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院士:5G工业应用的门槛被低估,6G研究需注态完善

导读 原标题:邬贺铨院士:5G工业应用的门槛被低估,6G研究需注态完善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张雅婷10月12日消息,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正式...

原标题:邬贺铨院士:5G工业应用的门槛被低估,6G研究需注态完善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张雅婷

10月12日消息,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正式开幕。

在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表题为《产业新机遇,共赢大生态》的演讲。

邬贺铨表示,移动通信发展经历了从1G到5G,2025年开始5.5G的商用,然后2030年6G将会到来。

每一代通信技术都有一些技术特点,比如4G到5G从简单的互联互通,现在到工业互联网要强调不操作,未来会走到通感融合。

此外,现在应该说还都是地面网络,那么进一步未来会发展的地面网络和非地面网络的结合。这是整个移动通信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技术创新的过程。

移动通信的业务在不断的演进,在1G的时候只要能够实现移动通信,那就已经符合要求了,2G着重于覆盖,3G开始着眼于数据,4G着眼于宽带,5G着眼于行业的应用,6G未来可能还有着眼于宽带的融合。

那么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都带动了一些业务的拓展。2G的出现,有了短信、QQ。3G的出现,带动了智能手机以及O2O的业务,4G有扫码支付、网约车以及短视频等,那么5G时代,云边端的智能已经催生了一些应用,未来6G还会有更多的泛在性应用,大规模的连接等等。

实际上移动通信已经从话音走到数据,从连接人走到连接物,那么这里边实现了多种技术以及业务的应用工作,比如说固定和移动的融合,光纤和无线的融合,通信和感知的融合,以及卫星和地面融合等。整个移动通信的发展实际上使得产业链越来越长,生态链越来越大。

原来常规认为移动通信的产业链,从芯片到终端、操作系统、天线、基站、网络等等,实际上它的背后还有芯片的工具,EDA软件,芯片代工线等,还有互联网、数据中心等。而且移动通信已经不仅仅是面向消费者,还有智慧家庭、智慧城市等各种各样的产业应用。

可以说,移动通信的发展跟生态是密切相关的,3G的商用走了15年,时间还是比较长的,3G开始标准化的时候,互联网还没开始商用,当年对于互联网发展的这种速度低估了,智能手机反衬出3G的宽带能力不足。

4G从标准化启动到商用总共用了6年时间,可以说是市场在等待时机,那么时机一旦出现,很快释放了市场的能力,所以4G总体上带来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5G是面向产业应用的,但是应该说一定意义上是低估了工业应用的门槛高度。

另一方面终端的手机屏幕实际上也没有跟上5G的带宽发展,才从建设来看,5G应该说一定意义上生态准备上还是有不足的,所以5G还需要补齐生态的短板,同时在6G研究的时候,更要注重怎么更好完善产业链的生态。

随着移动经济的发展,产业的生态作用是越来越明显了,整个移动通信的发展应该跟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GSMA的数据显示,全球移动经济对GDP的贡献大概是5%。

2021年移动经济对中国GDP贡献5.6%,其中可以分解出运营商的贡献占0.7%,生态方的贡献是0.9%。生态参与方的贡献还比运营商高一些,说明还是要发挥生态的力量。

最后邬贺铨提到,如果说前两次工业革命都延续100年的话,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要延续到本世纪末。“曾经也有人议论信息化是不是说现在的发展劲头不像以前那么快了,实际上这个估计是有偏差的。”

他举例称,芯粒等SIP技术不断延续摩尔定律的寿命,软件过去发展是比较慢的,但是现在用大算力可以帮助算法得到很好的突破。AI智能的技术革命,会带动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