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到产业,解读苏州古城消费新密码

导读原标题:从文化到产业,解读苏州古城消费新密码文化是苏州姑苏古城最鲜明的底色和最强比较优势,是古城发展的根基所在、魅力所在。近年来,...

原标题:从文化到产业,解读苏州古城消费新密码

文化是苏州姑苏古城最鲜明的底色和最强比较优势,是古城发展的根基所在、魅力所在。近年来,在区有关部门积极引导,非遗传承人创造性转化下,古城非遗资源正积极融入消费市场,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发展中,展现出创新活力。

一河一巷尽入画,一街一坊皆胜景。姑苏,是苏州文商旅发展高地,是很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2002年,艺术家江小玲就和她的先生一起,选择了古城姑苏创办了肯达艺术沙龙,2010年,她又创立“艺吴门”及肯达美术馆。他们表示,期待以中国文化艺术为灵感,以苏作工艺为制式,将苏式园林生活美学文创产品通过“艺吴门”平台走向全国。目前,他们已经与北京故宫、苏州博物馆、吴中博物馆、陕西博物馆等完成了多项文创合作项目。其中,15年与北京故宫合作的“千里江山图”系列文创产品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是很多人喜欢姑苏非遗、了解非遗的生动载体。

不止于此,当前,姑苏区正致力于打造标杆文化项目。2022年来,华贸中心、仁恒仓街、金地广场、竹辉环宇荟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古城特有的文商旅IP和潮流文化有机融合。

非遗工艺品传递出的生活美学和文化记忆,重燃了岁月,焕新了时光,在过去与当下的连接中传递着传统文化的现实温度。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非遗技艺“潮”起来,坚持活态传承,非遗在现实生活中结出了累累硕果。运用苏绣、缂丝、盘扣、香云纱等传统非遗技艺,新晋旗袍文化品牌荷言把传统文化、非遗工艺、诗词意蕴糅合进了每一件作品里。“我们采用现代织机来提升丝织品的织造效率,以少量的、精致的刺绣作为点睛,让更多的都市女性可以拥有具有文化与工艺价值的服饰。”荷言旗袍主理人周立言表示,当前,品牌已经全面布局了线上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单个账号月浏览量就可超过5000万,线上复购率更是达到了80%。

炉缘阁是制作仿古铜器的区级非遗保护单位,通过不断尝试创新,他们将用于收藏的铜器向生活器具方面转型,并开创出“铜+玻璃”“铜+木头”等多种材料相结合工艺。2022年,在单个线上平台就实现了月销售额突破30万元的成绩。“对于非遗产品来说,市场化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手工费时费力,难以批量生产。”炉缘阁主理人燕子表示,通过攻克技术难题,现在制作速度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单月生产量可达一千套。

为维护和培育文旅产业生态,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近年来,姑苏区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积极探索古城文化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突破。

依托千年文脉,不断创新思路丰富文旅消费供给,2022年启动的“何以入姑苏——我的苏式生活之旅”文旅消费季活动,通过构建多元苏式生活场景,有效激发了文旅消费潜力。今年第二季活动将结合贯穿全年的文旅消费活动,继续联合18家精品酒店资源,链接整合周边文娱生态,并通过与20家文旅资源互通,描绘苏式生活途径“入口”,进一步挖掘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文旅融合、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提振姑苏文旅消费市场。当前,已对十全街周边文旅消费资源进行了提档升级,举办了漫步十全街等系列特色文旅消费活动,有力打造了体验式消费新趋势。

非遗技艺能够让世界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生动地理解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非遗技艺,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独特作用。站在新一年的起点,姑苏区将持续夯实文化保护根基,巩固提升转化利用水平,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融入生活、融入产业,精心打造非遗文化产业品牌,推动姑苏区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光彩。来源:“苏州姑苏发布”微信公众号 作者:潘心洁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融媒体中心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