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林:变“动态清零”为精准清零如何?关键在于人人能够严于律己

导读据澎湃新闻报道:从10月31日起,部分地区发布相关通告表示,乘坐火车和飞机出行等不再需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了。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据澎湃新闻报道:从10月31日起,部分地区发布相关通告表示,乘坐火车和飞机出行等不再需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了。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近日,四川、甘肃、贵州等多地发布通知,11月起核酸检测要恢复收费。这些报道发出了我国的防疫政策可能稳步调整的信号。我个人以为,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个大原则不变的前提下,从技术层面讲,我国防疫政策宜从“动态清零”到“精准清零”方向调整。

动态清零,包括发现传染源、公共卫生和社会的干预措施、及时救治三环节。快速精准,是动态清零的核心要义。从实施情况看效果显著但精准性不够,成本太高,每个环节都需要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限制人们的社交行动中去,对民众出行的阻碍太大,长此以往难以持续。

2022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慢,大量的企业经营艰难,不少人员陷入生活困境(网传因抗疫陷入三个月无收入的可以领到救助金),主要原因是人员流通受到严重阻碍。

精准清零,其要义是“只限制感染者的社交行动,不限制非感染着的社交行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调整——

一、国家为从“发现传染源”到有能力“不使自己成为传染源”提供支持

造成抗疫阻碍经济发展这种现象的最底层原因是不能做到“人人严以律己”。通过这三年的抗疫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为自己的“不能严于律己”付出了高昂的社会成本!

对防疫而言,“人人严以律己”落实到行动上就是坚决“不使自己成为传染源”。即把单靠公共卫生力量“发现传染源”这个环节调整为利用公共卫生力量使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不使自己成为传染源”。

而这种做不到“人人严以律己”既有个人自觉性的原因也有社会在这方面着力不够的原因,即社会没有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持使得每个人都有能力“不使自己成为传染源”。故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思想层面和技术层面同时开展工作。

从思想层面讲,就是通过宣传、教育,普及防疫知识,增强个人防疫意识,进行一些技术性培训。使防疫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日常习惯,尤其要使人们自觉意识到,在疫情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要想将疫情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和自由行动的影响降到最低,那就全力以赴做到“不使自己成为传染源”。这方面,还可以借助法律手段,即制定预防新冠疾病的临时法规,如果确因个人不能“严于律己”的行为(如不自觉自测或上传自检信息)导致使自己成为“传染源”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从技术层面讲,那就是国家为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不使自己成为传染源”提供技术支持——

第一,免费为所有人接种新冠疫苗,疫苗的防感染效能要能够对付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能有效降低重复感染率和重症率。

第二,国家为所有人提供让群众能够自我简便操作、准确度超99%、从检测到获得结果时间不超过10分钟,每次检测费用不高于5元为宜的检测试剂(这些数据标准由有关专门机构研究确定,本文只是例说)。

第三,全国建立统一的用于抗击疫情的专用互联网,基层以社区为中心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每个人都在手机上下载专用的可以集合抗疫功能的所有信息的App,除了标识自己是否感染的健康码外还有密接追踪等功能。每个社区都可以通过手机上传的信息掌握本社区人员流动的情况。

第四,使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居住地附近的药店购买到预防新冠疾病和减缓新冠疾病症状的药物以及有用的医疗器材,比如预防瘟疫的中成药,比如血氧测量仪。

二、把“公共卫生和社会的干预”调整为“公共卫生和社会精准干预”

(一)精准溯源

有了上面说的技术支持,就可以改变“公共卫生和社会干预”为“公共卫生和社会精准干预”。

原有干预方式为“有一例感染者就实行一个社区静默或一个城市静默或一栋楼的住户都被集中统一隔离”,还有令人猝不及防的“时空伴随”。

精准干预,指“只对确诊的感染者进行隔离,不限制非感染者的社会交往活动,尽量减少抗疫工作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扰动”。

每个感染者都是一个新的“传染源”问题在于快速发现“传染源”!我认为,除了 以往已经采用的通过监测发热门诊的预警以及一些检测手段来发现“传染源”外,把发现“传染源”的任务交给人民群众自己,即每个人都能利用自备或政府发给的能精准快速的可以自己简便操作的检测试剂自测来确认“自己是不是传染源”——

情况一:在自己发现有感冒症状时对自己及家人进行自测,把检测结果是阳性的人员的信息立刻通过网络报告给社区,听从社区安排专业服务人员上门复查确诊并作出下一步隔离的安排。社区专业服务人员同时通过阳性患者的手机专用App的信息以及对其个人行踪的询问调查对其密接者进行确认,通知密接者进行自测,并把自查结果报告社区。对密接者自测为阳性者,采取同样的方式处理,尽量减少对社会的扰动。

情况二:需要从A地到达B地的人员行前对自己进行自测,若是阳性则停止出行,并报告当地社区,按情况一处理。如果自测为阴性,则按下列步骤准备出行:

第一,将自己到达的大致时间报告目的地的社区(或通过酒店报告社区)。

第二,带口罩,洗好手。到达后需乘交通时注意与其他人保持距离。

第三,到达后自觉自测,若自测阴性,报告社区并自觉在家或酒店隔离观察一天再测,再报告社区,若阴性就可出门办事。若出现阳性,则报告社区后听从社区安排。

即发展“传染源”的工作一部分就交给了人民群众自己。这也叫“动员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走群众路线”。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因既有的“主动筛查的手段(大规模核酸,大规模封控)而深度扰民,阻碍社会人员流通。除非确诊是感染者,不轻易将个人健康码变成黄色,取消所谓的“时空伴随”方式。

(二)精准管控

精准管控,即只管控感染者和他的密接者,不管控非感染者。

通过上述方式发现感染者后,通过专用追踪密接者的电子设备(手机App)确认密接者。然后,自动通知密接者自测,并将自测结果报告社区管控中心,如果是阳性则继续情况一的操作。这样形成一个网络追踪链。

这套系统依赖于以下条件:

第一,电子追踪设备精准。所谓密接者,应该定义为与感染者接触距离一米以内且持续时间超过一分钟的人员(这个距离和时间可以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确定,此文只是例说)。网络平台可以据此信息追踪到密接者,可及时给密接者发送自检提示的信息。

第二,需要人们高度的自觉性,接到信息后确实去进行自检,并把自检结果报告给社区管控平台。

从技术上讲,中国的互联网即其终端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水平应该做得到。如果这套系统真的可以实现精准追踪,那么精准管控就基本可以做到。

如果这套系统真的可以起到作用,那么就可以做到不因大面积筛查而扰民。非感染着的行动不会受到管控,照样可以从事自己的各种社会活动。

(三)非感染者也要精准律己

不过,非感染者和感染者往往仅在一次擦肩而过时发生转换,所以即使自己暂时是非感染着,也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自己成为感染者。还是那句话:坚决“不使自己成为传染源”。

所谓精准律己,就是按照国家防疫部门的要求严格落实在行动上。

第一,保证接种疫苗,除非有医院证明不能接种。目前,疫苗仍然是最有效的保护手段。首先它可以防止再感染,即便再感染也可以防止轻转重。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但防止再感染和轻转重的效力还是很高的。

第二,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非要到人员密集场所(比如商场、医院、公共交通等)不可的也要带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第三,如果在人员聚集地(如电影院、OK厅、音乐会、大型会议)呆的时间长,回家后立刻做消毒处理,洗澡换衣,再做自我检测。

第四,积极配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符合国家总体防疫政策的合法的防疫举措,坚决不做无理取闹、干扰抗疫工作的事,有意见走正常的意见反映渠道。

(四)与之配套的其它防疫措施也要精准

为保证做到精准管控,除了上面说的电子设备精准追踪、个人高度自觉防疫外,国家应该有与之配套的一些防疫措施。例如,对旅游景点、影剧院、酒吧等场所,做出一些有效的防疫规定(比如必须健康码是绿色的);对各类学校,各类医院住院部、养各类养老机构等有特殊的防疫措施(比如对内部人员做定期核酸检测,对外部进入机构人员要求健康码绿色,或在特殊的情况下要求48小时以内的检测为阴性)。

三、把“及时救治”调整为“分类精准及时救治”

从既往抗疫的经验看,感染者有四类:无症状感染者、轻症、较重症、重症。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是主体,占90%以上。无症状感染者转为轻症、轻症转为重症的比例很低。

如果按照“精准溯源”“精准管控”的要求做到了,那么集中隔离的压力就小多了,救治的对象也少多了。

(一)分类隔离救治

第一,对无症状感染者的隔离。对无症状感染者只需隔离,无需救治。隔离的目的是防止其成为传染源。有家庭隔离条件的在家隔离,家里没有隔离条件的申报集中隔离,每日上传自检结果,连续两天检测是阴性即可解除隔离。

第二,对轻症感染者的隔离。对轻症感染者也可以采取像对待无症状感染者一样隔离方式,不同的是可以给其提供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一般情况下,轻症患者都会自愈。

第三,对较重感染者的隔离。对较重感染者可以以集中在方舱医院隔离为主(有条件的也可在家隔离),集中隔离期间要给予患者一些配套的治疗措施,防止其像重症转化,尽量减少其留下后遗症的可能。

第四,对重症患者的隔离。大中型医院设立专门的住院部,解决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问题。分类隔离救治好处在于:非感染着不会被隔离;家庭隔离解决了一部分隔离问题使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集中隔离比例降低;较重患者救治有人管,也不占太多医疗资源;医院只负责重症患者的救治,基本不会导致医疗挤兑。

重症患者往往是因为年龄大、身体抵抗力弱所致,故对有基础疾病的和老年患者要有专门的救治渠道,保证他们的救治需求。

(二)传染病防治进一步专业化

人类所患疾病大致可以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两类,这次防疫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新冠疾病严重挤占了其它疾病的医疗资源,出现了个别因抗疫耽误治病而失去生命的案例,这就与抗疫的初衷相违背了。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原因是救治传染病医疗系统没有专门化。

中国的城市应该有传染病医院,传染病又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多种。但既有的传染病防治系统不足以抵御新冠疾病这样的传染病,使得新冠患者不得不去挤占其它病种的医疗资源。

趁着这次抗击新冠疫情,完善我国的传染病预防、救治的医疗体系迫在眉睫。

专门化,也是一种“精准”的要求。有一只专业化的防治传染病的队伍加上走现代群众路线,在中国建立起完备的传染病(不只是新冠)防治体系是应该做得到的。

(三)杜绝过度抗疫

所谓过度抗疫,就是不精准,下大包围。表现为有些地方抗疫层层加码。一个偌大的城市,出现几例感染者便上下就恐慌,导致半个城甚至全城静默。个别地方还出现封闭小区、紧锁门窗,拒绝救治其他病人的情况。

层层加码,除了官员怕被追责外,就是恐惧心理在作怪。对新冠病毒,我们既要坚决防止自己成为传染源,又要勇敢面对。除非重症或专为重症的需要及时治疗,其他都能自愈。后遗症也主要表现在重症和较重症患者身上。人们不必过度紧张导致社会恐慌。

本文所言“不使自己成为传染源”的要求是理想化了一些。它对人们的自觉性、自律性要求特高。欧美国家之所以代价惨重,极端个人主义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之所以抗疫有成效,民众的自律性高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时间拖久了,自律性便扛不住了!所以,调整抗疫策略和措施,减少对社会的扰动,让没有感染的老百姓正常生活的时机到了!这个冬天过后就是春天,希望2023年,中国人民能够走出疫情的阴霾,把经济搞上去,让生活活起来,满怀信心地迎接春天。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祝愿大家携起手来、战胜疫情、遏制霸权,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