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三公在两周之际的选择

导读原标题:郑氏三公在两周之际的选择所谓郑氏三公,就是郑桓公姬友、郑武公姬掘突、郑庄公姬寤生祖孙三人,作为郑国开基立业的三位国君,他们...

原标题:郑氏三公在两周之际的选择

所谓郑氏三公,就是郑桓公姬友、郑武公姬掘突、郑庄公姬寤生祖孙三人,作为郑国开基立业的三位国君,他们为郑国立足于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周王室来说,郑氏三公的不同选择既塑造了东周王室,也加速了周王室的持续衰弱。对郑国来说,借王室牟利让自己获得了丰厚的政治资源,也埋下了衰败的根基。正所谓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冥冥之中的一切馈赠,都早已被标好了价码!

周幽王覆灭时,叔父郑桓公同死,然此前郑桓公受侄子冷落时,就已将郑国搬迁至成周王畿东部,这个先见之明不仅让郑国免于同宗周镐京城一起毁灭,反而成了两王并立时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从周幽王到周平王在位的六十余年内,三代郑国国君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借助参与王政的机会,加上郑氏三公的个人才能,郑国成为第一个异军突起的诸侯国。

郑桓公作为周幽王的叔父,本来在王室拥有超然地位,然而周幽王与父亲周宣王理念不同,他看重外戚诸侯,不依仗宗室公侯。先后任用申后之父申侯和褒姒之父褒侯,以这两个老丈人来制衡叔父郑桓公的权力,后面东汉王朝的朝局也是这么玩的。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小女儿为夫人,郑武公即是周幽王的堂弟、又是周幽王和申后的妹夫,这让郑国两父子在镐京之战前后国策发生了极大反转。

周幽王使用外戚取代宗亲,在通过外戚的转换来实现(相权)转移的手段很高明,但是由于遇到了申侯这个老实人而玩脱了,作为开化不久的姜戎,申侯不能忍受女儿和外孙被周幽王抛弃,直接掀了桌子灭亡了西周。镐京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周天子的势力被周幽王的弟弟莫侯和儿子废太子分别继承,持续了20年的两王并立时代开始。

郑桓公作为王室宗亲,游离在在申侯和褒侯两拨外戚势力之外,(他虽然和申侯是亲家,但却死在了镐京之战中,不能证明他偏向于任何一方),相较于父亲来说郑武公就明显支持老丈人申侯、以及即是堂侄又是外甥的周平王了。在这一阶段内,郑国纵横捭阖四处出击,先后灭掉了郐国、东虢国、胡国,从一个小国一跃成为中原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

郑武公死后儿子郑庄公继位,武姜和次子共叔段争夺君位失败,郑伯克段于鄢,公叔段逃到卫国共地,为四国伐郑埋下了伏笔。自郑武公大肆扩张以来,就引起周平王的警觉,借着郑国和周围诸侯的矛盾,周平王开始利用远支宗室虢公取代郑国。在郑庄公的威胁下周平王让步,双方交换儿子为人质,周王权力进一步衰弱!

周桓王即位后,开始利用郑国和中原诸侯的矛盾,郑齐鲁三国伐宋后,周王放弃了裁判身份,纠合陈蔡卫攻郑,结果一败涂地,周桓王被射中肩膀,王室的遮羞布被彻底拔下来。郑国击败王室后声威大涨,加之有齐鲁两国对郑国亦步亦趋,郑庄公一时风光无两,被后世称为春秋三小霸之首,为后世奸雄留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三代接力,终于将郑国的国势推到了巅峰,此时的郑国虽然看似繁花似锦、烈火烹油,但已经危机四伏,险象环生。首先郑国是靠周王室的权威扩张的,现在周郑关系已经彻底破裂;其次周围宋卫陈蔡敌视郑国,极大压缩了郑国的发展空间;最后郑国地处中原,缺乏战略腹地,落后于齐鲁两国盟友是早晚的事。这种种情形,也是郑国在经过三公之后,国势急转直下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