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年有这些成果,2023年将提质增效!

导读 12月22日上午,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12月22日上午,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董进 赵紫东)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有3个年头,党的二十大又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写入报告。12月22日上午,在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宝权介绍了重庆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的相关举措和成果。

赵宝权表示,三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将“奋力书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作为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三大任务之一的要求,会同四川紧扣目标定位,深化党政联席会议、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等合作机制,大力实施成渝中线高铁等160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10个毗邻地区功能平台,出台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方案,实施311项“川渝通办”事项、43项便捷生活举措。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7.4万亿元、增速8.5%,占全国比重由2019年的6.3%提升至6.5%,两年年均增长6.2%、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3.3%,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

——经济总体实力不断提升。

建立双核联动联建机制,签署“1+5”系列合作协议,出台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川南渝西两翼协同发展。郑渝高铁建成通车,成渝中线高铁、西渝高铁安康至重庆段全面开工。

两省市间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通道达20条,其中成渝双核间直连高速大通道4条。启动建设“东数西算”工程算力重庆枢纽节点,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纳入全国第三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1年双城经济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2%。

——协同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共同制定“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联动共建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领域重点实验室,推进金凤实验室建设,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共同申报实施重点研发项目60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建设。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拓展。

持续深化中欧班列(成渝)定价机制,1—10月累计开行4580列。合力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线路辐射全球113个国家(地区)335个港口。高水平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前三季度,两省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36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8.87亿美元。探索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部实现,累计办件量超1000万件。推进税收征管一体化,试点开展推进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

——生活宜居水平加快提升。

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136.3万亩,川渝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6%以上。

推进43项便捷生活举措,34家公共图书馆实现图书资源通借通还,医疗检查检验结果跨省互认超160万例次,毗邻地区建立110、120协作服务机制,办理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2.4万人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起步之年,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赵宝权表示,重庆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抢抓党的二十大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紧扣“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聚焦增强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辐射带动全域发展、推动“双城”合作“双核”联建走深走实等方面,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市场一体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携手推出一批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形成更多可视化成果,加快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贡献重庆力量。

相关专题:华龙直播|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

(本文来自新重庆客户端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