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大数据杀事件怎么了?第二次搜索机票涨价的背后

导读“取消订单,第二次搜索显示没有票,官方App比携程便宜!”随着用户陈先生微博爆料,携程再次被推到“大数据杀戮”的风口浪尖。携程昨日回

“取消订单,第二次搜索显示没有票,官方App比携程便宜!”随着用户陈先生微博爆料,携程再次被推到“大数据杀戮”的风口浪尖。携程昨日回应称,平台上没有大数据,欢迎监管。

记者注意到,“大数据查杀”一词在用户描述中仍多次出现。虽然很多专家多次辟谣,北青报记者也进行了相关实验和采访,但这个词还是能引起很多用户的“共鸣”。为什么在线旅行社(OTA)总是被质疑“大数据杀人”?票价变化如何?OTA网站赚的是航空公司和平台的差价吗?

事件

携程二次搜索机票价格上涨。

3月10日晚,用户陈立人在微博表示,当天10点47分在携程App购票。第一次找票的时候,总价是17548元。“准备交费的时候,我仔细查了一下,发现没有选择报销凭证,然后退回去更正。当我再次付款时,被告知没有票,所以让我回去重新选择。”。

他再次搜索选择,价格变成了18987元,比之前高了近1500元。想起之前看过的网站,他注销了,重新登录,再次查看,看到了同样的价格。卸载重装应用再搜索后,价格还是18987元。

后来他在HNA官方App上查询,“同样的行程,不仅有票,而且价格也比它便宜很多!时间是12: 24,价格是16890元。”

作出反应

系统故障影响了1300名用户。

携程昨日回应称,“第二次付款显示无票”被确认为程序BUG。

携程强调,根据陈先生的预约日志,系统中有陈先生的两笔订单,陈先生只退回并更新了报销凭证,但系统后台再次为陈先生生成了新订单。

携程:在全球预订系统中,每次点击“支付”,即使没有支付,也会临时占用预订座位。如果没有付款,“占位符”将在40分钟后释放回系统。因此,陈先生的第一笔订单虽然没有支付,但却是“被占用”的,导致陈先生无票再次搜查。在没有票的情况下,系统自动推荐一张更高级别的票。

除了陈先生的订单,携程还转售了其他可能受此故障影响的用户。据初步统计,这种故障只会影响少量用户,约1300人,在票量紧张的情况下。

携程表示,发现此问题后,于3月10日23: 00紧急修复此漏洞。后续携程还将从技术层面增加更多的报警监控机制,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对于陈先生及其他约1300名用户,携程将主动逐一联系客户,并承担用户因此遭受的损失。携程郑重承诺,平台上绝对不存在“大数据扼杀”现象。如果产品设计有什么误区,携程愿意随时听取用户反馈,认真改进。

调查

OTA赚不到机票的差价。

根据北青报记者此前的调查、采访和实验验证,包括携程在内的国内很多OTA平台都没有所谓的“大数据查杀”。

机票销售价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定价体系。业内人士表示,机票价格的制定掌握在航空公司手中,全价机票的制定需要经过物价部门的审核,各种舱位的机票,即不同折扣的机票,也是由航空公司的特殊定价部门综合考虑历史情况、市场需求和运力情况后获得的。

据介绍,机票将统一进入GDS(全球分销系统)。目前中国只有一个GDS“中国航信”,全世界有很多GDS。他们共享资源,在线旅行社网站的价格被GDS“敲竹杠”。

当消费者搜索机票时,该网站将获得来自GDS的机票价格。当消费者决定订购机票时,OTA网站会再次与GDS确认最新票价,并将价格返还给消费者。

早在2016年2月,民航局就发布通知,要求这些OTA网站、互联网订票平台等。不可能提高出售门票的价格。

那么OTA是怎么赚钱的呢?一位业内人士坦言,OTA的机票业务“几乎不赚钱”,主要是“赚取流量”,这些机票把它的目标用户带来,然后卖给其他佣金更高的业务给它,从而获利。

但是,代理机票并不是完全“免费”的,航空公司仍然要向这些网站支付服务费。根据民航局的规定,服务费是“按每张机票的额度支付”。也就是说,每卖出一张票,网站赚的钱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大数据查杀”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票增加而增加。

查询付款时为什么票价会变化?

其实不止携程,还有飞猪、去哪儿等OTA网站,都被大众贴上了“大数据杀戮”的标签。

猪平台也曾解释过,实际上航班价格变动通常由于两种原因造成:一是航司变价导致的,尤其对于国际航班,由于全球旅客均在搜索预订,舱位和价格变化更为频繁;二是由于搜索缓存造成的,用户刷新搜索通常便可消除这一情况。

­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思敏博士对北青报记者说,全球各家GDS“吐数”的准确度在80%到95%之间,存在10%左右的变价概率,这主要由数据传送的缓存问题引起。“你下单的时候别人已经下单了,抢先被锁定了,那么你看到的价格就上涨了;但别人可能没支付成功,过了一会儿这张票又回来了,那可能你买完高价票后又发现了低价票”。

­  在上述案例中,就是因为座位的释放需要时间,在消费者两次下单的过程中,价格较低的已被占用,尚未释放,系统认为特价票已售完或被调整,仅剩价格较高的舱位,因此价格上涨。

­  另一种情况是,航空公司在GDS上更新不及时,造成消费者查询与购买时的价格不一致,只有在真正下单时,才可以最终确认价格。

­  财经观察

­  屡次声明“不杀熟”

­  为何“宁可信其有”

­  “大数据杀熟”的说法去年年初进入大众视野,指的是互联网行业的一种区别定价模式。用这一说法,似乎可以解释许多价格“猫腻”,因此被许多消费者推崇。

­  不过,OTA网站的“杀熟”,如今被证明一场谣言,但网友们似乎难以被说服。那么大家为什么宁可信其有?

­  一是机票的价格的确比较“乱”,网民“对这张机票到底应该是多少钱”心里没谱。机票的价格经常变化,不同平台、不同时间、不同航班的价格都不一样,航空公司有权利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票价和数量,同航班邻座两人的购票价格可能差出许多。

­  二是因互联网公司的各种“前科”,许多网友对互联网公司的诚信持怀疑态度,不愿相信这些网站。不论是OTA网站的票价问题,还是其搭售“套路”,或者是假货问题,搞活动时的“先涨价后降价”等问题,都降低了互联网公司在消费者心中的信用分。

­  三是互联网公司滥用大数据的问题普遍存在。在OTA领域不存在大数据杀熟的现象,不代表在其他领域就不存在类似问题。此前有大数据专家曾介绍,利用大数据区别定价等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例如一些电商网站会向新用户派发大额优惠券,而老用户则看不到这些优惠。

­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专家表示,不仅需要整个社会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需要互联网企业的自律,也需要监管部门对企业进行大力监管,杜绝损害消费者利益情况的发生。而这一切,都非一日之功,需要用时间来打磨,不断修正互联网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原标题:携程为何又被质疑“大数据杀熟”?责任编辑:李晓灵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