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被稽查背后:苹果与中国供应链

导读原标题:富士康被稽查背后:苹果与中国供应链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01在2022年10月底,...

原标题:富士康被稽查背后:苹果与中国供应链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在2022年10月底,对,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

河南郑州发生的一件事,迅速通过短视频传遍了中文互联网,引起了轩然大波。

视频中无数人逃难似的,徒步走在高速、国道上。

他们的目标是不同方向的家,但他们离开的却是同一个地方,叫做富士康。

事情发生的离奇、突然,但结束的却是出奇的顺利,就像它从没发生过一样。

其实,个中原因也不必多说,单仁行也写过文章分析过,根据《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500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郑州富士康带来了316亿美元的出口总额,这一家企业就占到整个郑州出口总额的8成,而郑州又占到了河南的7成。

而今年一季度,郑州进出口增长同比为负。

想起一句话,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但一年过去后,10月22日,官媒《环球时报》突然披露:

税务部门近期依法对富士康集团在广东、江苏等地的重点企业进行税务稽查,自然资源部门对富士康在河南、湖北等地重点企业的用地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字不多,但引起了很多人的无限遐想,各种猜测层出不穷,有说要关闭富士康的,有说教训郭台铭的。

商业是不看重猜测的,特别是官方出手之后,在没有明确给出结论之前,任何猜测都毫无意义。

但商业又是极其讲究因果逻辑的,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出现,我们是不可能突然就翻脸了,什么你口嗨两句,我就把你财产没收了,那是阿三的逻辑。

所以,缺失的一环就出现了,富士康做了什么呢?或者说,谁可以让富士康做些什么呢?

在10月22日的前几天,有一个没有被大众关注到的消息,被报道的也很少,苹果CEO库克又来中国了,

一年之内,库克来了两次中国,并且这一次很明确是来会谈的。

库克先去北京见了中国商务部部长和工业信息部部长,又去到了中国供应商立讯精密考察,留下“共享市场红利,苹果95%的产品在中国制造”的信号后离开,随后就有了富士康的新闻。

苹果和富士康是什么关系呢?

最大品牌方和代工商的关系,富士康是牢牢依附于苹果的订单,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而富士康在过去一年中做得最多的事,就是转移产业链。

他们在印度、越南都加大了投资,根据iPhone15的量产出货时间来看,中国和印度的差距已经从几个月缩短到几个星期。

2020年,印度生产的iPhone只占全球产量的1.3%,2022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4%。

此消彼长啊。

能做出这些决定的,仅仅是富士康吗?

代工商最大的底气,当然来自于品牌方。

02

根据日经与知名拆解机构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的合作,对于苹果最新款的iPhone 15系列进行了拆解和成本分析,

分析的结果让我们大家大跌眼镜。

以iPhone的成本来计算,美国企业零部件占比33%;韩国企业零部件占比29%;日本企业零部件占比10%;中国台湾企业的零部件占比9%。

我们中国大陆企业的零部件占比,下滑到了只有2%。

不是说苹果的供应链重心在中国吗?库克信誓旦旦的说95%的产品要在中国制造?

库克并没有说谎。

但这位顶级的供应链大师,在另一个层面做到了“去中化”。

苹果2023年公布的186家主要供应商当中,中国有94家企业,占比超过50%,但是,中国企业占苹果产品的成本价值只有可怜的2%。

人家确实把产品留在了中国制造,但是把价值链最底端,最没技术含量,也是最廉价的组装代工环节留在了中国。

在核心的高价值零部件上,比如说iPhone15的存储器,苹果用的是韩国SK海力士的储存方案、美国德州仪器的控制器、日本铠侠的快闪存储器。

镜头的光学传感元件,用的是日本索尼,电源管理芯片用的是高通、意法半导体,屏幕用的是三星。

这就像是把你手中的西瓜拿走,给了你两粒芝麻,这就能说是1+1大于1了?

何况这粒芝麻,还是个“薛定谔的芝麻”,当初优惠政策给个遍,现在一会要搬去印度,一会又可以去越南,毫无护城河之言。

03

当然,把话说回来,苹果是一家企业,库克也是一位卓越的职业经理人,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也会选择更好的那个。

问题就在于,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些高价值的核心零部件企业,不管是高通、索尼、三星,国内还没有企业可以完全超越它们。

核心能力的暂时落后,也让苹果有理由把中国供应商排除在外。

就像当初的深圳欧菲光,被苹果剔除供应链之后,扩建的产房、设备、产线、工人成为了沉重的成本,营收和利润暴跌。

如果不是华为的突然复苏,又让欧菲光拿到了充足的订单,现在什么样还很难说。

但是,华为也只有这么一家,除了华为之外,高端手机市场再也找不到第二家国产品牌可以与苹果抗衡。

而中低端的手机品牌,由于缺少高端品牌的溢价能力,往往要在价格上内卷,很难给予供应商多大的扶持。

这也是为什么从企业自身,到国家政策都在支持知名品牌的出现,推动向“专精特新”去发展。

因为只有专业加产业,做到足够精,足够深,才有机会突破到顶端,成就一番事业。

这也会同时带动身后一大批供应链企业升级换代,吸纳更多的就业,提供更高的薪水。

04

有时候,我也很感慨。

从目前经济的发展来看,我们暂时还需要简单的制造业,因为还有很多人要靠这样的工作和收入来维持生活。

但是,从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来看,我们更需要产业协同的区域平衡,要在本土诞生和成长出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拥有更好的技术和品牌知名度,拿到溢价,从而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就像今天的华为和比亚迪一样。

华为扶持了一大批国产供应链企业,mate系列的手机,从mate30开始的国产零部件只有30%不到,到mate60几乎全部都是国产零部件。

比亚迪自身做全产业链,少量外采,比亚迪就从去年开始大量招人,一年时间招了28万人,今年员工总数预计超过70万人。

当然,比亚迪不只是造汽车,也包括给华为做手机代工。

同样,他们不只是靠数量上的人多,更是靠技术上的“专精特新”,营销上的“专精特新”,核心能力上的“专精特新”。

让本土的企业真正能成长起来,向高端产业发展,把利润留在本土,再通过产业链条的层层传导,平衡不同区域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财富在不同行业的分配和分布。

这是未来大的趋势,也是我从2006年创立单仁资讯就定下的使命,包括今天我们单仁牛商也是这样的使命:“帮助企业成长,创造更多就业”

现在还有时间,还有窗口,还有着政府扶持,但企业的发展终究是靠自己的核心能力来说话。

希望未来不会再出现那句: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