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县城老人背后的多方守护

导读 原标题:一名县城老人背后的多方守护一名县城老人背后的多方守护 从河南周口市区到辖内第一大县太康县,全程84.8公里。到达太康县后,再一...

原标题:一名县城老人背后的多方守护

一名县城老人背后的多方守护

从河南周口市区到辖内第一大县太康县,全程84.8公里。到达太康县后,再一路向东南出发,驱车20多公里,就会达到张集镇王楼村。这是67岁的张俊修和老伴陈玉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

见到张俊修的当天,下了小雨,天气有点冷,老人家穿着厚厚的棉服,精神很好。

去年12月27日(腊月初五),张俊修和老伴先后在傍晚和凌晨发烧,体温37度,胸闷,难受。因为自己和老伴分别患有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第二天早起二老就来到了距家500米的蔡集村卫生室。

几乎同一时间,张俊修了解到的,村里大部分的人都出现了发烧的症状,大家先后来到蔡集村卫生室开药或输液治疗。

“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四五十人来看病抓药,大家症状都差不多,我就先给大家拿两天的口服退烧药,如果还是胸闷、咳嗽或者高烧不退,就再输液。”蔡振是蔡集村卫生室唯一的医生,他的爱人则是唯一的护士,日常负责附近三个自然村1000多常住人口的看诊服务。

但见到像张俊修和其老伴这样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村民,蔡振必须打起十二分的警惕,他们都是县卫生系统档案卡上的重点关注对象。所以,看到一同来就诊的二老,蔡振当即就为其测了血氧饱和度,显示血氧饱和度底、心率过快,立马联系转诊至张集镇卫生院。

经过抗病毒药物和中医药联合治疗,待病情稳定,五六天后张俊修和老伴就出院了。随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复查、吃药,他们终于过了一个团圆热闹的春节。“现在该吃吃该喝喝,没啥特别不舒服的。”张俊修说。

太康县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是人口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总人口165.4万,外出务工劳动力约50万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5.79%,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比例又为55.25%。这也为疫情防控带来巨大压力。

但实际在疫情高峰时,当地并未出现严重医疗挤兑,老年人口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不高。

去年12月底,农村的疫情感染潮几乎与城市一同到来。蔡振清楚记得,自己在12月13日开始高烧,随后几天他所在的太康县张集镇蔡集行政村,迎来了放开后的新冠感染高峰,其负责的三个自然村村民也在短短一周里接连中招。此前,在疫情防控没全面放开时,蔡振的主要工作是上门送医、送药,日常监测村民病情,并随时通过电话关注像张俊修和其老伴这样的重点人群的居家身体情况。感染高峰时,蔡振不再上门,而是在小小的村卫生室为每一位到来的村民问诊、开药和输液。

春节前夕,乡村医生蔡振挨家挨户为有基础疾病的村民上门送药及监测血氧饱和度,以防治重症的发生。

回顾整个应对期间,蔡振表示“基本上没缺药”。一方面,早在“新十条”发布前,村卫生室就储备了足量的药物和设备,尤其是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正因为足量的储备,蔡振的村卫生室一直是附近村民的“安全屋”。

与此同时,由于老年人口就医占比达75%,为了预防重症发生,太康县卫健委通过摸排,为每一位老年人建档立卡,并为每个乡村医生配备2台指氧仪。这就为有潜在重症风险的感染老人争取了生命时间。

所以,当看到张俊修搀着老伴走进卫生室,他就知道“坏了”,当即在为二老测了血氧后,发现情况果然不太对,立马联系转诊至张集镇卫生院。而这背后依托的就是严密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作用。

去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在发布通知中提到,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作用,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加强医疗资源配置,配足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和制氧机等辅助治疗设备。按照分区包片的原则,建立健全城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与县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畅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提升农村地区重症救治能力,为农村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提供就医保障。

张集镇卫生院是蔡集村卫生室的管理单位,辖区服务人口为5.6万人,因医院大内科、慢病科、康复疼痛科(含国医馆)等六大科室建设健全,同时吸引着周边外省市近20万人口前来就医。张集镇卫生院院长刘劲松介绍,乡村医生基本承担了大部分的新冠患者救治,一般他们会先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如果症状没能减轻,就及时转诊到镇卫生院。到了镇卫生院,再进行病情评估,能够处理的就留在卫生院治疗,症状确实比较重的随时转到太康县医院的重症治疗中心。

“这样明确的三级分类治疗制度,能够有效防止重症和死亡率发生。目前张集镇卫生院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一例因新冠引发的死亡病例。”刘劲松表示。

在太康县卫健委副主任王国曦看来,该县对农村老人防疫工作的重点,关键也是一个“早”字。如在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前半个月,在县委县政府部署下,提前储备抗病毒、解热镇痛等药物;成立1400多人的家庭医生签约队伍,对辖区老年人建档立卡并为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进行回访、送药;抽调县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下派到乡村指导乡村医生科学治疗、规范用药等。

仅在保障药物需求上,由县卫健委组织的物资采购专班在疫情感染高峰时就多次采购。以张集镇卫生院为例,在刘劲松提报药物需求后,很快就一次性采购了解热镇痛类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抗病毒药物阿兹夫定,以及清热解毒中成药和抗感冒等药物,此后又几次采购,基本满足了群众的用药需求。

而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王国曦强调,“日常的疫情防控检测,以及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我们仍在做。”同时,根据国家对进一步加强医疗救治服务和医疗物资保障等提出的新要求,也需抓紧细化落实,筑牢农村老人的健康防疫网。

过去三年,因脆弱人员高度聚集,养老机构一度是封闭管理时间最长的场所之一。即使疫情全面放开以后,养老机构的管理也始终严于其他场所。

郑新国是国德养老服务集团的负责人,管理着86家养老机构,其中乡镇敬老院55家,县级及以上31家,共有入住老人4000多人。他介绍,今年1月5日左右,其管理的部分养老机构内开始出现感染病例。“乡镇敬老院只配备了基础的护理人员。”郑新国表示,因此在疫情期间,国德抽调更多医务人员在其管理的乡镇敬老院巡诊,一旦发现老人感染,先用药,如果有重症风险,就直接转到县或市级养老机构配套的医院进行医治和照护。

“我们有一个‘自循环’的系统。”郑新国介绍,从运营结构来说,国德拥有的市、县、乡三级闭环网络,为争取老年人的救治时间提供了坚实保障。他举例说,在市一级设国德老年康养中心,同时会配备一家按三级标准建设的二级综合医院;在县一级设国德老年公寓,同时配设一家一级医院;而在县以下通过接管乡镇敬老院进行运营,不设医护人员,主要配备护理人员,医护需求一般由其自有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定期巡诊保障。

通过市、县、乡三级闭环网络,国德管理运营的乡镇敬老院内老人一旦有重症风险会被转诊至其配设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图为国德配设的省市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场景。

就在1月初,一位他们养老机构内的老人被紧急送到国德在市区配套的医院时,血氧饱和度一度掉到60多,医院紧急调配一台呼吸机,再加上对症治疗,两三天后这位老人就恢复过来。“现在天天在园区里溜达,说再也不回家了。”郑新国表示,该医院有卫技人员近1000人,因此不但能够自己养老机构内人员的就医需求,同时还承担了院外重症感染患者的就医需求。

国德管理的55家乡镇敬老院,服务的大部分是基层老年群体,他们基本上为68-78岁的自理或半自理老人。感染高峰时,虽然因感染人数突然增加,导致国德内救护车调度紧张,但几乎都能及时向上转诊,避免了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另一方面,在“新十条”发布后,多地随之出台相应的细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其中均提到督促各医疗机构按照满负荷运转3个月的量足额储备防疫物资等。国德最早在去年12月7日就购入阿兹夫定等小分子新冠口服药,“我们储备的非常充足,也发挥了极大作用,发病的三天内吃上抗病毒药物,基本没有转重症的,发生因新冠死亡的病例极少。”郑新国说道。

恰恰是政府的重视、养老机构的谨慎,使得聚集大量老人的养老院内重症率和死亡率低于社会面。这也导致了疫情防控放开后的另一种现象。郑新国介绍,疫情平稳后,前来预约他们养老机构的人大幅增多,“都要提前预约和排队”。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老年人的健康安全是疫情防控的底线,守住这条底线,才能守住老人的健康和整个社会公众的安全感。而经历过上一波疫情高峰,养老服务业人士也表示,有了更多经验,也有更大信心和更多勇气面对将来的突发状况。

当前,新冠疫情走势、二次感染等仍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近期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中国刚刚经历一次疫情高峰,会不会有下一波疫情发生,下一波是什么时候出现,现在很难准确预估。

但可以明确的是,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经历过上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感染后3到6月发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不过,即使大概率不会发生大规模传染的情况,但面对零星、散发病例以及叠加其他流感病毒影响,脆弱人群依然需要重点防护。

各地也在总结经验,落实“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的疫情防控新要求。如政府层面,持续关注基层老年群体。河南太康县卫健委同步建立台账,推进基层老年群体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当地60岁以上老人新冠疫苗两针接种率为93.8%,全程接种率为89.46%,推进疫苗全程接种率仍有发挥空间。因为这在张集镇卫生院的真实世界数据中已得到验证,在实施“乙类乙管”前半个月,医院为托管的养老院内30多名老人接种了第四针疫苗,目前仅出现3名感染病例。

机构方面,乡镇卫生院、养老机构等基层机构组织发挥带头作用,在落实物资储备、加强医疗救治体系等方面为基层老年群体站好岗。

另一方面,社会力量也在基层疫情防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春节前,考虑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人口多,且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聚集,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健康挑战,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联合复星医药、真实生物于1月9日发起“乡村暖冬计划”,计划向中西部农村地区180县捐赠价值1亿元的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尤其是针对65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以期加强乡村地区医疗设备与药品储备,应对防疫压力。除此之外,还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事长陈赛娟院士共同倡议,邀请来自全国20多省市的专家以线上直播、在线问诊等形式,对农村基层医务工作者开展相应的用药和健康管理培训。

云南省澜沧县岩因村钟丽萍医生与同事在线上观看“乡村暖冬计划”村医新冠防治培训课

截至2月28日,“乡村暖冬计划”已落实捐赠阿兹夫定284,800瓶,爱心包512.5万元,覆盖到安徽、云南、贵州、河南、甘肃、新疆、西藏、黑龙江、广东、上海等29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市/县。其中捐赠给河南太康县和国德养老服务集团的各1000瓶阿兹夫定均已落地。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助益更广泛的基层老年群体,春节过后,药品捐赠还抵达更多乡镇以及三线以下城市及乡村养老机构、福利院的老人,助力基层养老机构预防重症与二次感染,筑牢健康防线。

春节前夕,复星基金会、复星医药工作人员以“人肉”运送抗病毒药物阿兹夫定到偏远乡村,并通过其乡村医生项目驻点队员将药品交到村医的手中。

多数老年人是网络世界中“沉默的大多数”,但他们不会被遗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的确,只有通过政府、机构、企业各方力量,为基层老年群体这一疫情防控中的脆弱一环提供保障和守护,才能为老年群体乃至整个社会营造幸福感和正能量。

作者:刘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