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小区内骑车撞倒幼童:偶发or系统问题?学校、小区、家长谁的锅?丨快评

导读最近,网络流传多起孩子在小区骑车撞倒幼童的事件。一段热传的监控视频显示:一位家长正带着幼童在小区散步,一名身穿蓝色衣服的男孩突然从...

最近,网络流传多起孩子在小区骑车撞倒幼童的事件。一段热传的监控视频显示:一位家长正带着幼童在小区散步,一名身穿蓝色衣服的男孩突然从后方骑自行车过来,幼童被撞,后脑着地。此后,有传言称幼童已不治死亡,又引发一波唏嘘。

稍微搜索调查一下可知,儿童在小区内骑自行车、使用电动滑板车等撞到人的事时有发生,是一个值得关切的现象。尤其是小孩与老人不比青壮年,注意力不够灵敏、反应力不够迅捷,身体抗击能力也逊,被撞后更容易受伤严重甚至有性命之忧。不能轻飘飘地把此类事件视为偶发,然后提醒家长管住孩子或保护孩子就打住了。

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儿童室外活动与安全保护的系统性问题,涉及多个方面,有学校的,有小区的,有家长的。

首先,是学校方面的问题。或有人说,上述事件都发生在小区,与学校有什么关系?别把什么都赖在学校身上。事实上,真有关系。

现在,一方面学校似乎把安全教育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每所学校都要求家长陪同孩子在安全教育平台看视频打卡,谁不及时打卡,会在家校群受到催促。惜乎这种做法免责与虚应故事的成分很高,关键在于打卡表示看过,至于看不看、效果如何学校并不关心。

另一方面,学校的确把学生安全摆在一个极其高的地位。因为发生过学生在校内追跑受伤的事儿,学校普遍禁止学生课间追跑,更有许多学校都不许学生课间去操场、去别的楼层,让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无以释放。所以,不少孩子放学后或周末会找补,尤其是男孩,浑身洋溢着过剩的精力,需要通过户外运动来释放。在我所在小区,常见他们成群结队骑自行车、玩电动滑板车。

其次,是小区方面的问题。相对于人均使用面积来说,小区公共活动空间普遍是缺乏的,因为供不应求,所以纠纷不断、事故不绝。如果小区在规划之初就分别考虑到老年人、小朋友及青壮年各自的户外运动与社交需求,让不同年龄的族群各得其宜、各得其乐,就可以大大减少乃至消除公共空间争用引发的纠纷与事故。上述儿童骑车撞人的事件会大幅度减少。

在此之上,在小区硬件之外,还有软件问题,还有一个小区治理与规则问题。某些骑车撞人事件发生在小区内部道路上。这些道路是步道性质,理论上只能行人或推婴儿车,本不应该容许骑行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与使用电动滑板车,以免伤及行人。小区物业是有义务执行这些规则的。并且这应该是所有住户的共识与一致遵行的规则,对违犯者人人有权利也有责任制止。理论上是小区自治组织的业委会,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否则就是告朔饩羊、尸位素餐。

最后,家长当然难辞其咎。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户外活动对己对人的安全性,所造成的任何后果,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就拿男孩骑自行车撞倒两岁幼童来说,后脑勺着地的幼童受重伤也好,死亡也好,肇事儿童的家长不免要承担巨额赔偿责任,为此卖车卖房甚至倾家荡产也有可能,这一下子就毁灭了两个家庭。对于孩子被撞的家长来说,相信他们宁愿要孩子的健康完好也不要一大笔钱。

所以,孩子在小区内户外活动,家长还是要尽可能看管一下,出现状况可以及时预警或介入。即使是自己很忙,顾不过来,也要给孩子耳提面命,给予充分的安全教育与规则教育,并且要让孩子切实领悟与遵行。

一是不许孩子在小区内道路骑自行车与使用电动滑板车,只许推行,并且家长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自己每次都是骑行而不是推行电动自行车,那让孩子推行自行车就没有说服力。二是孩子在小区内行走时,要注意避开骑行的自行车等。家长与孩子在小区内道路上同行时,看到有人骑行自行车,应该主动制止,给孩子良好的示范与教育。如果小区内道路上骑自行车非常普遍,家长也应该向物业投诉与向业委会反映,让这些机构与人员负起责任来,这是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总之,儿童在小区内室外活动与安全保护问题,是涉及学校、小区与家长多方面的系统性问题,家长作为孩子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担当起家长在这方面的诸多责任,以身垂范,在方方面面给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陈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