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时报:2018中国乘用车市场 告别为了更好的遇见

导读新时代汽车款式各式各样,智能,电动,等等,那么有几个小伙伴知道汽车本身的知识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会很关注这些,那么小编收集到了

新时代汽车款式各式各样,智能,电动,等等,那么有几个小伙伴知道汽车本身的知识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会很关注这些,那么小编收集到了关于一个汽车动态知识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2018年,是略显沉重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宇宙失去了霍金,漫威告别了斯坦·李,评书届少了单田芳,江湖没了金庸……大师们的相继离去,让很多人猛然间意识到:我们正在与一个时代告别。

  同样的,这种告别的气氛也笼罩在汽车行业的上空。在这一年中,高速增长的销量时代渐渐远去,汽车圈内的灵魂人物相继离开,甚至不少品牌也在唏嘘声中与市场正式“分手”……

  “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在不知不觉与一个时代告别的同时,更为新鲜的力量也在不断地向乘用车行业涌入。2018年,在大量新兴科技不断地与乘用车发生交融的同时,各种新的合作也层出迭起,而这些合作展开的动机远远超过了商业上的互惠,其背后更多的是企业经营理念的深层次变革。这就是我们的2018年,在无奈告别的同时,也迎来了无限的生机与变化。告别,是为了更好的遇见。

  告别高速 迎来高质量

  2018年下半年,乘用车市场频繁地与“寒意阵阵”、“增速乏力”等字眼挂钩。但事实上这并非乘用车市场单一阵地的失守,而是汽车市场整体的低迷。多位行业专家已经做出了预测,2018年汽车市场或迎来20余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霎时间,“负增长”这个关键词令很多人都坐不住。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在这种不安的氛围中都显得高度警惕。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18年乘用车市场的“失速”并非偶然,而更像是一种客观规律。

  当前,乘用车市场的外部环境并不顺遂、稳定。中美贸易摩擦、宏观经济放缓、油价不稳定等负面因素,都对乘用车市场产生了影响,而这些因素单凭乘用车市场一己之力无法改变。正如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所言,并不是汽车行业做错了什么,而是消费端在多重因素的作用叠加下出现了问题。目前,很多产业都在经历调整,在煤炭、钢铁等领域,多家企业倒闭,连一向如火如荼的房地产行业也面临压力。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对中低消费人群产生较大的影响。消费需求一旦下降,行业的寒意自然就来了。

  显然,这会令早已习惯了高速增长的乘用车行业感到异常不适。但事实上,学会如何告别是每个人、每家企业,甚至每个行业的必修课。在与高速增长的乘用车市场挥手之际,我们更应该及时保证“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过去,提及乘用车市场,人们最先考虑的重点是销量、规模。然而,随着2018年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乘用车行业也非常有必要将关注点转移到发展质量层面。

  英雄时代落幕 淘汰赛展开

  似乎没有任何一年的年终总结,我们会提及“汽车人”的离开,但2018年却残酷地带走了不少影响汽车市场格局变迁的灵魂人物,比如曾经力挽狂澜,成功扭转菲亚特颓势的马尔乔内、在大众集团“排放门”危机之际临危受命的CEO穆勒、年仅44岁就担任奥迪全球CEO重担的施泰德、以创新模式刷新了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认识的埃隆·马斯克、以“手术式”改革措施助力日产扭亏为盈的戈恩……他们当中,有人不幸离世、有人神秘转身,有人失去了董事长职务、更有人遭遇“罗生门”被捕入狱。显然,这些传奇的人物的退场方式不相同,但英雄的落幕却为2018年的汽车市场渲染了一层忧郁的底色。

  英雄的告别令人感到遗憾,企业的退出更令人感到惋惜。2018年,菲亚特、铃木相继与合作伙伴“分手”话别,正式退出市场。虽然这两家企业退出市场原因不同,但归

  根结底仍然是市场做出的抉择。当前,汽车消费不断升级,行业内的“新四化”革命也悄然展开,在这种充满变化的背景下,墨守成规的执着,最终只能接受被淘汰的结局。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菲亚特与铃木是主动做出选择的,但不可否认这是市场倒逼的结果。而这也充分地显示出:行业内的竞争淘汰赛早已拉开了帷幕。在这种弱肉强食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不能顺势而为,那么只能接受被淘汰的命运。

  观念转变 新合作风云涌动

  2018年既是告别之年,也是转折之年。在告别的伤感氛围下,我们也在无声中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推陈出新。这其中既有企业自身战略的调整,也有彼此之间的创新合作。在战略调整方面,以一汽、长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老大哥”掀起了一场自我革命。无论是一汽的“新红旗“品牌战略,还是长安第三次创新创业,充分彰显了传统车企在变革时代下主动迎战的魄力和勇气。

  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比如江淮与大众新能源合资项目的顺利推进;长城与宝马牵手成立新合资公司光束汽车尘埃落定。此外,上汽奥迪项目也正式曝光。而传统车企与新造车企业之间的合作就更为激烈,一汽与拜腾、力帆与车和家……一个个“朋友圈”在行业内遍地开花。不仅如此,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让乘用车行业也成为了BAT、华为、移动等互联网巨头和通讯公司“飙车”的舞台。

  风云涌动的合作,让乘用车行业一片热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告别了过去的固守、保守,变得更加勇于创新、开放。总的来说,真正驱动企业进行变革转型、联盟合作的,归根结底是思想观念上的解放。而这种观念上的解放,不仅仅作用于企业自身,也让行业内涌现了不少创新模式,新零售、移动出行服务商……这些时髦的词汇正在从概念转变为现实。

  事实上,主动求变的并非只有企业自身,为企业、为行业提供强有力支撑的政策,其实也在逐渐转变自身的支持方式。比如不久前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就将已经实施多年的汽车投资项目核准事项,全部转为地方备案管理。这种事前审查审批为主改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管理模式变化,有力地体现出了政府管理思路的进步,这其实也是一种告别与变化。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