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山西首座“地下考古方舱”投入使用

导读 视频加载中...<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央...

视频加载中...<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央广网运城11月22日消息(记者任重 通讯员董云) 放下铁铲、毛刷,拿起三维扫描设备进行全面扫描,生成表现墓葬结构的截图和模型,用于场景再现……眼前科技感十足的考古画面便出现在山西运城垣曲县北白鹅墓地发掘现场,这座实验室就是已于近期投入使用的山西首座、全国首创的“地下考古方舱”。

俯瞰考古现场(央广网发 郭晶 摄)

在垣曲北白鹅墓地的发掘现场,一座近200平米的考古保护棚格外醒目,在保护棚的下面“隐藏”着能进行三维扫描等实验的“地下考古方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们每天则会在里边开展发掘考古工作。

“以往发掘出土文物标本的科学检测送检周期比较长,不能及时得到相关信息来指导发掘工作,所以这一次在发掘现场建立了这个地下方舱,并在里面建了现场的实验室。”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与藏品部主任南普恒介绍说。

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发掘考古工作(央广网发 高海鹏 摄)

北白鹅“地下考古方舱”位于地表下面4.6米处,是国内首个在墓葬椁室原址建立的地下实验室,该实验室不仅将发掘、检测、保护、环境控制、远程监控等多元功能集中在一起,而且体量更小,适合大范围地推广和应用。

作为全省首座、全国首创的“地下考古方舱”实验室,北白鹅方舱的可升降发掘平台,方便了出土文物的调运,避免了考古人员和文物标本直接接触。同时,其先进的多波段光谱探测仪可以清晰地看到玉器下面残存的微量人骨,为判断玉器的功能、用途以及探索棺内纺织品等残留物等提供了线索。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三维扫描(央广网发 安珍珍 摄)

另外,方舱内装有的安防监控系统直接连接到考古工地的视频监控室,由安保人员24小时监控,而另一套远程视频会诊系统,可以与省外的高校科研人员视频连线,通过手机的app控制探头,查看墓葬的各个角落,对发掘清理提供建议和指导。

“目前,依靠现在地下实验室的设备,我们能够完成常规的分析,包括多波段光谱的探测等相关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地下考古方舱'的建立将使考古和科技相结合,进一步推动文物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南普恒介绍道。

据悉,一处高等级贵族墓地于2020年在垣曲县北白鹅村被发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陆续对36座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相继出土500多件(套)文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