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分析:巴以和平期望缘何屡屡落空?

导读原标题:新书分析:巴以和平期望缘何屡屡落空?参考消息网10月17日报道西班牙环球网站近日刊发题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从奥斯陆到哈马斯》...

原标题:新书分析:巴以和平期望缘何屡屡落空?

参考消息网10月17日报西班牙环球网站近日刊发题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从奥斯陆到哈马斯》的文章,作者是罗伯托·曼西利亚·布兰科。全文摘编如下:

《奥斯陆协议》签署30年后,巴以冲突似乎仍将持续。暴力和激进主义继续压倒谈判和对话,就像我们刚刚目睹的那样,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于10月7日向以色列发动了闪电战,以色列则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暴力惯性延宕至今

伊拉克战争(2003年)和“阿拉伯之春”(2011-2013年)、美国在中东地缘政治上的明显式微、伊朗与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作为新的地区强国的崛起、外部行为体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乌克兰战争爆发后国际体系的变化以及新技术的面世,都未能扭转导致巴以冲突延宕至今的暴力惯性,在推动解决冲突的倡议方面更是成果寥寥。

正因如此,何塞·阿布-塔布什和伊萨亚斯·巴雷纳达两位教授合著的新书《巴勒斯坦:从到种族隔离》的面世恰逢其时。它以批判性眼光审视了30年来解决巴以问题的希望屡屡落空。

既没有和平,也没有谅解: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政治空间一步步被日益激进的行为体和因素(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以色列右翼政治集团等)裹挟,其结果证明创造对话空间是行不通的做法,还使得一场基本上未对以色列利益造成损害的冲突愈演愈烈。

本书分为七章,论述了推动《奥斯陆协议》谈判进程的错综复杂的因素,其中包括1991年的马德里和平会议。

作者以敏锐的笔触回溯了两个社会的政治关键时刻、促使《奥斯陆协议》签署的动机、和平期望的落空、一场似乎没有尽头的冲突的惯性,以及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形势的疏远。30年后,《奥斯陆协议》的失败表现为“两国方案”被逐渐淡化,从未有实现的一天。这导致对巴勒斯坦建国的希望落空和置身事外。

正是在这种惯性中,我们甚至看到强大的以色列军事机构和被占领土地上的定居者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暴力平常化,同时竭力抹除作为巴勒斯坦人民代表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实现合法化的任何可能性。

分歧隔阂日益加深

作者在第三章“巴勒斯坦建国受挫”中剖析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内部分歧。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新一代巴勒斯坦人的隔阂显而易见,继而引发“新抵抗运动”,它们是巴勒斯坦青年政治活动的另类表现形式(大多数是自发的,没有组织领导)。

与此同时,日益右翼化的以色列社会试图延续其内部和地区保护圈,而对距离其主要城市仅几十公里之遥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这进一步加深了“以色列国”的捏造性和例外感,它千方百计地试图在这个动荡的地区中维持一个“民主岛国”的扭曲形象。

第四章“以色列的极端民族主义倾向”与以色列社会的右翼观点相关,它解释了以色列社会和政坛是如何为非自由主义和一族统治主义的新犹太复国主义奠定基础的。

第六章则揭露了以色列如何有效地将反犹主义作为其国家结构和政治文化的一个关键要素,特别是在对外关系中用作一种武器,来阻挠任何对该国针对巴勒斯坦人实施种族隔离制度的批评。

以色列的“新旧对外联盟”(第七章)则帮助维持了这种殖民体系,在美国的战略支持、欧洲的被动和中立,或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土耳其等新兴国家的现实政治主义的鼓动下更是变本加厉。

作者得出的结论无疑是对巴勒斯坦大业前景的打击:“巴勒斯坦人孤立无援……他们的政治力量再度遭到削弱、分化……政治阶层和公民社会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奥斯陆协议》签署30年后,国土之上的人文和政治状况比以前糟糕得多。”尽管有140个联合国成员国承认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也加入了国际刑事法院,但“没有任何重大国际倡议或承诺来有效地捍卫巴勒斯坦国”。(编译/李子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