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蹲点日记丨白鹤展翅 水电争锋

导读央广网北京12月21日消息(记者温晓)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蹲点日记》本期推出《白鹤...

央广网北京12月21日消息(记者温晓)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蹲点日记》本期推出《白鹤展翅,水电争锋》。

12月7日 晴

一大早,白鹤滩水电站工程技术部主任黄志勇就领着我来到了一个名叫“马脖子”的观景平台。

黄志勇指着289米高的拱形大坝说,我们面前的坝体相当于100层楼高。哪有普通水泥泵车能浇筑这么高大的建筑?白鹤滩大坝从一开始就没有使用水泥泵车。缆车缆绳、吊罐施工,堪称一绝!

黄志勇:横跨坝子(河谷)设了1000多米的缆绳,白鹤滩大坝总共要浇筑803万方混凝土,平均每天要浇筑600多罐。

世界坝工界有个说法叫做“无坝不裂缝”,温度裂缝是世界性难题。但我面前的白鹤滩大坝坝体,内外平整如镜。工程建设部主任汪志林笑着说:这些坚硬的混凝土里,藏着6000支温度计。

汪志林:我们在坝体里边埋设了很多温度计,控制智能通水系统,减少温差,混凝土就不会裂缝。

12月8日 晴

站在坝上,明晃晃的阳光晒得人暖暖的。通常,水电站大坝两侧都有发电厂房,但我仔细找了找,却发现两侧都是布满铆钉、铺砌水泥的悬崖峭壁。白鹤滩电厂党委书记罗红俊看出了我的疑问,原来,发电机组和值班机房都“藏”在水面下200多米深处、大坝两侧的山体内部。我们坐电梯来到了地下一层的厂房。

罗红俊:虽然我们在地下生活工作,但是我们的感受和在地面上是一样的。虽然是在水底200多米,但是整个安全是有保障的。

12月9日 晴

江边的树林里,依稀看得见白鹤翻飞的倩影。天蓝、地绿、水清,库区两岸的生态环境也变好了。汪志林说,十多年前,他刚到这里时,因为太干燥,好多人水土不服。

汪志林:我们刚来的时候,到了12月份,很多人适应不了,嘴唇开裂、鼻孔都是血丝。但现在你看,水库形成以后整个湿度环境都改善了,湿度大概是百分之五十几到六十几,这是最适宜人生活的湿度。所以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说,也是更加和谐了。

在白鹤滩驻守10多年,汪志林已青丝染白发。他指着不远处,白鹤滩镇的居民们正在栽植过去难以成活的三角梅。他相信,金沙江两岸人们的生活将会发生更多的变化。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