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历经5次发掘 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再现秦汉盛景

导读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12月20日下午3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陈卫东,将在达州渠县登上名人大讲堂,带来一场题为《寻城记——城坝遗...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12月20日下午3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陈卫东,将在达州渠县登上名人大讲堂,带来一场题为《寻城记——城坝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文化演讲。演讲中的“主角”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是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渠县土溪镇。

近年来,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城坝遗址开展了系列考古工作。封面新闻记者从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获悉,从1991年至今,城坝遗址先后进行了5次发掘,发掘面积超5000平方米。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古代宕渠城的秦汉盛景呼之欲出。

“宕渠”瓦当作证

城坝遗址曾是宕渠古城所在地

城坝遗址位于川东北地区渠江上游,是水陆要冲之地。先秦时期以来,这里是多种文化的接触地带,长期存在政治军事上的交接攻伐,在物质文化方面表现出多种文化杂糅的特质。两汉时期,在汉文化的强势介入下,该地区被纳入国家政治框架内,逐渐接受汉文化,早期巴文化传统消亡嬗变,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地域文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文物部门在城坝遗址内陆续征集到一些战国秦汉时期遗物,包括虎钮淳于、钲、罍、缶、编钟、剑、戈、钺等具有典型巴文化特征的青铜器。”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陆续有一些抢救性考古发掘,对遗址面貌逐渐有了初步认识。

郭家台城址发掘区全景

2014年至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对遗址进行连续系统性的考古工作,清理出墓葬、水井、灰坑、城墙、城门、房址、沟、窑等各类遗迹数百处,出土各类文物千余件,基本厘清了由城址区、一般聚落区、窑址区、墓葬区、水井区等部分组成的遗址功能分区,初步构建了遗址自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年代序列。

“宕渠”文字陶瓦当

“宕渠”文字瓦当的出土,确证城坝遗址即是文献记载秦汉时期“宕渠”城所在地。城址中砖构城门、街道的发现全国少见,由石材构筑的大型建筑基址,为中国汉晋城址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反映了秦汉一统之下的多元文化发展。“津关”(即在水陆要冲地带所设立的关口)遗迹为全国仅见。简牍的出土,在四川地区考古中罕见,填补了地方史料的缺失。

城坝遗址中发掘的书信

“从目前遗址所发现的遗物和遗迹来看,呈现出渠江流域晚期巴文化的复杂性和交融性,以及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互动,反映了其特殊的地理空间和政治空间内复杂的族群关系。”渠县历史博物馆馆长肖仁杰认为,这些发现对进一步探讨秦汉帝国对西南地区的经营,及其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材料。

2016年发掘的墓葬图

21年历经5次发掘

曾获得中国考古界“奥斯卡”

1991年5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重要大遗址名单——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推进,城坝遗址不断带来惊喜,逐渐拨开千年的古城谜云。

1990年,重庆市博物馆对城坝遗址进行了试掘。2005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达州市、渠县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通过5年不间断系统性的考古发掘,基本厘清了城坝遗址功能分区,初步构建了遗址自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年代序列。

城坝遗址中发掘出的部分文物

2005年3月至6月,考古专家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发现有木椁墓、土坑竖穴墓、灰沟、井、灰坑等大量的遗迹现象;同时出土有大量的铜器、漆器、铁器、陶器等。这次发掘和调查,首次揭露出遗址内存在着连续性清晰的文化层叠压关系;也证实了城坝遗址在汉代及更早时期存在过大型城址的史料记载是可信的,为进一步研究城坝遗址和巴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2006年,渠县文物管理所在城坝遗址清理的双石棺砖室墓,在川东北地区属首次发现,填补了川东北地区以前无出土棺椁墓和汉化漆器的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城坝遗址的内涵,为研究渠江流域及古代賨人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部分墓葬陪葬品

2016—2017年度田野考古奖评选,渠县城坝遗址考古发掘荣获一等奖,这也是中国考古界最高奖,全国仅4项。2014年至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城坝遗址地进行了连续5年的考古工作,发掘各类遗迹40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通过5年的考古发掘,宕渠古城的城墙、城门、房址、壕沟等逐渐重见天日,伴随出土的还有15枚汉代简牍,极具历史价值。

2022年,随着考古工作的快速推进,宕渠城曾经的“工业园区”——窑址区、冶铁区崭露头角,让人们得以窥见它曾经的工业辉煌。

迄今为止,城坝遗址已先后进行了5次发掘,发掘面积5000余平方米,出土铜、陶、漆木器等器物2000余件。发现有木椁墓、土坑竖穴墓、灰沟、井、灰坑等遗迹。是西南地区发现的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晋县城遗址之一。

【多知道点】

城坝遗址的部分遗迹遗物

城坝遗址内的墓葬区,发掘出众多遗迹,墓葬的年代包括战国中晚期、两汉和魏晋时期。形制包括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的竖穴土坑墓,以及东汉至魏晋时期的砖室墓和崖墓。其中,土坑墓多带有壁龛和生土二层台,单棺,陪葬品少,多为陶器;器物多为罐、豆、釜、壶、盆等日常生活用具。木椁墓,室内常见青膏泥封填,形制规整,榫卯相接,椁内多分箱;陪葬品数量和种类丰富多样,包括铜器、铁器、陶器、漆木器等;器物除仓罐壶盘灶釜外,还有铜勺、铜钱等。

“宕渠”文字陶瓦当、竹木简牍,都是城坝遗址出土的重要遗物代表。其中瓦当共计10件,大小及形制一致,均出土于郭家台城址内;泥质灰陶,圆形,当面微凸,阳文隶书“宕渠”二字竖排于当面主体位置;当面直径14厘米、边轮宽1厘米、厚0.8厘米。竹木简牍共计200余件,主要见于郭家台城址内的水井、窖穴和城外的“津关”区,材质分为竹、木两种,包括简、牍、楬等,除了用毛笔墨书外,也有刻字后涂朱墨未修整加工的竹片;简牍内容可分为楬、书信、爰书、户籍、簿籍、识字课本、九九术表、习字简等。(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供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