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实现首次大陆之行,马英九为何执着返乡圆梦?

导读原标题:73岁实现首次大陆之行,马英九为何执着返乡圆梦?3月末4月初迎来暖春,阳光和煦,繁花似锦,偶有风雨,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一位从海...

原标题:73岁实现首次大陆之行,马英九为何执着返乡圆梦?

3月末4月初迎来暖春,阳光和煦,繁花似锦,偶有风雨,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一位从海峡对岸远道而来的同胞“返乡路”,引发关注。

这位同胞正是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真的很想回去看看”,马英九早年就曾提及,等了36年,如今在73岁终圆梦。这也是马英九人生中的首趟大陆之行。

4月1日,马英九先生在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马立安,表达慎终追远之意。新华社记者才扬 摄

回到湖南老家时,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他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乡音不改,被夸家乡话说得好时,他说,从小说湖南话说到现在,全家人都讲湖南话。最让他感动的是返乡一路上的善意和热情。

除了返乡祭祖,马英九还参观了多个与抗日战争相关的遗址,先后到访了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此次旅程也被喻为“抗战历史回顾之旅”与“大学青年交流之旅”。

马英九此番“回家”有何深层意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信强教授一一解读。深刻的故乡情怀

澎湃新闻:请问您怎么看待马英九先生的首次大陆之行,这趟旅程传达出了什么信号?

信强:首先,在两岸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下,马英九获邀访问大陆多个城市,对于其个人而言是他第一次踏足祖国大陆,而且作为第一位访问大陆的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无疑具有非凡的象征意涵,重大的政治意义,也将在两岸关系发展历史上继“习马会”后再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这也向台湾民众传递出了清晰的、友善的政策信号,那就是只要接受“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都愿意敞开大门、以礼相待,也愿意进行交流交往,以便推动两岸关系尽可能地早日重返和平发展的轨道上来,最终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这是第一层意涵。

第二层意涵是,我们对于台湾同胞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的态度,这次马英九回乡祭祖的一系列活动安排,充分体现了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愿景,有着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习俗,折射出两岸的亲情、历史的渊源、血脉的联系、文化的传承,这些是不会也不可能因为政治上的分歧尤其是民进党当局的操弄而被人为割断和破坏的。此次马英九的祭祖之行以及对孙中山先生、抗日先烈的缅怀纪念等活动,均有助于唤起两岸之间的历史、文化、传统的联结和赓续,引发亲情乡情的情感共鸣,体现“两岸是一家”这一不容辩驳的事实。

第三,马英九在八年台湾地区领导人任内期间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促使两岸关系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和平发展轨道。马英九本人对此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在他卸任之后,大陆通过这种安排让他圆了多年的回乡祭祖心愿,对于马英九本人和他的家庭而言,大陆释放出了友善、热情的政策信号,想必对马英九而言也是一次值得欣慰和弥足珍贵的大陆之行。

澎湃新闻:在回乡途中,马英九先生遇到湖南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他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当湖南广电播放他祭祖的视频时,他哽咽落泪,还和《声生不息》节目现场观众合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对于马英九先生的这些举动,大陆很多网友觉得很亲切,您怎么看?

信强:马英九是一个公认的具有大中华情结的人,尤其是他父亲马鹤凌那一辈人对他的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应该说让马英九对中华文化传统有着高度的认同,也对国家不应该因为“台独”行径而再度陷入分裂、经历磨难有着非常深切的体认。

两岸同文同种,对于台湾很多老百姓而言,他们家族的根都在大陆,能够回乡祭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毕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令我没想到的是马英九还会说湖南话,包括在祭祖过程中他多次哽咽,可谓真情流露,由此也可见他对本乡故土的怀恋,对先辈的追思以及对大陆的深厚情怀。而至于在节目现场合唱歌曲,事实上马英九本就十分亲民,以前也曾多次参加岛内的综艺节目,包括还曾与著名歌星费玉清合唱过《新鸳鸯蝴蝶梦》,从中也体现了马英九性格的平易近人。

澎湃新闻:从整个行程安排来看,除了返乡祭祖,马英九还着重参观了很多与抗日战争相关的遗址等场所,您认为这有何寓意?

信强:中国近代史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国共之间分分合合、恩怨情仇的历史,其中经历过两次意义重大的国共合作,第一次是合力打击北洋军阀,成功完成北伐壮举;第二次则是国共建立统一战线,联合抗击日寇入侵,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国共两党通过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也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在8年全面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再度实现合作,共御外敌,双方都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做出重大贡献。

马英九作为中国国民党前主席,缅怀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先烈、重温当年联合抗日的历史,有重大的政治意涵。诚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时值中华民族矢志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际,两岸同胞更应该携手合作,继承和发扬当年国共合作的精神,推动两岸最终实现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

这其实也是当年包括孙中山先生在内的国共两党无数志士仁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是很多人为之奋斗终身、甚至献出生命的崇高理想。所以马英九参观抗战遗址一方面是重温历史,另一方面也是着眼于现实,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希望两党尤其是国民党,能够放眼未来,从中华民族的总体利益出发,为两岸的统一、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和平,是大家希望实现的目标”

澎湃新闻:为什么上海会是马英九先生首次大陆之行的重要一站?有哪些历史原因?

信强:可以说上海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国共两党之间的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也都发生在上海或者跟上海相关,这座城市承载了无数的历史记忆。而就两岸关系的发展而言也同样如此,包括第二次“汪辜会晤”就是在上海举行的,所以访问上海具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意涵。

同时,上海有大量的台商、台干、台青前来学习、投资、就业、落户,几十万人长期生活在这里。就台湾民众在大陆的人数而言,上海可谓是大陆数一数二的城市。在对台交流方面,上海也始终发挥着排头兵的先锋作用。所以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上看,上海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站。

澎湃新闻:刚才您提到了第二次“汪辜会晤”,之前孙中山先生曾在上海的和平饭店喊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口号,第二次“汪辜会晤”也是在这里举行。如今,马英九先生的行程里也包含了在和平饭店与台商座谈。您有什么感触?

信强:马英九的来访充分表明和平、发展、交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因而马英九的大陆行也可以说是一次“和平之旅”。一方面现在两岸关系紧张不断升级,这个时候和平稳定更显得弥足珍贵。和平饭店不仅是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且“和平”二字不管过去、现在或未来,肯定都是大家希望实现的一个目标,永远都不会过时。所以,我觉得马英九这次去和平饭店,一方面是基于其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本人以及岛内很多有识之士对于两岸和平的担忧、对实现两岸和平的深切期望。

澎湃新闻:刚刚聊到了近些年台湾和上海进行了友好的互动交流,我们也注意到,自2010年起,架起上海和台北两座城市交流合作桥梁的“双城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三年。您认为这些活动有何意义?

信强:近些年来,上海为台商台青就业投资提供便利措施,推进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先行先试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就是连续办了13年的“双城论坛”。尽管民进党当局上台后,两岸关系进入持续升高的紧张状态,但是在上海市和台北市政府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论坛始终没有中断,这本身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成绩了。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受到很多阻挠,尤其民进党当局不断在施压破坏,再加上疫情的影响,这几年被迫改成了线上召开的形式。但不管怎样,双方每年都会签署一些新的合作协议,达成新的合作共识,采取一些实际的合作措施。自2016年两岸官方对话和联系全部中断之后,“双城论坛”应该说是两岸最高层级的地方交流渠道和平台,且能够保持和延续下来,殊为不易,且意义重大。它对于两岸之间至少保持一定程度的交流沟通,打破民进党当局试图推动两岸走向全面“脱钩”、“断流”的图谋,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两岸未来走向掌握在年轻人手上”

澎湃新闻:我们注意到马英九先生还带了多名台湾学生到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做交流。您对此有何分析?

信强:一方面,学生都是年轻人,而青年代表着未来,两岸未来的走向或者说局势的未来发展,最终也掌握在两岸年轻人手上。加强两岸年轻人之间的交流交往,消除误解误会,提升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这对于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这几年两岸之间很多正常的学术交流、学生交流基本上都中断了,借这次机会让台湾的学生亲自到祖国大陆来走一走、看一看,他们回去以后就能向其同学朋友传递大陆真实的信息,展示真实的大陆到底是什么样子。同时,他们能够借此行亲身体验大陆的善意和友情,这对于未来我们争取台湾民心、实现两岸心灵契合也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澎湃新闻:您刚才提到了年轻人,马英九先生在访问的途中也提到,两岸有很多事可以做,很重要的就是让两岸年轻人多接触、多了解,增加友善,逐渐融合在一起。您认为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信强:事实上两岸之间可做的、应做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台湾方面有很多可以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比方说,对于从台湾到大陆来求学工作的年轻人,我们给予了非常好的待遇,包括推出卡式台胞证等便利措施,设立了大量两岸青年创业园区,为台商、台干、台青在大陆的学习、实习、工作、生活、投资等提供了很多优惠待遇。但我们大陆的学生在台湾没有受到对等待遇,比如在台湾学校毕业后有“三限六不”规定,严重影响和限制了其在台学习和就业的境遇。光教育交流这一块就有这么多不合理的限制,更不要说对大陆在台湾的投资和贸易等诸多方面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和限制,可以说要真正实现两岸之间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依然是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