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选了埃尔多安,将留下隐患?8成俄罗斯人认为土耳其靠不住

导读随着北溪管道泄露、欧佩克+宣布石油减产,国际能源市场再次陷入动荡之中。在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无疑是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国的新一...

随着北溪管道泄露、欧佩克+宣布石油减产,国际能源市场再次陷入动荡之中。在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无疑是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国的新一轮交锋。但普京政府的一些思路,在俄民众看来并不可取。

近日,有国际能源业人士在能源资讯类网站oilprice上发文指出,白宫方面认为,欧佩克+的减产举动会造成三个影响,首先是推动能源价格上涨,导致全球通胀率飙升,最终阻碍经济增长;其次是增加俄罗斯的收入,使得俄乌局势持续恶化;最后便是极有可能导致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失败,让拜登政府此后无力应对中俄挑战。因此,美方现在准备通过惩罚主导欧佩克+的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大幅削弱该组织的力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白宫方面在连续谴责沙特的同时,开始与国会山方面就具体措施展开磋商。从美媒公布的信息来看,美方可能的手段包括,以违反垄断法为由起诉欧佩克+或沙特、以立法的形势打击沙特的石油出口、从沙特撤出军队等。但业界人士指出,美方此前应该能够预见到,沙特不会在石油减产一事上听从自己的指令。

虽然自二战后,沙特就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国,但随着美国依靠页岩油革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进而开始与沙特等传统产油国争夺国际市场,双方的关系早已不再融洽。2014年时,沙特曾大肆增产,试图用低油价逼死美国页岩油,但并未成功。

沙特的外交策略也在2016年前后,逐步向同为传统产油国的俄罗斯倾斜,与俄方在能源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合作。2017年,两国就曾共同减产推动国际油价上涨。虽说两国间也有些摩擦,但在石油价格等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两国的意见基本一致。此次沙特带领欧佩克+减产,也确实是有利于两国。

除了美俄沙三方在欧佩克+减产问题上的博弈,在欧洲天然气问题上,一场博弈也正在进行。由于地理位置较近且合作基础良好,俄罗斯一直是欧洲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特别是在经波罗的海直达德国的“北溪”管道项目投入运营后,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市场的地位难以撼动,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一直难以打入市场。

液化天然气船

直到俄乌战争爆发,美国才找到机会,借助能源危机,从欧洲大赚了一笔。但由于“北溪”管道的存在,只要欧洲能够恢复和平,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大概率要被更加廉价的俄气赶出市场。因此,安放在海底的“北溪”管道爆炸泄露后,美国立刻成了各方怀疑的对象。

除了美国,普京政府也在尝试进一步开拓亚洲市场后,将目光也再度转回了欧洲。这是由于,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多源化的能源进口策略,即便是在俄方遭西方制裁,大量向我国提供低价能源后,这一策略也没有改变。俄方的对华能源出口量虽然一直在增加,但仍要与沙特、美国等国竞争中国市场,难以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俄方现在不愿放弃欧洲市场,并开始开拓新的能源运输线路。

原本,除了已彻底停用的“北溪”管道项目,俄罗斯还有一些陆上油气管道,可以向欧洲出口能源。但这些管道不是要经过已成为战场的乌克兰,就是要经过已成为欧洲反俄先锋的波兰。因此,俄方只能将目光转向土耳其,希望从黑海方向开拓新的运输路线。俄总统普京在近日表示,俄方将在土耳其建设欧洲最大的天然气枢纽,从土耳其向欧洲供气。

普京政府选择这条线路,自然是出于地缘政治形势的考虑。地跨欧亚两大洲,控制黑海出入口的土耳其,虽然也是北约国家,但近些年一直在美俄间左右逢源,并没有跟随美国展开对俄制裁。但相比普京,俄罗斯民众却对于土耳其不太放心。

俄《观点报》发起的民调显示,有78%的俄民众认为,土耳其不能被视为未来几年俄罗斯可靠的外贸伙伴。而俄民众有这一看法也属正常。在历史上,俄罗斯与当代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帝国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等进行了十多次战争,前前后后打了200多年。在冷战开始后,土耳其也倒向了西方阵营,一直与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不对付。

俄军的苏24被土军击落

2015年时,土耳其还打下来过一架俄军的苏24战斗轰炸机。直到2016年,土耳其军方部分派系政变未遂,埃尔多安政府与美欧关系恶化,俄土关系才逐渐好转。但在纳卡冲突、叙利亚内战等问题上,双方仍有不少的分歧。

因此,俄民众普遍认为,普京选择和埃尔多安政府合作,通过土耳其出口能源的变数太大,很有可能会为未来留下隐患。所以只能是一时的权宜之策,必然难以长久。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