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尽头是什么?考了5年,跨专业上岸清华法学院的医学生,给了最好的答案!

导读 原标题:内卷尽头是什么?考了5年,跨专业上岸清华法学院的医学生,给了最好的答案!文 | 米粒妈 它来了,它回来了,米粒妈追了4年的《...

原标题:内卷尽头是什么?考了5年,跨专业上岸清华法学院的医学生,给了最好的答案!

文 | 米粒妈

它来了,它回来了,米粒妈追了4年的《令人心动的offer》,在第五季终于又重回法律行业。依旧是红圈所,依旧是名校学霸正面刚

这一季,开局的8位实习生,有6个是研究生,分别来自牛津、清华、北大、港大、波士顿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还有一个女孩是华东政法的本科,节目录制的时候马上也要去港大读硕士了,纯纯的本科生,只有一位,毕业于苏州大学。

后面又来了一位“踢馆”女孩,本科华东政法,硕士毕业于康奈尔大学。

可以说,这个节目就是“学霸集结号”,因为不止实习生一个比一个卷,带教律师也都是红圈所的合伙人,专业、自律,自带光环的那种。

实习生中唯一的纯本科生叫梁崴,上班第一天,他第一个到办公室。天生社牛的他,到了之后,先去找合伙人律师打了招呼,然后又挨个加了其他律师的微信。

一脸的自信阳光。不过这一切在第二位实习生到来之后,就结束了

第二个到办公室的实习生叫胡明昊,俩人互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梁得知胡明昊是北大国际法学院的研究生,就怔住了。

然后结结巴巴地说了两遍,自己是本科。

胡反过来问梁是哪个学校,他吞吞吐吐说,苏州大学。

太真实了

经常有人说,进入职场后,学历不重要,学历只代表过去,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但学历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呀。

当你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你光嘴上说,自己能力有多强,是没用的,试用期用来试你的能力,但给不给你试用的机会,是要看你的学历的。

说回到节目,后面实习生陆陆续续报到之后,一轮又一轮的相互介绍,让梁崴手足无措,因为其他人要么是名校研究生,要么来自“五院四系”。

(“五院四系”在第一季里就提过,“五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四系”指北大、人大、武大、吉大的法律系。“五院四系”在很长时间内代表中国法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法学类院校中的泰山北斗。)

学历确实不能说明一切,但学历至少说明了一个人具备的学习能力,以及他受教育的程度。

北大法学院毕业的,那么律所合伙人中就有北大毕业的,自然会多一份熟悉感,有一种知根知底的感觉,换句话说,我也许不清楚你的上限,但我至少知道你的下限不会太差。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读好学校、考好大学?米粒妈之前写过《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我相信,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这次的实习生中,清华读研二的黄凯,成功引起了我的好奇。

他一出场,就不是那种自信、张扬,自带bgm的感觉,而是非常谦逊、温和,大哥哥的形象。

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没有一点优越感,反而说以后要多向大家学习。

米粒妈心说,客套话吧。

但看到后面的时候,我才知道,他其实不是法本,他本科学医,后来弃医跨专业考研,考了五年,上岸了清华。

之前看新闻,也经常会看到过,有人为了考清华,复读N多年,所以当时听到黄凯的这段经历的时候,我内心是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说偏执吧?毕竟人家跨专业,真的太难了,5年时间考上清华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不是谁都做得到的。说坚持吧?又觉得5年的时间,太长了,人生又有多少个5年呢?

8个实习生做第一个课题研究,其他7个人无论好坏,都交上了自己的报告。黄凯到最后,也没有提交。

米粒妈看到这里,才意识到,他真的是因为半路出家,法学底子没那么厚,确实需要恶补的知识太多了。

面试的时候,黄凯说,他是他们村子考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当时高考成绩出来后,一个亲戚就打电话给他,让他学医或者当老师,因为对于这样没资源没背景的孩子来说,这条路是最稳妥的。

但真正学医之后,黄凯觉得并不开心。工作两年后,他选择了跨专业考研。

说实话,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信念。看着文质彬彬的黄凯,并不像那种很倔强,很有韧劲的样子。但听了他一路成长的经历,我懂了。

有一次,带教律师请他和另一个实习生吃饭,那真是一次非常奇妙的对话,让米粒妈印象深刻。

带教律师——任律讲到自己是北京人,在北京出生长大,爸爸在北大工作,所以他从小住在未名湖边,上的是北大幼儿园,之后一路北大附小、附中,北京大学。

当时任律还特地把小时候住的北大职工宿舍楼的照片,发给了黄凯他们。

这是一条典型的精英教育之路,一个高知家庭,很顺其自然地,就培养出了非常优秀的律所合伙人。

问到黄凯的童年,他说自己是跟爷爷奶奶长大的。

任律问,爸爸妈妈呢?

黄凯平静地说,他没见过自己的妈妈。

任律一脸的不可思议。

黄凯的父母在他一岁多的时候就离婚了,妈妈离开了家,自此黄凯就没有见过妈妈的面。妈妈曾经在他上小学的时候,给他写过信,说等他20岁的时候,跟他见面,但直到去年,黄凯才加上妈妈的微信,对方让他不要打扰自己的生活

而父亲这边呢,早就有了新的家庭、新的孩子,18年来,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每次回去,带给黄凯和爷爷奶奶的,都不是开心的记忆。

黄凯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假被爸爸接过去住过几天,那时候家里来了其他客人,问这个小孩是谁,黄凯的爸爸说是“同村的小孩,过来帮忙带孩子的”

看到黄凯平静地讲述这段经历,米粒妈真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我真的希望,未来这对父母也不要看到黄凯出人头地了,就来打扰他的生活。

之前一直看黄凯,觉得做事小心翼翼,连跟带教律师说话的时候,不小心把“您”说成“你”,都要解释、道歉一番。

听了他的经历,我真的懂了。

面试的时候,律所合伙人就问过他,你来实习,比周围其他人年纪大,却又要从零开始,你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吗?

黄凯非常坦然,说在清华读研这一年,已经调整好自己了,因为周围的同学也都比他小四五岁。

“但是人生要跟自己去比,如果老是跟别人比,会成长得没那么好,但是跟自己比,只要达成自己所向往的目标,就是成功。”

本来他这个年纪读法硕,毕业后走体制内会是更好的选择,但是他说,也有很多律师在这个年纪才开始从事这一行的,一样可以做好。

说实话,黄凯的人生,是坐在对面的那位出身北大世家的律师合伙人,永远都无法理解和共情的。

米粒妈有条爆火全网的金句,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

像黄凯这样山村里出生、长大的孩子,离罗马有十万八千里,如果躺平、摆烂,整天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那这一辈子也就是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了。

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逆天改命了两次,第一次,是通过高考,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农村,第二次,坚持了5年,跨专业考上了清华硕士研究生,这才让他有机会来到红圈所实习,才能跟那位“出生在罗马”的律师,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聊天。

当然,他离真正的“罗马”,还有很长的距离,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看这样的真人秀节目,会无形之中,把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无限放大。

这些实习生中,有的能言善辩,有的情商满分,有的谦逊有礼,有的自信张扬,但在所有的特质中,你会发现“努力”是最不值得一提的。

因为每个人都很努力。

每次发布课题,最后导师只看结果,你不能因为你努力,但是结果不令人满意,就让人给你上感情分。

米粒妈记得,第二轮课题中,让8个人分成两组打辩论。梁崴那一组输了,第二天他们去律师办公室寻求老师的建议,梁崴脱口而出:我们其实很用功了,昨天也准备了很久。(言外之意,我们这么用功,凭什么输给对方?)

带教律师回了句:大家都很用功,对方也很用功,这毋庸置疑,在这样的场景下,用功是最起码的事。

用功、努力,是过程,所以真的不要总挂在嘴上。

这一季,一个实习女孩Kim来自中国香港,港大本科、硕士,一口蹩脚的普通话,对内地的法律也不熟悉。

但是她在面试的时候就说过,她未来考虑把事业发展放在内地。

虽然学历高、人又聪明,但因为不懂内地法律,普通话也不是特别好,实习过程中,尽显劣势。

比如第一次课题,写法律分析报告,思路清晰,但因为对一个词的理解有偏差,以至于整个方向都反了;

比如第二次课题,是辩论,但对方语速只要快一些,她就听不懂了;

她之前一直是“反内卷第一人”,刚来报到,就说每天最迟晚上8点就要下班了。

她主张效率至上。

但后面遇到棘手的案件,她一样加班到凌晨,带教律师问她为什么那么晚,是不是太难了,她说不是,只是想做好一点。

她从来没有在人前说过自己不懂内地法律,自己普通话不好,所以自己要更努力。因为大家既然站在同一起跑线,自己的短板就要自己去补足。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很多比你聪明又比你努力的人,当你到达一定高度,努力就成了“标配”。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人,其实只是做到了足够努力。

现在,很多人谈“卷”色变,“卷”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政治不正确的词了。

从孩子还在肚子里就开始卷,上学卷、工作卷,有了孩子,带着孩子一起卷,子子孙孙仿佛没有尽头。

但米粒妈想说,卷和卷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是因为别人卷,自己才去卷,一辈子被环境裹挟着,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身心俱疲,卷不出结果。

而有些卷,是自己卷,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就像超级玛丽,一关关跳,一关关闯,这些挑战自我的过程,本身就足够丰富人生了。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里,普通二本、销售转行、大龄裸辞的丁辉,虽然是华东政法的法硕,但还是被贴上了“半路出家”的标签。

节目过程中,被质疑最多的就是他,中途被导师淘汰的也是他。

但是经过一番努力和历练,他现在已经是某法考机构一位非常出色的刑法讲师了。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黄凯如果没有从农村考上大学,如果没有从医学生跨专业考到清华法学院,他哪有机会跟那么多优秀的同学、同事并肩成长?

丁辉如果没有经历大龄跨专业考研,考到华东政法大学,他不可能跟其他名校生站在一起,更不可能走上刑法讲师这条路。

告诉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跟别人比过程,跟自己比结果”。

我们不需要复制别人的成功,只要今天能对昨天的自己说,现在的我,还不错,就足够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