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期间费用的支出(期间费用的会计控制如何处理)

导读大家好,布艺来为小伙伴们解答以上问题,如何控制期间费用的支出,期间费用的会计控制如何处理相信这个话题很多人都不知道吧,下面大家来一...

大家好,布艺来为小伙伴们解答以上问题,如何控制期间费用的支出,期间费用的会计控制如何处理相信这个话题很多人都不知道吧,下面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一、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

按发生环节不同,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可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对期间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和其他企业在总体上基本一致,只是在少数方面因其特殊经营的进出口业务而存在一些差异。

(一)销售费用的核算

外贸企业销售费用指其在购、销、存各经营环节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国内外运费、港口装卸费、包装费、仓储保管费、商品检验费、佣金、报关费等,不能计入营业成本中,只能从当期毛利中得以补偿。为正确核算销售费用,尤其应注意对国外运费的核算,由于它是外贸企业在出口业务中不可避免的一种销售费用。外贸企业在出口销售产品、结清货款时确认收入,对支付的运费,在收到运输公司开具的运输发票时,应确认本期销售费用;在之后收到国外公司支付的运费时,应冲回原已计入销售费用的部分,并将收到的外国公司交回的运费并入当期收入。

(二)管理费用的核算

外贸企业管理费用是指其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外贸企业独有的进出口业务,决定了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必定会接触大量的国际业务。其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业务招待费、咨询费、折旧费、办公费等项目。

(三)财务费用的核算

外贸企业财务费用指为筹集业务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其内容与其他企业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利息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汇兑损益等。但外贸企业由于经营大量进出口业务,势必会接触到大量外汇结算业务,如外币交易业务、日常非记账本位币折算、期末外币项目余额按期末汇率调整,只要汇率变动,上述业务都会产生汇兑收益或汇兑损失,使得汇兑损益成为外贸企业财务费用最重要的部分。

(四)期间费用的分摊

为正确计算每个产品的出口换汇成本和盈亏额,企业必须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摊到每件或每批出口商品中,外贸企业按照期间费用发生时是否与出口商品有直接联系,可分别采取直接认定法或比例分摊法对出口商品的费用进行分摊,将出口费用合理地分摊到相应的出口业务中去。如报关费、商检费在合同未成立,即在买卖双方报价阶段就能预先核算出来,因此,可以在报价时通过费用项目逐一累加计入出口价格中;不能直接认定到某具体出口合同以及在买卖双方报价阶段不能预先准确核算出来的费用,可以采用比例分摊法。但由于进出口业务往往是先议价签约然后履约,所以报价时必须预先核算每笔业务的全部费用,而期间费用往往是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外贸企业在开始进行出口报价的过程中很难准确预估出口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

二、外贸企业期间费用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对期间费用的压缩不具有持续性

外贸企业通过一定措施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将期间费用压缩下来,但并不具有持续性,往往很快又反弹回去,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期间费用的发生往往在管理和销售部门,这些部门通常是难以标准化的费用中心,且由于不同部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容易造成人员冗余、业务处理流程传递慢、费用控制困难等问题。

(二)缺乏完善的费用开支和报销制度

尽管很多外贸企业制定了有关费用的开支标准及报销制度,但因外贸企业业务员经常到外地出差甚至出国考察联系业务而产生大量费用,如采购人员出差、出国预借大量差旅费,在执行过程中无法严格执行费用开支和报销制度,导致相关人员回来后迟迟不报销,使大量其他往来停留在账上,这既不利于加强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也不利于财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和财务管理。

(三)外贸企业未对未实现汇兑损益进行处理

国内物价上涨、利率变动等因素使外贸企业的进货价格不断升高,导致外贸企业收入缩水,成本费用提高,利润空间不断降低,然而,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遵照谨慎性原则,仅将已实现的汇兑损益确认为当期收益,不确认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在当今汇率波动较大、外汇市场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对于外汇波动较大的未实现汇兑损益可以不确认收益。

以上是小保为大家整理出来的,希望看了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