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小伙到农村小学当美术老师:农村孩子对美的认识和感知更加直观

导读 视频加载中...<s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央...


视频加载中...<s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彭俊):95后小伙何曦露是一名美术教师,就职于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中和镇渠河小学。

何曦露的家乡在巴中市南江县,2018年6月毕业时,因为家乡没有专业相关的岗位招聘,于是他报考了岳池县的美术教师。

工作四年多,何曦露大多时间都待在村子里,没有课的周末他喜欢到村子里采采风、拍拍照,质朴的民风、传承的民俗、未经雕琢的大自然,滋养着他的美术创作,也让他有机会更加直观地感受着底层老百姓的悲欢与坚韧。

何曦露透露,他的学生大多来自留守离异家庭,许多孩子会通过画画来释放心中的压力,“以图为文,把图画、图形当作文字来表达他们心里面那些隐秘的情感”。

班里一位女同学,父亲常年酗酒,父母经常吵架,在一定程度上家庭带给她许多负面影响,但何曦露却从她的美术画作中看到了她向阳生长的一面。“我们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你会发现他们的身上有一种韧性,当我面对人生困境的时候,不一定有他们做得好。”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美术老师,何曦露认为,和城市孩子相比,农村的孩子们乐观地游走在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之间,充满了自然的灵气,对美的认识和感知更加直观。

“他们生下来就在天地之间,而且经常要做农活,当他们看到更加现实的生活以后,就会在头脑中反思、架构出属于自己的一些理念,当然这些理念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尤其是农村保留至今的民俗与古迹,都对孩子们的美术创作有很大帮助。

工作四年多,于他而言,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每学期一次的画展。截至目前,他已经组织学生们办过六七次画展,这并非是学校布置给他的任务,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学校对美术教学没有设定具体的考核要求,“我才想通过画展用实际行动告诉家长与学校,这一学期我究竟在美术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最近一次的画展主题是“变废为宝”,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组织,将废旧的纸板层层堆叠并契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立体的展示架,来呈现学生们这学期的美术作品。何曦露称这是一个沉浸式立体画展,“他们应该是我带过最好的徒弟,因为执行力强又能够独立思考,让我很感动”。

何曦露觉得当下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家长对我们的工作不是很支持,觉得美术课会拖了学生文化课后腿”。

何曦露说,更重要的原因是美术资源的缺乏,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不配套、跟不上,“或者是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也配了很多美术器材,但由于学生的素质达不到,很多东西就沦为了摆设”。何曦露认为改善这一局面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起努力。

很多时候,何曦露会感叹在农村做美术教育,必须要靠专职美术教师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你必须自己去平衡心态,没有条件咱们就创造条件,也要把它做好”。

未来他希望能够把学校的美育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具体来说,就是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既要保持天马行空,又要使我们的颜色光怪陆离,让他们借助美术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真正地宣泄出来、表达出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