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字节跳动的发展历程

导读 字节跳动旗下企业协作平台飞书在北京举办“2020飞书未来无限大会” 这是飞书自推出以来首次举办的大型产品发布会。会上 飞书推出了全新

字节跳动旗下企业协作平台飞书在北京举办“2020飞书未来无限大会” 这是飞书自推出以来首次举办的大型产品发布会。会上 飞书推出了全新版本“π” 发布独立App“飞书文档” 并在视频会议、即时沟通等功能上做出更新。

据悉 飞书文档是字节跳动推出视频会议软件“飞书会议”之后的第二款to B应用。2019年8月 在字节公司内部打磨了三年的飞书 才开始在国内内测;2020年2月 为帮助全国企业共渡难关 飞书变革原先的商业模式 宣布全面免费开放 且不限组织规模、不限使用时长。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飞书致力于打造一款配得上这个时代的工具。”节跳动副总裁谢欣表示 市面上几乎看不到激发员工智慧、提升企业组织能力的产品 而这正是飞书想要去满足的诉求。飞书要围绕人和信息思考产品 当工具把人和信息都服务好的时候 会出现知识自发涌现的新现象。

据介绍 飞书不但加强了信息的创造、传播、消费和反馈的各个过程 让工作变得更高效、更愉悦 而且不单作为生产力工具的飞书 也能提升了企业的组织能力。

在产品功能层面 飞书还发布的全新“π”版本 寓意飞书拥抱未来工作方式的无限可能。至此 飞书从底层打通了IM、日历、文档、邮件、视频会议等基础应用 用开放平台衔接业务应用 并在流程体验上做到无缝集成。

在文档协同层面 飞书文档发布三个重要的新功能:思维笔记、多维表格、双向链接 并表示未来将计划飞书文档App作为一款独立应用单独对外发布。基于“为创作添翼、为协作打造、以移动为先”的三大特点 现在的飞书内容表达形态丰富多样 用户可在飞书文档中“插入一切” 无论是音视频、文件、表格 还是流程图、投票、沟通群。

在视频会议层面 飞书会议人数上限提升至1000人 且支持App、网页、电话等多种形式入会。其次 飞书还上线了直播功能 可把飞书会议直播给内外部的用户 支持百万级在线观看 还能一键推流至抖音、西瓜等平台。

此外 飞书总裁张楠介绍 与“π”版本一起 飞书会议重点推出了全新功能——“妙记”。“妙记”不仅能将语音转化成文字 还具有强大的语义分析能力 帮助用户短时间内即可了解会议的核心内容 并且生成结构化智能会议纪要。

在即时沟通层面 飞书还将日历、文档、视频会议、审批等各种功能都与IM整合打通 用户不需要在各种工具之间来回切换 飞书的消息列表就是各类协作的一站式入口。除了内部沟通 飞书还上线了企业邮箱服务。无需另外安装App 用户在飞书上就能完成所有邮件的收发及管理 帮助用户连接起企业的内外沟通。

以下是谢欣演讲的内容整理 仅供参考:

大家好 我是谢欣 今天站在飞书未来无限大会发布会的舞台上 说实话我内心非常激动 为了这一天 我们已经等待了很久很久。

我在六年前加入字节跳动 现在负责包括飞书在内的公司to B企业服务。今天是飞书的首秀 我想 我们首先还是回顾历史 回顾一下我们做飞书的初心。

过去几年 很多人都问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飞书?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要从字节跳动成立第一天开始谈起。字节跳动是一家非常重视工具的公司 如果大家熟悉Google、Facebook等等先进的公司 会发现它们对工具也异乎寻常地重视。

我们认为工具的差异会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变化。我们公司从成立第一天到现在 前后更换过非常多的工具 而且是全员更换 这样的事情在别的公司是非常少发生的。基本上 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内外生产力工具 我们都全员使用过。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 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事实——我们认为这些工具其实跟不上这个时代。

生产力工具的三个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在多年使用过程中 总结下来的三个主要问题:

首先是生产力工具严重缺乏变革。

我们来看一个很小的事情:假设一个公司的员工在1997年睡着之后 穿越到今天 大约过了二三十年的时间 他会看到什么?他会看到这个世界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有他从来没有见过的手机 有非常轻薄的电脑 而且他从来没有见过内容如此丰富的互联网。但是当他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 他能够适应这一切吗?其实他会非常意外而且惊喜地看到一件事情:Word文档从1997年到2020年至今 还是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 他依然可以非常熟悉地使用。

这件事情是不是感觉到有哪里不对?是的 在过去二三十年 整个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是我们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以及我们使用它的方式基本没有什么改变 没有任何本质的变化。这个事情其实被我们忽略几十年 其实它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如果我们现在重新设计这么一款产品 它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可以重新思考一下:首先 它应该面向屏幕并且手机阅读体验友好 而不是单纯面向打印机。其次 它应该是天生就很方便团队共同使用、共同创作 而不是仅仅让一个人拿着电脑在那工作。最后 它不应该单纯为了阅读 还应该方便交互 能够容纳更加高级的内容 方便分享和反馈。

不过 即使包含了这些功能 我们仍然认为这样的产品 只能说是满足了当代人工作需求的及格产品。在接下来晚些时候 我们会向大家发布我们最新的文档产品 里面有我们更多的想法 以及我们对未来更多的思考。

第二个问题 是工具对组织的影响。

如果你开创一家公司 在雇佣员工的时候 你希望雇佣员工的双手还是员工的大脑?这个问题取决于我们什么时候问它。如果是几十年前问这个问题 大概率我们要雇佣员工有力的双手。但如果是当前这个时代 很显然我们的答案应该是后者。

我们如何发挥员工的智慧呢?其实员工需要的是被激发 而不是被管控 同时我们的工具也应该帮助大家实现这个目的。但是非常不幸 即便到了今天 在我们使用过的一些工具中 它并没有做到。员工并不喜爱 甚至有些员工会拒绝使用它。

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问员工:假设他某一天离职的时候 他是希望把我们的工具带走还是希望尽快从手机中卸载它?如果答案是后者 那我们发挥了员工的智慧了吗?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 对于飞书而言 我们希望答案是前者。

至于第三个问题 我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有共识 就是B端产品的用户体验 和C端相比 其实是差非常多的。与我们手机中每天使用的C端产品相比 B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远远达不到它应该达到的水平。我们希望 从飞书开始 有更多的产品能够改变这一点。

基于上述三点 字节跳动启动了飞书这个项目。我们决定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款这个时代需要的、趁手的产品。

如何打造飞书?

大概在三年半前 和张一鸣商量后 我开始带领团队启动了飞书这个项目。我们开始思考应该如何打造飞书。

我们首先想了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 就是做事的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解决当前的问题。其实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做出来的时候 我们都是这么思考的。我们会去访谈用户的需求 和他们共创;我们的用户会告诉我们他们的痛点是什么 我们去解决它 实现它 并且满足客户需求。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看世界上更伟大的公司他们所做的更伟大的产品的时候 比如说第一辆汽车的发明 比如说iPhone的出现 我们会发现他们思考得更远、更本质 因为他们在创造未来。

飞书也是这样的。飞书不仅仅是在解决眼前的问题 也在思考未来的可能。

在飞书非常早期的时候 我们就在思考一个底层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 我们的企业和过去几十年前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当前是一个知识经济的年代 这个年代的特点是什么?我们认为生产要素中有两点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人和信息。它们的重要性变强了很多。对于企业来讲 人和信息已经成为了企业构建竞争力的核心。所以飞书会特地围绕这两点去强化。

首先是围绕人。我们会谈到如何尊重人 如何激发人 因为只有这样做 才能够激发员工的智慧。人是目的 而不是手段。我们甚至有一个部门叫做员工体验部门 我们的产品也应该激发和释放员工的创造力。

我们自己把“愉悦”这个词当成了飞书一个非常底层的选择 因为我们希望用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愉悦。

谈完人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信息。

如果我们要强化信息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我们认为信息有四个环节:创造信息的过程、传播信息的过程、消费和反馈。我们希望这四点都能够被加强 并且能够形成闭环。我这里用文档举一个例子 文档往往是公司中最重要的知识的载体 也是一个企业最基础的知识的基本形态。

我们有一个客户 这个公司的CEO用了我们的产品之后说了这么一句话:使用飞书后 我更愿意编写文档了。这个感觉其实是我们众多客户以及字节跳动员工的感觉。

我们公司有10万人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 字节跳动在过去1年中创建了多少篇文档?可能1万篇、10万篇、100万篇或者更多?正确的答案非常超乎预期:2000万篇文档。非常夸张 10万人一年时间创造2000万篇文档。如果打印成A4纸堆叠起来 高度接近于珠穆朗玛峰。2000万篇文档 都是我们公司员工创造的知识和财富 也是公司的知识库。

当我们把人和信息全都照顾好之后 就会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新现象:知识的涌现。

知识的涌现是什么意思?涌现并不是被设计出来的 而是自发、自觉产生的 在公司中它就是这么悄悄出现的。每个公司的HR可能都有一个任务 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员工学习更多的知识。员工有可能自发地、大规模地学习吗?举个例子 去年年中的时候 我们的一位员工用他自己的工作感悟写了一篇文档 这件事情没有什么 蛮正常的。但接下来 这篇文档因为被其他人看到 于是就转发给了更多的人、更多的群 接下来这样的事情不断发生 持续被转发。

在过去一年中 这个文档被持续转发给了上万人 有上万人阅读学习了这篇文档 并且还有上千人对作者进行了反馈和点赞。整个过程完全自发自觉 而且这篇文档到今天还在持续地传播着 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而这样的事情其实每天都在发生。

飞书加强了信息的创造、传播、消费和反馈的各个过程 并且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更加愉悦。

思考未来 让一部分团队先飞起来

当我们实现了生产力的提升之后 我们开始思考一个新的问题:作为一家公司 公司的组织能力是否已经让我们满意?我们发现 提升公司的组织能力 也是众多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因此我们进一步思考 飞书是否可以不仅仅是生产力工具 也能提升企业的组织能力。

在过去 我们对企业组织的观察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组织结构图。公司的战略目标如何落地 其实是非常模糊的。

因此 字节跳动推出了OKR(Objective & Key Results)这样一个目标管理产品 试图部分解决这个问题。OKR是1976年由英特尔首先推出的 在1999年被引入Google并被推广到更多硅谷公司。Google的创始人曾经评价OKR——“OKR帮助提升企业10倍生产力的成长”。字节跳动从2013年开始全员实践 迄今为止应该是全球使用OKR人数最多的企业之一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以及相关的产品经验。

OKR能够帮助公司的员工把目标对齐 目标可视 激励员工迎接更大的挑战。公司的战略可以通过OKR被可视化地分解到每个层级、每个员工 员工会自主对齐公司的战略目标 从而保证整个组织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借助OKR产品 每个员工都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工作和整个公司战略之间的关系 员工之间也能够加强了解 更好地协作。

在字节跳动的发展历程中 OKR发挥的作用非常之大 并且提升了组织能力。今天我们也希望我们的OKR产品能够帮助更多的企业 一起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面对当前这个不确定性高、变化飞快、高复杂度和不可预测的商业环境。对于每一个企业 如何构建一个自适应的、持续进化的、高韧性的组织 其实是我们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而这条路到底如何解决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探索 也没有什么答案可以参考。但是越是这样的问题 越吸引着我们。

飞书 是对未来企业的思考。

过去的一年 我们已经把飞书逐步推荐给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当我们有了更多的客户后 我们发现 飞书的典型客户并非来自单一的行业 当我们去寻找他们的共同点 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越是追求卓越的企业 越渴求卓越的工具。而且越是这样的企业 他们越喜欢飞书。我们探究背后的原因 发现其实大家有这么一个共识:不仅仅是我们在选择工具 不同的工具也在塑造着不同的我们。

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方向。我们希望打造一款产品 能够配得上这些卓越的企业 并且和他们共同成长。

对于我们的客户而言 当我们把飞书推广到他们公司 并且全员使用的时候 并不是我们工作的结束 而是我们和这家企业共同迈向卓越的、新的开始。

飞书 让一部分团队先飞起来。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pj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