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累计阅读人次13997次,借阅人次594次!他推着移动书屋让没有阅读习惯的整个村子

导读岁月长河,好人常在,“2022红云红河云南好人”系列展播从10月24日开始。岁月长河,好人常在。又一年,我们与云南好人相遇,过去的16年,我...

岁月长河,好人常在,

“2022红云红河云南好人”

系列展播从10月24日开始。

岁月长河,好人常在。

又一年,我们与云南好人相遇,

过去的16年,

我们讲述了400多位好人的故事,

他们的故事在平凡中见伟大,

在细碎中见真情,

给予我们感动,

也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农家书屋是为了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由农民自己管理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大理州弥渡县红星村的图书管理员李存德,为了更多的村民能够读书看报,每天坚持把图书搬上集市,办起了移动书屋。

今天的好人故事展播,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农家书屋管理员——李存德。

一早,70岁的李存德收拾停当,带上自己置办的推车出发了。虽然多年前因工伤,腰椎受损,拄着拐杖的李存德,还是尽量地加快脚步。他要先赶到农家书屋,把书装上手推车,再拉去集市。

红星村集贸市场,位于村子的中心,每天上午,这里都是整个红星村人流最大、最热闹的地方。


一辆推车,几只竹筐、三条长凳,李存德的移动书屋简单质朴,但才刚刚摆起,就有赶集的村民,围过来借阅。

每当有人在书摊借阅书报,都要在李存德自制的《农家书屋出版物借阅登记簿》上留下姓名。

儿童绘本、书籍、报刊杂志,李存德的移动书屋,书虽然不多,但也算种类丰富。从几岁的顽童,到识字不多的老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刊物。

移动书屋的诞生

2014年,退休后的李存德,开始担任红星村委会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但村民们没有阅读的习惯,很少有人来农家书屋借阅。

李存德:“一开始农家书屋是在这边二楼端头那间,最初没有人来看,在二楼后来又搬来楼下。”

记者:“为什么没人看?”

李存德:“因为都不习惯看书吧!叫人家来看看书,人家说老头儿看什么书啊?这种年代还看什么书!都玩手机去了。”

李存德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小热爱阅读。他深知阅读对于村民们的意义,眼看农家书屋无人光顾,李存德心中焦急,总是念叨着:“得想想办法”。

李存德:“我们有个领导说用背篓背着去给大家看书,我说不用拿背篓背,我去买一辆小车买上两只篮子,整几块板子就可以弄了。”

李存德是个行动派,自费买来推车、竹篮,自制了简易的报夹,没多久就在集市门前摆起了移动书屋。但红星村的图书因为长久以来无人问津,被隔壁村拉走了不少,书屋的图书种类欠缺,数量有限,李存德又开始四处奔走,为他的移动书屋收集图书。

李存德:“我一看到下乡的,管他是干部还是来乡下的工作队,只要是坐小车的不论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我都会去说给我几本书嘛!书来到我们红星村就是宝贝了,我就这么去要,慢慢的就有这么多书了。”

几年来,在李存德的努力下,读书看报,已经成为了部分红星村村民习惯的生活方式。村民们一些细微的变化也都被李存德看在眼里。

李存德:“看书、读书是有意义的,文化知识提高了他就不会说低级趣味的话。一两岁小娃娃就来翻着书,他们就喜欢书,喜欢着喜欢着他去到学校他就努力了!还有我那个风车是起什么作用你们知道吗?遇见小娃娃,看到我那个风车转着他就走过来了,他们走来我就问,小朋友看不看书?他们不看风车了就会来看我的书。”

如今,李存德的移动书屋,已经逐渐融入了村民的生活。红星集贸市场,也有了新的气象。提起多年来的辛苦,李存德总说:“再坚持几年,等村民们都习惯了读书看报,再建个更大的书屋,自己和这辆小推车,也就可以一起退休了。”


李存德的《农家书屋出版物借阅登记簿》记录:

李存德的移动书屋,

2019年,阅读人次 3920次,借阅人次 193次;

2020年, 阅读人次 4873次,借阅人次156次;

2021年,阅读人次5204次,借阅人次245次;

三年累计,阅读人次13997次,借阅人次594次

岁月长河,好人常在,

“2022红云红河云南好人”

系列展播从10月24日开始。

观看渠道 ▼▼▼

电视端↓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都市条形码》栏目

(17:50——19:00时段)

新媒体平台↓

都市频道七彩云

专题——《2022红云红河云南好人》

2006年开始,都市频道开始了寻找好人的公益行动,通过都市条形码这个平台,近500个普通人的故事被我们记录下来,无论平凡、耀眼,他们的坚持或是一刹那的勇气,都在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温暖。今年,是云南好人故事展播的第十七年,希望我们坚持记录的这些平凡事能够给正在前行的你带来一丝光和热。

记者:李劲书

摄像:尹健

编辑:胡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