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规划编制完成!帮光谷青年在汉安家

导读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2日讯12月22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获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十四五”时期保障性租赁住...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2日讯12月22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获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十四五”时期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该规划的编制为东湖高新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房源筹集和供应提供了重要的规划保障。

东湖高新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需求究竟有多大?据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项目组介绍,东湖高新区3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约占全区总人口的70%,他们中不少人面临着较大的住房需求。为深入了解保障性租赁住房供求关系,项目组深入走访了东湖高新区八大园区,座谈20多家企业,发放800余份调查问卷,全面开展现状调查和需求调研。“东湖高新区现状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分布在光电园、未来城、智造园、生物城等劳动密集型园区,主要保障对象为产业工人、研发人员等。未来还将重点结合各园区发展,加强对高新技术人才的住房保障。”

相关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东湖高新区目标筹集房源8万套。2021年至2022年,东湖高新区目标筹集房源3.45万套。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全部完成年度目标。

从哪挤出土地和房源?规划指出:按照武汉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五种主要来源渠道,结合东湖高新区产业特色,形成产业用地新增配套、居住用地集中配建、闲置房屋转化等多种房源筹集渠道。其中,为保障东湖高新区“光芯屏端网”等高新技术产业,利用产业园区配套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是东湖高新区最主要的来源渠道,代表性项目包括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等。另外,东湖高新区采取居住用地集中配建方式,在光谷中心城核心区建设国际青年社区,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和落户。

围绕青年人的就业特点和工作便利性等需求,项目组以职住平衡、供需匹配、产城融合为原则,开展量化研究。通过手机信令大数据,选取就业中心、医疗机构、文化设施、体育设施、菜市场、轨道交通、公交站点七个影响因子,运用GIS技术进行因子叠加分析,科学构建职住平衡模型,保证“人—地—房—产”相匹配,为青年人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项目组依据东湖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和功能布局要求,按照“集中+分散”的布局思路,将各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目标落实到空间点位,为下一步房屋认定明确具体方向。

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中心将在区房管局的统筹推进下,结合土地供应计划、存量房屋转化、产业园区配套建设等,多途径谋划2023年东湖高新区保障性租赁住房计划。

(长江日报记者王东方 通讯员徐桢敏 何博)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