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记者对话院士龙乐豪:从牛背上走出来的火箭总师

导读记者:2010年华师一附中校庆的时候您曾在武汉预测我国15年内登月,现在预测在2030年前登月,时间上比预测要稍晚,原因是什么?龙乐豪:计划...

记者:2010年华师一附中校庆的时候您曾在武汉预测我国15年内登月,现在预测在2030年前登月,时间上比预测要稍晚,原因是什么?

龙乐豪:计划是2030年以前登月。我们的火箭都在准备过程中,载人的新一代飞船也在准备中,只要国家下定决心,2030年前登月不存在任何问题。关键是火箭的运载能力,像过去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一次把3个人送上月球的方式,我们也可实现。

记者:中国的登月方式与当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方式是否一样?

龙乐豪:不一样。当年美国的火箭比较大,我们的火箭相对于比它小一点。我们交会对接的方式,分两次发射,登月途径差不多,具体的实施方法不一样。美国与苏联有竞争,所以彼此搞了大载重量火箭,我国可以依据自己的国力,以长征五号为基础的新一代载人火箭,采用两次交会对接的方式,同样可以实现3个人登月的需求,这是又省又快的办法。

当然,我们也可以弄一个更大的火箭,比如说正在研制的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我们将来要建立月球基地,经常要去那里的人会更多,就要用重型运载火箭了。目前,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还处在单项技术攻关阶段,已经突破了12项关键技术,预计在2030年前后实现首飞。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师顾问龙乐豪。

火箭回收是为了重复使用

记者:美国的猎鹰号大推力火箭经过多次回收失败后,已经在陆上和海上实现回收,我国的大推力火箭在发射回收上有何进展?火箭回收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龙乐豪:我们将来的重型运载火箭,一子级或者部分是要回收的。火箭回收都是为了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我们的火箭是不是像马斯克的猎鹰火箭一样呢,那不一定,原理是一样的,技术方案会有差别。火箭要重复使用就一定要回收,但回收是有代价的,要降低运转能力才行。假若不回收使用的时候,发射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是150吨,为了回收,低轨运载能力就到不了150吨了,只能到一百一二十吨,要损失三四十吨左右的运载能力。因为火箭重复使用是需要有动力的,要减速,就像汽车刹车一样,原理是一样的。

一句话,我们目前也在进行火箭回收的研究工作,而且已经做了一些地面试验,不久的将来火箭回收都可以实现。

记者:目前猎鹰重型火箭和在建的长征九号相比,谁更胜一筹?如何看待中美间的火箭技术?

龙乐豪:比较而言,我们在研的长征九号运载火箭比美国猎鹰重型火箭运载能力更大,不同的是我们还在研发中,而他们已经在发射台上。从综合评估来看,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位列全球第一梯队。最为典型的就是长征五号火箭,尽管它的运载能力没有那么大,它低轨的运载能力只有25吨。但长征五号运载系数达到了1.61%,这是对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而言的;而目前美国最先进火箭德尔塔四的运载系数是1.81%,我们比他差一点点,美国是第一位,我们是第二位。从这个角度来讲,位列世界第二位当然也是算一流的。

当然,要是从运载能力来讲,几十年前美国都发射过土星五号重型火箭,但这个不能这么比。我们国家的重型火箭出来以后,反过来我们跟它会齐平,可以跟它比美,甚至于在某些地方会超过它的技术。

记者:除了月球外,未来中国还有登陆火星的计划,登月计划对于登陆火星计划会有什么样的帮助?

龙乐豪:人类登陆火星乃至到更远的深空去,登月计划是第一步。重型运载火箭,既可以满足载人登月的需求,也可以开展载人登陆火星相关的一些研究试验。当然,载人运载火箭直接送人到火星可能不是一次发射,可能要多次发射,需要交会对接,这样才行。多次发射一般都在地球上进行,也可在月球上进行,但在月球上更复杂。月球上可考虑用核动力推进,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短些,人长时间暴露在太空当中,会受各种空间离子辐射的影响,时间短风险自然会降低一些。

登陆火星用长征九号也可以,要多次发射,多次交会对接来实现。未来登陆火星最好是采用核动力火箭推进,目前在核动力火箭工程利用上还有困难,搞得好为自己服务,搞得不好万一出现事故,会伤害到地球和人类,这个有利也有弊。

中国的火箭发射成功率在世界排第一位

记者:2022年11月17日,日本的太空风险企业“ispace”宣布,将于本月28日下午5时46分(日本时间)发射其独立研发的登月舱,将搭载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上,这是作为日本探月计划“HAKUTO-R”的一环。目前,美、日、欧、印都有探月计划,是不是形成了一种登月国际竞争?我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龙乐豪:确实是这样的。美国拉了一帮朋友,搞小圈子,实际上是遏制我们。美国不让我们参加,那就逼着我们自己干。我觉得是逼出一条道来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我国的航天事业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总而言之,我们按自己的步子走,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一步一步来。

记者: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飞失利时,作为火箭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的您一夜急白了头,那次失败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龙乐豪:中国有句古话,失败是成功之母,富有哲理性。成功是宝贵的财富,失败也是宝贵财富,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自那次失败以后,我们的长征火箭,从可靠性、设计、质量、管理各方面都提高了一个台阶,提高了一个等级,特别质量管理方面,实现了管理归零的五条标准,还有航天系统内部关于质量控制管理的72条措施等等,从技术到科研试验到运营管理,都有一套严格规范。现在回过头来看,相当有成效。今天中国的火箭发射成功率在世界上是排第一位的。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一步步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

龙乐豪:靠的是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应该说是一个宝贵的财富。我们平常说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事业,就是这种辩证关系。我们想想看,因为中国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两弹一星,自力更生,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事业从零一直干到今天的世界前列,打造出一流航天队伍,精神的力量起到很大作用。另外,航天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关系,搞航天光有精神没钱也不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师顾问龙乐豪。

家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记者:龙院士今年已经84岁了,精神状态还这么好,还记得小时候在武汉市汉阳县(今蔡甸区)的农村生活吗?

龙乐豪:我实际上已经85岁了(笑)。身份证上是1938年7月出生的,实际上是1937年7月份出生的。我当时上初中的时候,在农村里转户口,家人阴历阳历搞不清楚,报错了出生日期。

我出生在现在的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五公村(原汉阳县),当时家里比较穷,属于佃农,父母租地主的田和牛来种田,每年给地主上交租子。因为家里穷,新中国成立根本没钱上学,直到武汉解放后,12岁才上小学。因为有半年私塾的底子,我只读了3年小学,然后在蔡甸新民中学上初中。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骑在牛背上放牛,附近的九真山、龙家大湖都是我放牛的地方(笑)。

我7岁的时候差点淹死在龙家大湖。一次在龙家大湖旁边放牛,发现秧田里清澈水面突然出现一团白色泡沫,依据大人告诉我的经验,出现泡沫的地方一定有鳝鱼。我便去捉鳝鱼,牛绳不知何时从手中滑落,牛偷吃了两块簸箕大小的秧苗。秧田主人找我扯皮,我便骑到牛背上逃跑,牛行走很慢,眼看就要追上了,情急之下和牛一起滑入龙家大湖,没想到秧田主人摇船过来追,慌乱之下从牛背上落入水库中,呛了几口水,幸亏一起放牛的小伙伴出手相救,把我从水中拉了上来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记者:最近一次回老家是什么时候?对家乡人有话要说吗?

龙乐豪:现在的九真山也好,龙家大湖也好,都建成了风景区,家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让人感慨万千。10多年前,我回到蔡甸侏儒山街道五公村老家,昔日的草棚房子都变成了砖瓦楼房了,而田地则被集中起来耕种,生活都很富足。

我对故乡的印象最深的还是放牛,说我是从牛背上走出来的火箭总师,一点没错啊。20世纪90年代,我还专门回到蔡甸看望这位救下我性命的小伙伴。现在虽然他已经去世了,还是很怀念他,没有他我可能早就不在了。

(长江日报首席记者杨佳峰)

相关阅读

龙乐豪院士:10年内3名中国人将登月,太空旅行不是梦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