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讽北约核演习,马斯克称俄半小时可灭美欧,拜登在G20自我孤立

导读局势升级!俄罗斯与北约核演习先后开打10月17号,北约代号为“坚定正午”的核威慑演习正式拉开帷幕,预计将持续到30号才会结束。美国广播公...

局势升级!俄罗斯与北约核演习先后开打

10月17号,北约代号为“坚定正午”的核威慑演习正式拉开帷幕,预计将持续到30号才会结束。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报道显示,这次演习共有14个国家参加,但只有美英法三国拥有核武器,演习地点则位于距离俄罗斯1000多公里的英国、比利时和北海海域,这是俄罗斯海军进入大西洋的一条必经之路。

据报道,演习将动用大约60架战机,包括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斗机,以及侦察机和加油机,其中能携带核弹头的B-52战略轰炸机是绝对主角,这些轰炸机将从美国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起飞,前往目标区域演练投掷B-61战术核武器,每枚核弹的威力都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20倍。截至2019年,美国总共在欧洲部署了150枚这种核弹。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演习的前一天,中国驻乌使馆再次发出警告,称乌克兰境内安全形势严峻,敦促在乌公民尽快撤离。面对可能引发的恐慌,北约发言人强调,演习目的是确保北约核威慑力“安全、可靠和有效”,演习只对真实事件进行模拟,而不会“使用实弹”。

但这并不能消除人们的担忧,因为俄罗斯一年一度的“格罗姆”核演习也将于10月下旬展开,可能会从核潜艇、轰炸机和发射井等多个平台试射战略导弹。这意味着全球最大的两个核集团,将在同一时间举行针对对方的军事行动,其风险之大可想而知。尽管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柯比试图淡化两场演习的冲突意味,称俄方的核演习是年度例行活动,美方将进行相应的监视。但实际上,一架美军B-2A隐身战略轰炸机已经于11号飞往波兰,这也是B-2A首次在该国部署。而这架B-2A并不会参加“坚定正午”演习,于是有军事专家猜测,美国应该是想利用B-2A的隐身性能,威胁俄罗斯在东欧的导弹基地,警告俄罗斯不可轻举妄动。这说明美国并不相信“格罗姆”只是一次例行演习,美国试图通过加强自身核威慑能力,来为核战争做准备。

马斯克发出核战警告,俄罗斯30分钟就能摧毁西方

而就在北约核演习开始前,马斯克又一次发出了核战争警告。上周五,有马斯克的粉丝在推特上转发了路透社关于北约将于周一启动核演习,并出动B-52战略轰炸机的报道。马斯克在推文下回复称,俄罗斯有能力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内用核导弹彻底摧毁美国和欧洲,反之亦然。对此一无所知的人数量非常惊人。他还表示,使用核武器是很疯狂的,“但在这种情况下也很疯狂”。

马斯克想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目前俄罗斯和西方都有能力瞬间摧毁对方,那么在“恐怖的核平衡”作用下,双方反而能够实现和平相处,避免核战争的发生。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有的人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这一点,非要通过核威慑演习这种意义不大的方式来“吓阻”俄罗斯,结果反倒推高了核战争的风险,让人类濒临毁灭

比如拜登曾在10月6号表示,当前是古巴导弹危机以来,人类距离“世界末日”最近的时刻。对此马斯克就评价称,如何核威慑能够发挥好作用的话,那么战争风险反而会减弱。相反,如果人类有一天不再将核武器指向自己,那将“摧毁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所以他认为,使用核武器固然疯狂,但是不了解核威慑的有效性,同样也很疯狂,也容易导致核战争爆发。

事实上,虽然北约一直在炒作俄罗斯可能会使用核武器,并以此为由举行核威慑演习。但是到目前为止,俄方还没有发布举行同类演习的任何声明。另外据《卫报》报道称,西方政府正在制定一项计划,目的是防止乌克兰战争升级为核冲突时引发民间“恐慌”,其中美国甚至还采购了大批抗辐射药物,以预防潜在的核污染事件。但是这些举措,都没有在俄罗斯出现。也就是说,西方很可能只是在自导自演,其应对手段已经远远超出了俄罗斯所造成的实际威胁,不仅没能降低核战争风险,反而还加剧了局势的紧张程度

北溪案调查疑点重重,谁是凶手很明显了!

对于17号北约举行的核威慑演习,这让人不禁联想起了北溪爆炸事件的最新进展。路透社14号报道称,一名负责调查泄漏事件的瑞典检察官表示,瑞典拒绝了德国和丹麦提出的建立联合调查组,以探明北溪管道爆炸真相的计划。原因是,根据德国方面的协议,如果瑞典参与调查的话,就必须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但是瑞典政府认为,调查结果太过敏感,涉及到了该国的国家安全,不方便透露给第三方。而“巧合”的是,丹麦也拒绝了德国的协议,但并未给出理由。另外,瑞典安全局发言人还表示,该机构正在对北溪事件展开刑事调查,并与国际上的其他机构进行着密切合作。

这样看来,北溪爆炸事件就显得有点格外诡异。作为“苦主”之一的德国,寻求瑞典、丹麦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帮助调查,竟然全被拒绝,就连调查结果也不让知道,这简直和俄罗斯是一个待遇。因为就在10月初,俄罗斯也曾请求与瑞典政府进行联合调查,但同样遭到拒绝。瑞典时任总理安德松表示,瑞典甚至不会与俄罗斯当局分享调查结果。后来安德松虽然对外宣称,瑞典并未拒绝与德国成立联合调查组,相关合作正在进行当中。但是瑞典检察官的话表明,这种合作必然在中途出现了某种问题,比如发现了不得了的证据,所以才不得不提前中止。

据此就可以给出合理猜测:瑞典等国在调查中发现的证据,必然是对西方不利,而对俄罗斯有利。否则的话,瑞典大可以将结果公之于众,进一步打击俄罗斯的声誉。之所以不公布,甚至连德国也不愿意告诉,肯定是因为公布的后果严重,一旦泄露出去,瑞典将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而唯一能对瑞典施加这种压力的国家,只有美国。

从这个角度分析,美国出动B-52轰炸机参与北约核威慑演习,也未必是拜登误判了俄罗斯的威胁程度,而是因为美国在北溪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让美国自己都感到了不安,所以拜登只能通过炫耀武力这种十分危险的手段,警告俄罗斯“别乱来”

拜登各种耍大牌,在G20“自我孤立”

在北约核演习开始前,一部分观点认为,11月举行的G20峰会可能将成为美俄缓和关系的一个契机。因为拜登曾在11号接受美媒CNN采访时说,自己无意与普京会面,除非普京主动找他谈释放被拘留的美国篮球运动员的问题。不过拜登又强调,这要视情况而定。

虽然拜登把话说得很死,要求普京主动来找他,否则不会见面。但这只不过是一个堵住外界悠悠之口的幌子,拜登不想因为会见普京而遭到舆论抨击,所以才故意把会晤的门槛提得很高。实际上,最终究竟是谁主动找谁,外界根本无从得知,美俄也不会透露,这样双方的面子都能够保住

然而,普京却一口回绝了拜登的“邀请”。他在14号的一场记者会上表示,关于美俄领导人是否举行会谈的问题,应该去问拜登,看拜登是否已经准备好举行这样的会谈。普京还称,坦白地说,他本人觉得没这个必要。但G20峰会俄罗斯肯定会参加,只不过出席形式还在考虑当中。

对于普京的表态,拜登没有再次进行回应。同时,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16号表示,拜登无意在11月于巴厘岛举行的G20峰会上会见沙特王储。沙利文称,拜登拒见沙特王储的原因是,美国将重新评估与沙特的关系,因为该国站在俄罗斯一边,违背了美国人民的利益。

根据这则消息可以得出一个判断,那就是拜登基本上已经不可能再与普京见面了。毕竟,拜登现在连拒绝推迟减产计划的沙特都无法容忍,给其安上了“亲俄”的罪名,又怎么可能去直接和沙特的靠山普京会谈?以此类推,中美在G20峰会期间的会晤可能也很悬。因为8月份的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近期,美国又对华挑起了“芯片战”,把原先仅针对华为一家企业的禁令,扩展到了几乎整个中国芯片行业。这种情况下,如果美方不就这些问题给中方一个交代,那么即便举行了会谈,结果恐怕也是不欢而散。

G20峰会还没召开,拜登就已经连续得罪了中国、俄罗斯和沙特这三个至关重要的国家,这难道是要当孤家寡人?诚然,美国拥有很多西方盟友,但G20峰会本身就是一个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会议,拜登要想会见他的西方同行,随时都可以。可G20峰会一年只有一次,特别是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这几乎是中美举行高层会晤的唯一机会。然而,拜登却似乎对此表现得很不在意,今天说要拒见这个,明天说要拒见那个,会议还没开始,就让自己陷入了孤立

对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观点,那就是拜登的外交水平其实非常有限。遇到任何问题,制裁几乎是他能祭出的唯一手段。如果不能制裁,那就各种放狠话,故意疏远对方。但这种手段所能起到的效果,显然是微乎其微。除了让拜登出口恶气之外,对局势的改善毫无意义。

欧盟外长齐聚,商讨制裁伊朗援俄

而同样的错误,也出现在了欧洲身上。10月17号,欧盟国家外长齐聚布鲁塞尔,批准了一项针对伊朗的制裁,但具体措施尚未公布。欧盟外交政策代表博雷利等官员表示,欧盟正在寻找伊朗参与俄乌战争的具体证据,如果证实伊朗确实向俄罗斯提供了“目击者-136”无人机,那么可能会采取“新的步骤”来加以应对。

这个消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少担忧,认为可能会影响正在进行中的伊核谈判。因为谈判主要是在美国和伊朗之间进行,欧盟扮演的是一个调停者的角色,场地也是由欧盟方面提供。如果欧盟也加入到制裁伊朗的行列,那么搞不好伊朗会直接退出谈判,直到欧盟解除制裁为止。

经过这么多年的制裁洗礼,伊朗对制裁的抵抗力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百毒不侵”的地步。如果欧盟仅仅因为伊朗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就对其发起新的制裁,那么几乎不可能对伊朗产生什么额外影响,反而会增加伊朗的敌意,使其更加积极地为俄罗斯供应武器,以此来打击欧洲人的气焰。其实说到底,当前俄乌问题也好,伊核问题也好,之所以陷入僵局,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美欧不愿接受自己实力衰落的现实,希望对手还能像过去那样主动对西方服软,但这显然已经不可能了。拜登拒绝会见普京和沙特王储,欧洲对伊朗发起新的制裁,这也过去管用的做法,现在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只能让西方自己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