全可以投射到会议室,现阶段的AR和VR技术还是小巫见大巫。

回到《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如果电影中的AR技术足够发达,那么当刘培最终去世时,他可以最后一次见到儿子,而不仅仅是用声音说再见。

此外,通过仔细观察影片,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人在户外时都会佩戴头盔,因此与《流浪地球》相比,《钢铁侠》的人可以通过ar技术将手臂的显示屏完全投射到头盔面板上,有效利用真实空间。

总的来说,《流浪地球》的细节或设定虽然存在一些bug,但其瑕疵并未被掩盖,其特有的属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底层逻辑的硬科幻设定,都在国产科幻电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有获得丰厚的回报,才能吸引后续人才,投资开荒,为观众带来高质量的科幻影视剧。

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中国科幻电影在设定上也将耳目一新,从而在现实世界中影响和启迪我们,进一步颠覆这个“小破球”。

原标题:看完《流浪地球》,发现一个关于手机的大BUG。

编辑:李晓玲。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