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战斗机器狗,惊爆外军眼球!未来战争,还用士兵亲自上阵吗?

导读我国军工企业红隼防务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红翼前锋重载无人机与战斗机器狗进行联合作战的相关测试视频。美媒“动力”网站刊文称,中国在...

我国军工企业红隼防务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红翼前锋重载无人机与战斗机器狗进行联合作战的相关测试视频。美媒“动力”网站刊文称,中国在军用仿生机器人领域内的发展速度不容小觑。重载无人机与战斗机器狗的结合,将显著增强一线作战单位的杀伤效能,相对于潜在假想敌将是一场不愿触及的噩梦。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崭露头角,人们将目光投向仿生机器人。得益于自动化理论学说与应用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仿生机器人开始发挥巨大作用。不少有识之士意识到,它在军事方面同样极具价值,因此自2000年起,军用仿生机器人迎来了发展热潮,美国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现在又有了中国。

从字面意思来讲,军用仿生机器人是指模仿自然界生物体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等,从而开发设计的军用机器人。截至目前,军用仿生机器人主要由三大类组成,分别是具备出色机动与运输能力的四足机器人,战斗机器狗便属于这一类。其次是可代替士兵执行相关作战任务的人形机器人,最后则是能进行跳跃、垂直攀爬等具备一定难度的特定任务的微型机器人等。

此外,相比于工业机器人,军用仿生机器人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灵活性及可拓展性。以四足机器人为例,在密闭空间或是崎岖地带中、如楼梯间、巷道、山地等作战环境中,进行诸如预警探测、情报侦察、物资输送、火力打击及反恐救援等任务时则更具优势,故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追捧。

美国在该领域内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工程制造,均起步较早,因此催生出了多款用途不一的四足机器人。其中最典型的产品莫过于由波士顿动力公司开发的“大狗”系列机器人,主要由“大狗”及“阿尔法狗”两种组成。

大狗机器人全长1米、高1.1米、宽0.3米,全重约为109千克,主要用途聚焦在物资运输方面,因此这也是其在最初被称为“机器骡”的原因。据波士顿动力公司介绍称,大狗机器人在平坦地形下,可装载154千克重的物资,爬行速度为0.7千米/小时、小跑速度5.6千米/小时,快跑速度则为7千米/小时。大狗全身分布有50多个传感器,具备对作战环境内较好的感知能力,此外,此外还能通过接受士兵语音指令,为其单兵装备进行快速充电等。

大狗问世后不久,波士顿又推出改进型号阿尔法狗,相较于前者,阿尔法狗机器人主要特征在于无需专人操作。能够依靠内置系统程序进行自主跟随行进,至于载重方面则将提升到184千克,同时在24小时不充电的状态下可行进32千米。

与此同时,对战斗机器人兴趣颇浓的俄罗斯,也曾推出过多款四足机器人,比如在2016年4月向外界公开展示的“猞猁”仿生机器人。据研发方“信号”科学研究院股份公司介绍称,猞猁具备优异的拓展型,可依据其基础型改造出多达6种子型号,如侦察监视型、火力支援型、探察/销毁爆炸装置型、工程侦察型、物资运输型及转运伤员型等。

图注:俄罗斯“猞猁”仿生机器人

此外,猞猁仿生机器人还拥有较好的适应性、如在砂地、雨雪地形、落地地面中均能正常行进,即使是在山区地形及城市基础设施遭遇敌方大规模火力打击后,猞猁依旧能在遍布障碍物的上述环境中使用。

至于猞猁仿生机器人的详细参数,“信号”科学研究院股份公司仅公布了其自身全重(400千克)、以及在平坦地形(15千米/小时)及越野地形(10千米/小时)上的最大行驶速度。

聚焦到亚洲,对四足机器人持大力发展态度的国家,除中国外,坐落于半岛的韩国对此也颇为重视。如在今年7月初,韩国国防部发展局对外展出了一款由韩美两国联合开发的隧道探测机器人,据悉,该款仿生机器人具备自动驾驶能力,可在专业人员操纵下,对长达1.5公里的隧道洞穴完成探测勘察任务。未来,韩国国防部将以此为基础,研发出多种改进版本,以此满足韩军的切实需求。

目前我国在仿生机器人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期,除相关民营企业的产品外,军工方面则主要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及兵器工业集团产品为主。如由隶属于兵器装备集团地面无人平台中心研发的“山地四足仿生移动平台”,便素有国产“大狗”之称。该型机器人总重250千克、载重能力为150千克、最高速度为1.4米/秒、续航时间在2小时左右,除在山地丘陵地带驮运物资外,还能承担侦察打击任务,同时,在抢险救灾作业中也能发挥作用。

除此之外,北方工业车辆研究所也曾推出过一款名为“电动牦牛”的四足机器人,其载重能力及功能用途与国产“大狗”相同,最大行进速度为10公里/小时,不同之处在于“电动牦牛”仅能遂行抵近侦察任务,暂不具备打击能力。

从近期红隼防务公司公开展示的画面及社交媒体上的文宣来看,红翼前锋重载无人机及战斗机器狗将与该公司独立开发的红翼前锋军用增强系统3.0版本配套使用,由此可大幅提高一线作战单位的打击能力。

红隼的战斗机器狗,相较于国产“大狗”或是“电动牦牛”,体型较为小巧,且行进更为灵活,这便意味着主攻作战方向,如火力打击、抵近侦察等任务,而非此前的物资运输。从视频画面中来看,该仿生机器人设置有多个光电传感器,从而保证其在复杂环境下具备良好的态势感知能力,可携带配备弹鼓/榴弹发射器的QBZ-95式自动步枪。

该仿生机器人还能携带8枚最大起飞重量达500克、战斗部200克、巡航时间在43分钟左右的飞行手雷,由此可进一步拓展其打击手段,给予迎面之敌致命一击。

不过,引发美媒“动力”网站感兴趣的是,在于该仿生机器人可与红翼前锋重载无人机进行协同作战。通过后者挂载,升空飞赴至预定作战区域,然后空投至地面或是建筑物顶部,从而对敌方实施意想不到的打击。

“动力”网站评价称,若上述作战系统通过大规模运用,出现在敌方侧翼或是后方,无异于是一场噩梦。此外,该仿生机器人若能具备自主作战能力,摒弃现有的远程操纵模式,那么其综合作战效能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得益于后发技术优势,中国军工企业在军用仿生机器人领域成果斐然,毕竟在“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方面,是中国军工企业的拿手好戏。与此同时,可以确定的是,由红隼防务公司开发的红翼前锋重载无人机与战斗机器狗的作战系统组合,在未来的统一之战中将有不俗的表现。

试想一下,在素来残酷的城镇巷战中,通过无人机与仿生机器人的协同配合,可针对威胁区域展开侦察监视、搜索探测、火力打击及战术诱骗等在内的多种任务,从而可加快战斗进程,此外也能大幅降低我军伤亡力度,可谓是一举多得。另据红隼防务公司消息称,上述作战系统将在即将到来的第十四届珠海航展上亮相,因此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