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时报:蔚来系统还在死机 BBA电动车已经追来了

导读新时代汽车款式各式各样,智能,电动,等等,那么有几个小伙伴知道汽车本身的知识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会很关注这些,那么小编收集到了

新时代汽车款式各式各样,智能,电动,等等,那么有几个小伙伴知道汽车本身的知识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会很关注这些,那么小编收集到了关于一个汽车动态知识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这是一个造车不谈OTA就跟不上潮流的时代。OTA(Over the Air Technology)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用流量给车升级,就像智能手机需要升级一样,主要体现在智能电动汽车上,比如特斯拉、蔚来等。但是不是有了OTA就万事大吉了?

  事实上,系统故障在所难免。用户@亚东在微博吐槽,买了仅四天的蔚来ES8新车莫名死机,系统无法启动。两小时后,蔚来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解决方案竟是拔下保险丝再插上,重启后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

  买了四天就出现故障的ES8,一个简单重启动作就能打消用户后顾之忧?恐怕这个做法很难令人心服口服。

  几乎同一时间,当蔚来还在处理新车系统死机,以重启的荒谬修复法来抚慰用户的时候,奔驰、宝马、奥迪三巨头带着更高续航、更安全的纯电动车,正在巴黎车展上谱写其新能源汽车全球规划图。

  当前,新能源是三大巨头集中发力的主战场。续航450km的奔驰EQC、预计售价7.48万-8.67万美元的奥迪e-tron,还有充电速率可达到150kW的宝马iX3,都是本届车展的重磅新车,当然也是汽车品牌的强势竞争对手。

  讲真,如果价格相差无几,你会选择一款BBA纯电动车还是一辆蔚来ES8?

  新势力的未来

  随着战线的拉长,新势力的未来已经由“在哪里”变成了“有没有”的争议。新势力到底有没有未来,最大的决定权其实还是新势力自己说了算。毕竟,市场不会拒绝一个无可挑剔的产品。

  蔚来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的“网红”、“模范”,融资最多、最先上市、最先量产交付,成为造车新势力中最先吃螃蟹的企业。

  但号称用户体验第一,却在ES8新车交付后,时有系统故障的问题出现,这同传统燃油车的刹车、油门等关键零部件失灵性质一样,驾驶安全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就在10月3日,有微博网友拍摄到一辆蔚来补电车占用机动车道为一辆ES8进行临时补电,这种无视安全的操作也能说是用户体验第一?

  蔚来只是造车新势力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事实上,绝大多数新势力目前还停留在刚公布量产车的PPT阶段。在生产、交付、亏损等诸多问题之下,新势力还有多少机会?

  新势力与BBA的差距,不仅仅是隔着自主,更是隔着技术、性能、品牌等百年历史和经验的积淀,也许正是无知者无畏的魄力,才支撑新势力步履蹒跚地走到今天。

  汽车品牌的未来

  BBA巨头的转身十分迅猛,而且还是集体转身,以至于长期以来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多数品牌,还没有意识到危机来得如此之快。

  按照计划,奔驰EQC明年年底将在市场上市,并且还要在本土生产;奥迪纯电动SUV e-tron预计2020年引进国产;宝马明年要推出纯电动版MINI,2020年纯电动BMW iX3将在沈阳工厂投产;2021年,宝马集团将拥有5款核心纯电动车型。

  反观新能源汽车市场,普遍车型集中于亲民的纯电动小型车、或者少部分中型车上,而在高端车的布局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市场空白。

  此外,巨头还在繁衍生息,小巨头将逐渐显现。今年,伴随着新的一波合资潮来临,宝马与长城、大众与江淮等品牌的联姻,将会使外资品牌更加贴近国产市场,品牌也将有机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市场的淘汰赛将更加激烈。

  巨头转身 究竟谁在恐慌?

  在这波合资潮中,无足挂靠的品牌,显然在竞争中不具备优势。一旦自身供血能力不足,就会像大鱼吃小鱼的游戏那样,被巨头无情吞噬。

  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摆脱长时间的政策依赖,真正由市场主导的转折年,更是检验品牌是否羽翼丰满、独当一面的时候。事实上,那些过度依赖补贴,在研发、生产等核心技术层面投机取巧的企业,也势必难以经受市场的考验,而这些企业才是面对巨头转身,最恐慌的一波。

  当然,慌的还有造车新势力。一没资质、二没充足资金、三没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有不少造车新势力将在竞争的浪潮中走下神坛。很大程度上,来一场造车之旅也不过是进行一场资本游戏罢了。

  而那些有资质、有资金、有清晰定位的企业也还要经受更多实际考验。就像蔚来,首先面对的敌人便是自己,自身的生产能力、系统故障尚未解决,量产后的车型如何统一,质量又该如何保障等等,这些也都是对新势力们的考验。从巨头转身来看,并没有把造车新势力们当成足以竞争的对手。

  写在最后:

  事实上,巨头的转身只是加剧了一部分企业的恐慌,因为,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洗牌正在来临,且速度越来越快,很可能一些企业还没有完成交付任务就被淘汰。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会为之恐慌,相反,巨头转身更多的还是一种刺激和激励,在即将到来的竞争面前做足准备,未雨绸缪才能走得更远。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