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画质选购攻略:六大关键技术有哪些?厂商爱玩猫腻,注意避雷

导读“买电视就是买屏”,这句话大家肯定不陌生,包括OLED与LCD的区别、IPS硬屏与VA软屏的差异相信大家已经看了很多了。对此,很多人肯定觉得只...



“买电视就是买屏”,这句话大家肯定不陌生,包括OLED与LCD的区别、IPS硬屏与VA软屏的差异相信大家已经看了很多了。

对此,很多人肯定觉得只要配置高,这样的电视肯定就值得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同样是4K高清电视,有的价格只有1000块钱出头,有的价格却直飙万元以上。



其实原因很简单,如果说面板本身只是电视画质的基础,那么画质处理技术就是在这个技术之上的一系列加持、升级与优化,而这也是影响画质的关键所在。

相比面板本身属于硬件技术,画质处理技术属于软件方面的调校工作,其能够实现电视画面明暗对比度的提升,保证画面明暗细节的呈现、立体层次感的展现,能够保证画面转场的流畅,以及画面色彩的丰富度与真实度等等。

由于画质处理技术相对比较生僻,很多消费者对此几乎完全不了解,或者说是一知半解,不少厂商都喜欢利用这其中的概念玩猫腻,通过信息差打造高价低配的产品,所以大家一定要对此有所了解,避免掉到厂商刻意挖的“营销黑洞”里。



目前来看,影响液晶电视画质的六大关键技术分别是运动补偿、广色域技术、控光分区、高屏幕峰值亮度、高屏幕刷新率和画质处理芯片,今天我们就简单来说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运动补偿

运动补偿技术,通常厂商宣传用到最多的词语叫“MEMC”,也有厂商叫MotionFlow,自动体育模式。

运动补偿技术的价值在于解决电视画面的卡顿与拖影现象,尤其是在面对快速滚动的字幕与高速飞过的物体时尤为明显,例如足球、赛车类游戏/赛事中表现最为突出,能够有效降低卡顿感和拖影感,画面流畅度会大大增加。



在这里简单说下,通过运动补偿技术/运动补偿插帧算法,120Hz的电视画面在面对高速运动时的流畅程度是远高于60Hz屏幕的,而作为最基础的画质处理技术,运动补偿技术也被看作是低端机与中端机的分界线。

屏幕刷新率

屏幕刷新率在手机行业内最近几年极为流行,从最初的普遍60Hz到90Hz,再到如今的120Hz,甚至144Hz,俨然成为了屏幕画质的关键技术所在,在电视画面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屏幕刷新率,简单来说就是一秒内电视可以刷新多少画面,单位时间内刷新的画面越多,画面流畅度与显示效果就越好,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电视的刷新率为60Hz,中高端则普遍为120Hz。



需要重点强调两点。

1-官方宣传“一键开启”高刷新率的多为采用DLG技术来实现高刷的,一般会牺牲50%的屏幕清晰度(4K-2K),这一点需要注意;

2-高刷新率一般是和运动补偿功能配合存在的,能够有效提升电视画面的流畅度,配合HDMI2.1接口能够更好地服务于PS5/XSX游戏玩家。

广色域技术

广色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颜色类别的覆盖程度,比如我们经常说“红黄绿”,这个红色里面包含多少种不同的红色就是色域,越多自然说明色彩划分越细腻,色彩表现也就越好,电视画面越纯净鲜艳、颜色之间的过渡也就越柔和顺滑,目前中高端电视全部都会采用广色域技术。

先说标准,目前广色域的衡量标准分为两种。第一种是BT.709,最基础的色域范围就是100% BT.709,基本所有的液晶电视都能够实现;另一种是DCI-P3广色域,一般能够做到90-94%DCI-P3就属于优秀级别了。



再说方案,目前液晶电视的广色域方案同样是两种。第一种是荧光粉广色域,属于低成本的广色域,一般色域范围是130% BT.709,或者90-94% DCI-P3;第二种属于高成本的广色域,也就是量子点广色域(营销方面叫QLED),一般宣传的话是157% BT.709,或者96-98%DCI-P3。

控光分区

之前我们也说过,普通的液晶电视对比度不足,所以导致画面无法做到黑的够黑,亮的该亮,最明显的就是本身该黑的地方实际呈现的是灰蒙蒙一片,基于此就诞生了控光分区技术,通过灯珠的独立亮度调节来提升屏幕的对比度,做到黑的足够黑,亮的足够亮,画面立体感也就是顺势提升了。

控光分区可以按照数量区分,从几十到几千,但关于如何分级行业并没有明确的标准,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标准其实都是厂商根据营销需求自我设定的,这一点可以去看那些多次强调分区数量厂商的产品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从形式上来看,控光分区分为侧入式条状控光分区和直下式棋盘式控光分区,目前后者是主流的控光分区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光晕问题,前者由于无法精细调节画面不同区域的亮度,实际意义不大,更多属于营销层面的概念,包括华为、荣耀此前的部分机器都是这种方案。

屏幕峰值亮度

屏幕峰值亮度就是指电视能达到的最大亮度是多少,这个技术存在意义是更高峰值亮度的存在,能够使得整个画面的动态范围就会更高,画面展现的细节也会更多。

按照此前各方的宣传来看,尤其是HDR的要求来看,800尼特是一个最基本的标准,但现在看的话1000尼特应该是高端旗舰电视的最基本要求,中低端的话在400尼特到600尼特之间,中高端在600尼特到800尼特,准高端在800尼特-1000尼特之间。



需要强调的是,采用棋盘式控光分区方案的电视一般情况下屏幕峰值亮度都会更高,反之则越小,这个也和分区数量有一定关系。

画质处理芯片

简单来说,画质处理芯片能够对信号中的影像信号和图像进行处理和修复。在清晰度、降噪、色彩增强、对比度提升、运动补偿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电视接口进入的视频信号都要通过图像引擎处理,转换成适合自身电视播放的信号,并作出相应优化,从而有效提升画质表现。



目前来看,能够自研画质处理芯片的厂商不多,国内只有海信,海外是三星、索尼、LG,有部分厂商宣传的画质处理芯片其实是营销概念,包括华为、小米在内的新生代厂商通过投资等方式正在发展画质处理器芯片,但还需要时间。

产品推荐

TCL 55Q10G

Mini-LED电视,采用A++广角超显屏,拥有240级背光分区,支持XDR 1200尼特峰值亮度与4KHDR,拥有1200万:1的超高动态对比度与98%DCI-P3广色域,拥有TCL画质感知算法,Delta E≈0.99的电影级专业色准,通过了德国莱茵TUV低蓝光认证。



TCL 55Q10G拥有优秀的色彩还原和精准控光能力,天光云影与璀璨星河都能轻松展现,也是目前价格相对更为亲民的Mini LED电视,可以考虑入手。

红米游戏电视X Pro 65英寸

65英寸电视做到这个价位,其实就很难要求更多了,红米游戏电视X Pro 65英寸选用的是VA软屏,拥有45个背光分区,原生静态对比度7816:1,动态对比度为9848:1,拥有接近800nits的极限亮度、1.25的色准平均DE值、95%DCI-P3色域。



别忘了,红米游戏电视X Pro 65英寸还支持双杜比认证和HDMI 2.1满血接口以及4K 120Hz游戏,妥妥的3000元价位段的“尖子生”。

海信75E8H

海信75E8H被称为万元内画质最“卷”的电视,属于Mini LED电视,拥有500多个背光分区,高达1600尼特的峰值亮度,搭载了海信第三代自研画质芯片,支持96%量子点广色域与144Hz高刷屏,且△E≈0.96,加上独创的ULED动态背光技术确实有点东西。



此外,海信75E8H行业首发黑曜屏,支持2.1声道杜比全景声音响等等,在视觉与听觉方面都属于行业佼佼者,属于75英寸电视的画质天花板。

侃哥叨叨

以上就是关于电视画质技术的六大关键参数,以及相关产品推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也想告诉大家的是,在选购电视的时候一定要擦亮双眼,避免跳进厂商的营销陷阱里。

好了,本期分享就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搜索,侵权删图;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