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最窒息夫妻,全网劝分:她到底在「疯」什么?

导读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好久没有看节目气到血压飙升了。《再见爱人2》开播两期,演员宋宁峰的妻子张婉婷就凭一己之力被网友骂上了热搜,也...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好久没有看节目气到血压飙升了。


《再见爱人2》开播两期,演员宋宁峰的妻子张婉婷就凭一己之力被网友骂上了热搜,也将节目推向了高潮。




感受一下她的迷惑发言:


“还是你的命好,碰到我这样的人做老婆,奈何我,找了你这么一个拖油瓶。”




“我给你脸了吧。”




“禁止你发言!”




“我只是在剥夺你说话的权利。”




张婉婷一边控诉老公对自己「冷暴力」,一边又用强势堵住他的嘴。


宋宁峰在她面前,不能有自尊,不能有想法。


“你跟你的自尊心过就好了,来祸祸我干嘛呢?”




张婉婷本想让大家同情自己,结果一波操作下来,反倒给宋宁峰拉了不少同情票:


别怪你老公了,谁跟你在一起都不会幸福;

看得我想打她两嘴巴子,宋宁峰赶紧离婚;

去看看心理医生吧,感觉你有重度强迫症;




演播室嘉宾们也纷纷跳脚——


胡彦斌被气到频频吸氧,易立竞直呼怕了怕了。




连孙怡都忍不住吐槽,她是救过宋宁峰的命吗?




好家伙,「再见爱人」,硬是掰成了「窒息爱人」。


还有不少网友抛出新梗,做人别太“张婉婷”。


但其实在现实中,「张婉婷式爱人」并不在少数。


也可以说,许多从相知相爱走向分手离婚的关系,或多或少都能从张婉婷身上,得到映射。



比如,过度理想化。


很多时候,所谓的一见钟情,只是想象在作祟。


宋宁峰之前有过一段长达七年的婚姻。


和张婉婷的相识,是在离婚不久的一次酒局上。


朋友们纷纷起哄,小宋离了大家得好好安慰安慰。


结果,张婉婷直接自告奋勇:


“小宋我可以!要样儿有样,要身高有身高,我适合!”




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老师说,很多时候,人们不是选择了眼前的伴侣,而是选择了心里那个理想化的情人。


那时的宋宁峰,就是张婉婷心中理想化的对象——


文艺片男神、性格沉稳内敛、温柔长情……


于是,她对他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在张婉婷的主动下,两人火速恋爱,不到一个月就有了孩子。




而怀孕这件事,却成了两人关系的分水岭。


张婉婷说,你在我生孩子前展现的是一个特别温柔体贴的人,但其实你挺冷的。


她口中的“冷”是怎样的呢?


就是在她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默默地陪在她身边,给她递水,递纸,只是没有问一句,你怎么了。




可这就是宋宁峰真实性格的体现


他不善用语言表达,却会用行动关心爱人。


但这样的方式,显然不符合张婉婷对于完美伴侣的想象


因此,她开始不满、愤怒、甚至抓狂。




亲密关系中,这种“愿景投射”很常见。


即把自己的主观愿望投射于他人,认为他人必须是自己所期望的样子,把期待当做了现实。


无法看见和接受真实的对方,无法接受关系中不完美的部分。


连张婉婷自己都说,我跟他不熟。




为什么会过度理想化伴侣?


其根本原因是,无法接纳真实、不完美的自己。


于是渴望有个完美的人出现,来拯救自己,确认自己的存在。


她本以为他会是自己的救赎。


但,宋宁峰的真实,打破了张婉婷的幻想——


因为你不够完美,所以你无法帮我确认,我是值得被爱的。


这种自我否定的恐惧,再次激起了她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于是,她又把希望寄托在了“改造伴侣”上。


那么,如何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接受改造呢?



其一,利用牺牲感。


亲密关系中的牺牲感,是以一种自我委屈的心态去满足爱人的行为。


把自己放置于受害者的位置上,用自我感动式付出占领道德制高点,试图以“制造内疚感”的方式来改变控制对方。


就像张婉婷不断在节目中强调的:


作为一个比你小10岁的女孩,我义无反顾地为你生了孩子,给了你一个家。




她的潜台词就是:


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就是欠我的,你有什么资格和我谈平等。


如果你做不到我想要的,就是对不起我,你就是那个伤害我的人。


本来,怀孕生子是张婉婷主动要求的,最后却被她「美化」成了某种无私奉献的牺牲和不得不付出的巨大代价。


她想用“强调牺牲感”的方式,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好,继而满足自己的期待。


当宋宁峰达不到要求时,她甚至想用跳楼轻生的方式,逼迫对方做出改变。


“我要让他对我愧疚一辈子。”




可是,谁能承受如此沉重的包袱呢?


受害者,有时也是加害者。


即便如此,她在外人面前依旧不依不饶:


“要不是我的自我牺牲,大家会这么同情你吗?”




“我很羞愧,我总是因为你而波及到他人,我原本无意伤害到任何人。”


生活中,类似的话术太多太多——


我为了你如何如何,你凭什么不对我好一点?你为什么不能为了我改变?


黄执中说,牺牲感会让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不错,可是它在亲密关系中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因为所有的委屈都需要别人的内疚做对应,所有的牺牲都需要别人的报恩做对应。


如果自我牺牲只是日后兑现的筹码,那它便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以利己为目的的控制和情感勒索。


而这种“我是好人,你是坏人”的标签,只会将爱人越推越远。



其二,打压对方。


当自我感动式牺牲得不到期待中的回应,人就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即用「贬低打压」的方式,让伴侣“听话”。


张婉婷对此是这么解释的:


“我当时就觉得没有时间了,必须在孩子生下来之前解决所有的问题,你必须知道我是什么样的,发脾气什么样,不讲道理是什么样,我对于所有事物的感受看法是什么。”




当然,这只是她合理化自身行为的说辞。


因为宋宁峰在关系中,并没有同等的权利。


毕竟在张婉婷眼里,他只是一个“罪人”。




所以,他必须无条件接受她单方面的审判,用出让自尊的方式来向她“赎罪”。


张是怎么审判宋的?


首先是,言行的打压。


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贬低的话,还有一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张婉婷说,有次吵架,她直接当着孩子的面,掐住对方的脖子,骂最难听的话,歇斯底里的控诉他太欺负人了。




只要宋宁峰和她有一点不同,她就会立马上火:


“你是不是有病”、“你太肤浅了”。


其次,剥夺他从外界得到快乐的权利。


宋宁峰和卢歌玩飞盘,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张婉婷却看得很扎心。


因为这份快乐,不是她给的,她感觉到自己的权力在流失


于是,她便发动了无差别攻击。


先是嘲讽卢歌的文艺工作「没啥大用」,又质疑宋宁峰演员的专业性:




“你都洞察不到我的情绪,你怎么演戏,你都搞不定我,你怎么去拿捏好一个人物?”




后来,她又苦口婆心的劝宋,说卢歌不真诚,不值得交往。




她这么做只是想要切断他外界的快乐来源,找回自己在关系中的掌控感。


还有,压抑他的真实感受。


在情书环节,宋宁峰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却因为写了两句自己不舒服的点,就遭到了张婉婷的对线:


“你有时候真的特别蠢。”




“我以为你来这能高高兴兴表达你对我的爱,你不知道你来干嘛的是吧,你是来爱我的,你搞清楚,你还在这认认真真写你的悲伤。”




“你凭什么这么写我啊,我没觉得我伤害到你。”




其实,从张婉婷的表述中也能看出,她的确为宋宁峰付出很多,她无疑是爱他的。


可这份爱里为什么要处处充满嫌弃、愤怒和精神pua呢?


这对她有什么好处?


其实好处就在于,它会给人营造这样一种潜意识——


我嫌弃你,打压你,是因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所以你要听我的。如此一来,便有了价值感和安全感。




当爱变成不平等的权力,“我爱你”也会变成一句需要服从的指令。




生活中,多少人一边嫌弃着伴侣,一边又不愿离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指责对方,能让自己从这段关系中得到优越感和愉悦感。


但这种指责和攻击,却会让彼此产生越来深的情感隔离,双方都无法从关系中得到滋养。




爱终将消磨殆尽。



《理解愤怒》中说:


一个人如果内在无法确认自己的价值感,就需要通过与他人比较,以他人为参照物,来确认自己的价值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宋宁峰就是张婉婷确认自我价值的参照物。


我很认同沈奕斐老师对她的评价:


张婉婷看似强势,其实内心藏着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她攻击性过强,对他人期待过高,恰恰是因为她的内在过于虚弱。


看到张婉婷之前发的一些动态:


对2岁孩子情绪崩溃的抵触和焦虑,让我意识到我小时候有情绪时,没有被接纳和理解,从而被上一代人的焦虑不安深深的影响。




我没办法,我无法隐藏好我的情绪和我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清楚的看到每一个讨厌的背后,都蕴藏着自己的自私、自我、强势、占有欲、狭隘、爱面子、刻薄……




她并非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只是搞错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一个人的过往创伤不是去攻击另一个人的理由。




关系中,有一个定律是——谁痛苦谁改变


期待对方的改变,终究是向外求,别人永远不可能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状态,那么痛苦便会一直存在。


只有改变自己的认知和想法,才有可能走出负向循环的怪圈。


正如伊能静所说:你要找的是一个共同生活的人,而不是让另一半像医生一样来承担治愈你身上所有伤痛的责任。


没有人是完美的。


亲密关系中,我们既要学会珍惜不完美的伴侣,更要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懂得对自己的期待负责,才是真正走入了自我治愈的过程。




欢迎转发文章,最后我想说:


先让自己幸福,再让别人幸福,这才是爱的正向循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