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偏爱”在二胎家庭中流行:对孩子伤害更大,家长还未察觉

导读原标题:“隐形偏爱”在二胎家庭中流行:对孩子伤害更大,家长还未察觉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想先问问大家:如果你家是二胎或者多胎家庭,...

原标题:“隐形偏爱”在二胎家庭中流行:对孩子伤害更大,家长还未察觉

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想先问问大家:如果你家是二胎或者多胎家庭,作为父母的你,真的能把一碗水端平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跟我的一位朋友沟通过,她说她在怀上二胎的时候,每天琢磨的就一件事情,让每一个孩子在爸爸妈妈的爱上都能够“雨露均沾”。

但有了孩子之后,她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哪怕她竭尽全力,也有顾此失彼的时候。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她尽量把陪伴两个孩子的时间拉平,也会最大程度上把每个孩子的吃穿用度保持在“相似”和“平衡”状态。

朋友说,有一段时间,孩子的感受是怎样的,她不清楚,她知道一通操作下来,把自己累够呛,甚至让她陷入了一种深深的“内耗”之中。

其实,作为年轻一代的父母,但凡家里有二胎或者多个孩子,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希望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感受到的爱意,是相同的。

但事实上,有时候无论我们怎么做,也无法让孩子达到真正的平衡。

根据社会调查研究显示:在二胎以及多胎家庭中,孩子觉得“不公平”的人数占到50%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有不少二胎家庭的孩子,在心理层面上,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产生过“埋怨”的情况。

有些家长可能不理解,现在都不是“重男轻女”的时代了,而且父母真的在不遗余力的付出和努力,为什么还有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呢?

其实,根据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有65%的妈妈和70%的爸爸,都会不自觉的在无形之中,对某一个孩子产生偏爱。

而这种“隐形偏爱”,对孩子伤害更大,但是却很容易让家长忽略。

偏爱这个话题自古就有,再怎么公正的家长,都很难保证给每个孩子相同的爱,有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做的相当到位了,但是有一些隐形的偏爱,仍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第一种隐形偏爱:大的就该让小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的家长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你是哥哥/姐姐,你就要让着弟弟/妹妹啊。

乍一听,这话没什么问题,甚至符合我们几千年以来的价值观念和人情世故。

但是细细琢磨,就发现这种“观念”一点也经不起推敲。

因为兄弟姐妹之间,本身就存在“同胞竞争关系”,这种关系最大的特征是争夺父母的爱。

所以,当我们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时候,大宝不会觉得自己年长一些,就该宠爱和包容弟弟妹妹,而是会顷刻之间,脑子里闪现出一个词:凭什么?

明明是弟弟妹妹先招惹我的,凭什么我就要让着他?

明明是我的玩具,凭什么就要先让他玩?

其实,对于大宝而言,如果一味的强调要“大让小”,他们不但不能拥有责任心,甚至会加大对弟弟妹妹的“敌视”心理,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都是偏袒小的,不爱自己。

而对于小的来说,爸爸妈妈这种行为,无疑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也会为了获取爸爸妈妈的关注,刻意去招惹哥哥姐姐。

第二种偏爱:把包容和爱给女儿,把财产给儿子

现在很多家长都慢慢化身了“女儿奴”,对女儿有无限宠爱和偏疼,但对家里的儿子却是人见人烦。

但是从现实角度而言,女儿虽然是爸爸妈妈的贴身小棉袄,但同样儿子也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我们不能因为性别的不同,在教育和爱的表达上厚此薄彼,时间一长,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打击。

此外,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人这样说道:多疼女儿,把财产留给儿子,这样就皆大欢喜了。

但是,这样的方式,很容易陷入到一种现实层面的偏爱当中,等到女儿长大了,发觉原先的偏爱其实是标着“底价”的,他们又该作何之想呢?只会觉得一切都是逢场作戏,假的让人觉得厌恶。

而对于儿子来说,从小都是不受欢迎的那一个,尽管把家产留给了他,也无法缓解他内心的怨恨和埋怨。

这么算下来,相当于三败俱伤。

第三种隐形偏爱:不自觉的比较两个孩子

在多胎家庭中,父母的“比较”可能会迟到,但是绝不会缺席。

就像我的那位朋友一样,她说她在怀上二胎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很多标准,比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互相比较,但结果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她竟然也在性格秉性、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对比式”的表达。

比如说:你看看你弟弟,坐在那里写作业,多乖呀,你就不能老实一点吗?

发现没,我们很多家长都会陷入“对比式”的教育当中,还会觉得这是在激励另一个孩子。

而实际上呢,这会打击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会让他变得更差,甚至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出现敌视和怨恨的情绪。

从现实层面考虑,我们必须得接受,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可能这碗水都端不平。

那么既然端不平,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端”了,而是用2个比较简单粗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第一个方法:讲究先来后到

在《亲密关系》一书中强调,家庭的排序,一定是夫妻优于孩子的,因为夫妻的结合比孩子要先到。

那么对应到孩子身上,也可以如此。

这就像是“蓄杯理论”,每个孩子身边都有一个杯子,家长要把杯子填满。

那么既然无法一时之间把每个孩子的杯子都填满,那么不如讲究先来后到,先把老大的杯子填满,等到她获得了充盈而满足的爱,他就会慢慢强大,从而也会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填充弟弟妹妹的杯子。

这样一来,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第二方法:别当裁判,只当家长

弗罗斯特曾说: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你就是家长,但当你有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孩子时,你会不自觉的充当一个裁判。

裁判的特征是什么?就是会判断对错、下达结论,到最终势必有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失。

而对应到二胎的养育之中,我们就能发现,很多家长习惯性的断官司,但是官司却越断越。

原因出在哪儿了呢?说简单点,就是孩子之间,都想成为“赢”的那一方。

所以与其如此,就别当裁判了,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比如说大宝想看电视剧,二宝想看动画片,在争执不下之时,最好的办法不是下结论,而是把遥控器收起来,把权力交给他们,让他们之间商量出来一个结论。

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先要把父母的爱“剥离”出去,才能让孩子不必为了争夺这份爱,而不止不休。

其实,抚养多个孩子,有时候真的是一项技术活,我们很难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满意,也很难让每个孩子都感觉到平衡。

既然无法保持平衡,那有时候我们不如用自己的爱和坦荡,真心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要相信,真正的爱的力量,一定遵循一个至高境界,那就是:无招胜有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