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毕业5年存款5000元”,这届年轻人真的“废”吗

导读 原标题:“211毕业5年存款5000元”,这届年轻人真的“废”吗关竹唯/长江云客户端最近,视频《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中传硕士,火锅店...

原标题:“211毕业5年存款5000元”,这届年轻人真的“废”吗

关竹唯/长江云客户端

最近,视频《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登上各大视频网站热榜,引发争议无数,有家长留言表示对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

而与“211女生毕业5年存款5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青年报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当下超过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可以月入过万,67.6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当代年轻人的真实薪资和生存状态到底如何?来看记者调查。

2023年了,月入过万是个什么水平

而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2届毕业生近半数求职成功,平均签约月薪为6507元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约12%。其中仅10.7%的人能做到月薪过万,较2021年减少约8.5%。

尽管距离80后的前辈们还有差距,但数据显示,2018—2021年,90后中高端人才们的薪资涨幅高于整体,处于24-33岁的他们正在事业和人生的上升期。

打工几年,年轻人存了多少钱?

聊完了工资,再来聊聊存款。“北京赚钱北京花,一分别想带回家,临走倒欠八万八,路费还得靠爸妈”这个段子冲破了南北差异,高频出现在漂泊于北上广深的打工人嘴里。

调侃归调侃,事实又如何?我们随机采访了多位毕业5—10年的职场人,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和存款情况。

94年的秦优(化名)告诉记者,“我自己老家是县城,毕业后想去大城市,就到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企宣,那个时候的生活状态还挺OK的,闲的时候朝九晚五,忙的时候全国到处飞,一年能拿个十八、九万,但时间久了,感觉自己没法在这长久地生活下去,熟悉的朋友或者同事都相继离开北京,我也来到了武汉。”

北漂三年,因为想买啥买啥,秦优(化名)没存多少钱,到武汉刚好赶上疫情,一年都没有收入,积蓄花了不少,直到重新找到工作,这几年慢慢攒下了20万,但因为买房,还欠了银行70万。

93年的程岚(化名)硕士毕业于欧洲某世界排名前500的大学,回国后到上海某外企从事IT Business Analyst,“工资反正高于全国平均工资,一个月四千的房租是最大的花销,上海物价也挺高,毕业五年存了不到20万,但目前不考虑买房和结婚,一个人过得挺舒服的。”

结合猎聘、智联招聘、58同城等平台近年发布的数据,相较于五年存五千,秦程二人的存款规模更贴近当下90后中高端人才的平均水平。

以最新的《2023年返城就业调查报告》为例,1990年-2004年受访者中,53.9%的职场人有存款,其中39.4%的职场人有存款而无负债,有存款的职场人中,48.6%的存款规模在10万以内,18.7%的有10—15万,10.2%的有15—20万。

大众印象中,90后常被贴上月光、月欠、精致穷的标签,但从数据看,努力攒钱的还是居多。在微博钱包发布的《2022国产青年攒钱报告》中,这些职场新人们消费观里,如果是为了省钱,吃喝玩乐可以将就,但居住要有保障;朋友可以少见,但对象不能委屈;最不能放弃的是学习和自我提升。

“废物姐妹”真的废吗?

最后,想再聊聊《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这个视频。年近30的弯弯、超超在B站上分享自己“高开低走”的“荒谬”人生,治愈无数人的同时,也同样遭到质疑。

网友第七地区在知乎上留言,“抱歉,我只看出了211毕业之后多么为所欲为。你可以进大厂,更可以轻易放弃大厂。你可以毕业之后为了爱好,不找工作去读电影专业。你可以随便因为喜好放弃工作。即使这么作,你依然能养活自己。甚至,就算选择搏一把,如果你是211,发个说自己惨的视频都更容易火起来。”

但这份“为所欲为”的勇气,以及直面失败、正视自身平凡的坦然,是许多选择了平稳人生的人为之吸引的原因。

当谈起对这个视频的看法时,秦优(化名)说,“像他们活得那么随心好难,大家都很羡慕她们,因为大家总是会忍不住地被攀比,家里的各种言语上的刺激,各种方面的压力,让你做出你以为是你要的选择,可能最后未必是你要的选择。”

程岚(化名)则认为,“她们存不下钱的一大原因是为了追逐梦想,频繁地换了太多份工作,于我个人而言,工作就是挣钱,跟梦想没关系,但这个时代除了我这种务实、安稳度日的人,同样也需要有勇气追逐梦想的人,即便暂时陷入低谷,但她们还在找工作,并没沉湎于接连的失败之中,自我厌弃,这种心态我还是欣赏的。”

在弯弯和超超的视频中,她们调侃自己搞砸了人生,但对自己的能力却充满信心,“我搞短视频真的还是挺会搞的,上过抖音热门第一,还创造了很多涨粉记录”“如果有品牌部门需要短视频编导、策划,我就大言不惭地推荐一下我自己”“大家有工作机会请疯狂私信我”,这些话无一不透着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她们身上,映射着这一代年轻人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就业压力、同辈压力、父母期待、“月亮与六便士”的抉择……

在她们身上,90年的刘力(化名)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211毕业,学的还是王牌专业“船舶设计与制造”,陪室友考公务员,室友没考上,自己过了笔试,却任性地没去面试,他说,“当时就是不想过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一心就想去深圳闯,结果折腾三年,一事无成,回家时身上就几千块钱,看她们真的就跟照镜子一样。”可是刘力(化名)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还是凭借努力进入国企工作,现在收入稳定,孩子一岁了,生活幸福。

“我觉得大家喜欢她们,不是说看到211混得也挺惨,感到安慰,可以心安理得地躺了。我从她们身上感受到的是,即便你年近三十,到了世俗所认为的‘而立之年’,还是一事无成,也不要给自己判‘死刑’,不要放弃自己,只要精神不被击垮,没有什么困难是跨不过去的。”

三十岁,人生也才刚开始,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本期编辑 邹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