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丨“李白洗鞋”“李白爱肥肠”?蹭历史名人不能无底线

导读日前,据《成都商报》报道,有市民发现:城市街头出现了不少“蹭古人热度”的店铺招牌。“薛涛茶楼”“李白滇臊子米线”……历史名人成了街...

日前,据《成都商报》报道,有市民发现:城市街头出现了不少“蹭古人热度”的店铺招牌。“薛涛茶楼”“李白滇臊子米线”……历史名人成了街头商标,不少人认为“太过随意”。令人震惊的是,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历史名人都被注册进了商标里,仅与“李白”相关的商标申请,诸如“李白洗鞋”“李白爱肥肠”等,就能检索到1258件。

着实离谱。为了搞噱头,一味强蹭历史名人,李白很忙、很累你知道吗?

按照我国《商标法》规定,在不能作为商标使用的八种情形中,不包括将历史人物或经典人物的姓名注册为商标。所以用古代名人的名字做商标,并不违法,比如张仲景、李时珍、李白、杜康、曹操等,都已被企业抢注成为商标,有些使用多年,成为著名商标。由此可见,抢注“李白”商标的行为并不违法,企业可以根据经营需求,合法注册相关领域的商标,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还需慎重,不能无底线地蹭名人。

生活中有关历史名人的广告、商铺也比比皆是。尤其是名人故里,更是借着名人强大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大搞经济开发。只不过,凡事都得有个度,不管干的是什么产业,与名人是否有关,只管想尽办法往名人身上贴,毫无顾忌地“戏用”“歪用”历史名人,甚至将一些不协调的元素放在一起,这种行为不仅丧失了对名人起码的尊重,也违背了传承历史文化所必须坚守的底线。

历史文化名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是祖先留给我们重要的文化遗产,像李白这样的大家,深受大众的喜爱和敬仰,如果一味“戏说”“歪用”势必会引起大众情感上的不适。商家的初衷是借名人出名,打开商品销路,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商标是商家的脸面。商家要明白,只靠名人噱头出不了名,像“李白米线”“李白洗鞋”之类的名字,必然会受到市场严苛的审视。一个守住底线的商家,不该对名人无下限的利用,而是理性、慎重地对待商标问题,端正“三观”,不盲目跟风蹭热点,把历史情怀放在心里、在品质上多下功夫。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不妨多留心一些,细化商标申请规范,在申请阶段就驳回问题严重的商标申请,不给专打擦边球、剑走偏锋的商家钻空子的机会。

现代快报+评论员 槿色凉秋

(编辑 吴嫣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