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爆炸”是英国“智援”乌克兰?丨智库视点

导读 这张丹麦国防部2022年9月27日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的是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 (新华社 丹麦国防部供图/图)“无法不注意时任英国...

这张丹麦国防部2022年9月27日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的是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 (新华社 丹麦国防部供图/图)

“无法不注意时任英国首相特拉斯在天然气管道被炸毁一分钟后,立即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送内容为‘搞定’的短信。”

2022年11月3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在独联体国家安全会议秘书会议上称,“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情报,英国海军代表参与了恐袭的策划和实施。”

就在10月29日,俄罗斯国防部宣称,“据现有消息显示,英国海军代表参与策划了破坏波罗的海‘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恐怖袭击。”这是首次有官方机构对“北溪”事件制造者、参与者提出明确点名。

“北溪”天然气管道,是从俄罗斯向欧洲腹地输送能源、出口低价天然气的大动脉,年输送量高达500亿立方米以上。

2022年9月26日,管道突遭破坏,先后被发现至少4处泄漏,大量泄漏的天然气涌出海面、形成小喷泉的画面刻印在人们脑海中。

与此同时,瑞典地震台网还监测到,该区域发生了一次里氏2.3级的水下地震。随着俄罗斯方面进一步爆料,人们不禁对事故原因有了更多猜测。

调查“疑云”

事件发生后,各方纷纷对其始作俑者进行推测,事故调查也迅速展开。而诡异的是,作为事件重要利益关联方,俄罗斯却并未获准前往现场开展调查。

据了解,这次的泄漏事件发生区域位于波罗的海博恩霍尔姆岛附近,该区域分属瑞典与丹麦。爆炸后,瑞典、丹麦以及德国都曾派出调查船赴现场考察,试图了解事件真相。但整个调查过程却伴随着再三缄默与迟滞拖延,令人颇感反常。

就在各方都对事件真相表示高度关切时,10月14日,德国Der Spiegel杂志发文称,瑞典方面表示,该国目前掌握的调查结果内容非常敏感,无法与其他欧盟国家分享。此前,他们还曾拒绝欧盟检察局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泄漏事故原因进行调查的提议。参与瑞典对事件进行调查的检察官马茨·永奎斯特解释说,“这是因为我们的调查中有与国家安全直接相关的保密信息。”

另一个重要参与方丹麦也表示,事件调查将由哥本哈根警察局与丹麦国防情报局共同完成,但无法透露调查预计何时完成。10月18日,哥本哈根警察局发表的声明中也提到,现在讨论“进行国际合作的调查框架”为时尚早。

在一案多查、各说各话的情况下,两国态度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都未准许俄罗斯参与调查。丹麦外交大臣科弗德甚至曾表示,丹麦政府坚决拒绝俄罗斯参与对事件的调查。对此,俄罗斯外交部表示,如果俄罗斯专家被拒绝参与调查,俄方将认为有关国家有所隐瞒,或在为恐怖行径的肇事者打掩护。在其强烈呼吁下,10月31日,塔斯社发布援引俄总统普京的话称,作为管道的所有方,俄罗斯国有垄断企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简称“俄气”)已经获准对北溪管道的破坏现场进行调查。

此次调查过程正如《纽约时报》评论的那样:“除了承认爆炸物被用于蓄意破坏之外,调查人员几乎没有透露他们调查情况的任何细节。在‘谁制造了爆炸’的广泛猜测中——是俄罗斯人试图动摇西方,是美国人试图切断俄罗斯的经济动脉,还是乌克兰人试图报复俄罗斯?——已知的情况与波罗的海的海底图像一样疑云重重。”

追凶

虽然接近事件真相阻碍重重,但目前也已露出蛛丝马迹。

作为管道的建造与运营方,北溪天然气管道股份公司对外公开的数据显示,两条“北溪”管道由厚达27-41毫米的钢制外壳构成,外面还有60-110毫米厚的特殊涂层。在10至15厘米的管道上进行破坏,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10月6日,瑞典安全局曾表示,他们发现了“北溪”管道泄漏点发生过爆炸的证据,这增大了管道泄漏是由于“遭到严重蓄意破坏”的可能性。

10月18日,瑞典媒体首次公布了泄漏点附近的视频。画面显示,有五十多米的管道断裂并落入海床中,连带管道周围的海床都遭受了非常大的冲击。负责拍摄这段视频的无人潜水艇驾驶员称,只有“极端的力量”才能造成这种破坏。同日,丹麦哥本哈根警察局也宣称,“北溪”管道泄漏事故为强烈爆炸导致。并且,11月初获准前往事故现场调查的“北溪”运营商Nord Stream AG在2日发布报告说,他们在事故地海床上发现了深度为3至5米的弹坑。

至此,事故为爆炸所致几无疑问。那么,始作俑者究竟为谁?

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全球研究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瓦季姆·科久林在事件发生后表示,很明显,这是一次破坏活动,要么使用潜水员,要么使用水下航行器,后者更有可能,具有人工智能元素的水下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美国拥有此类技术,也很有可能是英国。

德国安全部门称,考虑到泄漏的具体情况,很可能是潜水员或小型潜艇在管道上安装了地雷或炸药,而只有“国家行为体”才能做到这一点。

事件发生伊始,舆论便开始对究竟是哪一国家幕后“操盘”进行猜测。怀疑对象首先是俄罗斯,认为破坏管道是其挥舞能源大棒的又一次行动。美国The Drive网站指出,俄海军拥有数量众多的特殊任务潜艇、深海潜水器和无人水下航行器,可以用来执行此次任务。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语带讽刺地说,最好让狐狸远离鸡舍,莫斯科在调查期间提供的任何潜在援助都不会被接受。

但从理性角度讲,正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能源工程专家Russell Johns教授所言,“俄罗斯人不太可能引爆他们自己的管道。如果他们想停止供应,他们可以简单地切断管道入口的天然气。”

另一个重点怀疑对象则是美国,因其在事件后获利颇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9月30日对记者谈及“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时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从而挫败普京将能源武器化的手段。”他还表示,美国现在是“输欧(液化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

根据新华社10月7日报道,数据显示,在巨大需求和利益驱使下,美国对欧洲天然气出口量占总天然气出口量比重连月攀升,9月已达70%。“9月欧洲天然气均价飙升至美国天然气现货价格的七倍多”。

如此看来,在排除了今冬通过“北溪”向欧洲供应天然气可能性的情况下,美国在此次事件中的确获益不小。

对于种种推测,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震向南方周末分析道,“只要北溪管道存在,不管其运转与否,始终是欧洲与俄罗斯进行经济联系的一座桥梁,如果把这座桥梁炸断,就意味着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复存在。”

英国涉案几何

早在事件发生几天后,9月30日,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谢尔盖·纳雷什金就曾断言,他们已掌握的信息表明,西方参与了对“北溪”管道的破坏活动。他还声称,西方正在尽一切努力藏匿这次恐怖袭击的真正肇事者和组织者。

据塔斯社10月29日报道,这一次俄罗斯是在每日的国防部简报会上,提出对英国海军代表参与“北溪”事件的指控的。由于只是简报,消息被披露出来的同时,并无相关证据释出。所以英国国防部否认了这一指控,称俄罗斯作出了“史诗级的虚假声明”,以转移对非法入侵乌克兰的灾难性后果的关注。英国海军少将克里斯·帕里称,“皇家海军或英国海上工业的任何人,都没有能力去炸这些管道。”

而俄罗斯军事专家弗拉基米尔·贡达罗夫则针对性地表示,英国海军特种部队基地位于挪威,他们拥有水下作战所需的一切特种装备,可能是通过无人潜航器远程引爆炸药,故“最可能破坏‘北溪’管道的就是英国人”。

美军退役上校道格拉斯•麦格雷戈9月底接受采访时表示,“北溪”管道设计非常坚固,世界上没有多少国家有能力破坏管道,美国海军特种作战部队和英国皇家海军具备这个能力。

尽管还未给出直接证据,但俄罗斯强大的情报侦测能力也使其指控不容忽视。杨震告诉南方周末,俄罗斯是传统情报强国,新一代电子侦察卫星“莲花”-S与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介子-NKS共同组成了俄罗斯新一代的“蔓藤”电子侦察卫星系统,能够助其对他国舰只活动进行有效定位与检测。郭宣补充说,“对于‘北溪’管道这么贵重的战略资产,俄罗斯自有其保护手段和监控手段。”

英国媒体此前也曾报道称,北溪事件发生时,正在担任英国首相的特拉斯的手机“被俄方黑客入侵”。10月30日美国云存储服务商创始人金•多特康姆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俄罗斯通过特拉斯的手机,得知英国与北溪爆炸有关。

尽管判定北溪事件真凶还需要提供更加确凿的证据,但英国保持高强度对乌援助力度是不争的事实。

英国国防大臣也曾明确表示,“我们很自豪能成为乌克兰第二大军事援助捐助者”。他还补充道,将继续为乌克兰提供高水平的电子战设备,为远程无人机和导弹提供额外的保护。

另据塔斯社10月26日报道,英国新任首相苏纳克在25日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通话中保证,在他担任首相期间,英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将一如既往地强大。

这种支持,除武器装备支援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增强了智力援助色彩。俄罗斯国防部在指控英国专家参与“北溪”事件的同时,还声称来自同一团队的“英国专家”训练了乌克兰第 73 特别海上行动中心的军人,指挥乌克兰对位于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的俄罗斯黑海舰队发动了无人机袭击。

9月14日,乌克兰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也曾发布消息称,大约5000名乌克兰军人在英国境内接受了英国、加拿大等国军事人员的培训,培训项目涉及基础军事技能、急救、装备使用以及军事心理学等。在9月份的一次电视讲话中,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指出,大约150名西方军事专家已被部署到基辅,事实上领导着乌克兰军队。

南方防务智库研究员 闫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