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城市地下隐患:北京半地下室供暖水泄漏致2死背后

导读 发生事故的北京惠新南里1号院2号楼外侧,可以看到半地下室的窗户。 (南方周末记者 庞礴/图)据北京朝阳消防通报,2022年11月20日凌晨4时...

发生事故的北京惠新南里1号院2号楼外侧,可以看到半地下室的窗户。 (南方周末记者 庞礴/图)

据北京朝阳消防通报,2022年11月20日凌晨4时07分,119指挥中心接到朝阳一小区热力管线事故的报警。事故为半地下室供暖水泄漏,3名被困人员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11月22日,南方周末记者在事发半地下室并未发现入户供暖管道。负责该楼的供热管家亦称,出现事故的供暖管道不在楼内,而在楼外。

这一起地下室供暖水泄漏事故背后,是北方城市供暖管道普遍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

“都是新分来的大学生”

发生事故的半地下室位于北京朝阳区惠新南里1号院2号楼5单元。11月22日晚,南方周末记者来到这里时,半地下室的住户已经全部搬离。

惠新南里1号院中有两栋楼,均为一梯两户的单元楼,但半地下室的结构与地面住户不同——地下打通成长廊,长廊两侧为十几平米一间的房间,有公用的洗手间和浴室。

每一个单元门进入后,都有一道楼梯通往地下,但楼梯口另设一道防火门。附近居民表示,防火门时开时关,多数时候,半地下室的住户都是从5单元的防火门出入。

小区中多位居民表示,惠新南里1号院是机关家属楼,其中一位居民表示,半地下室并不对外出租,而是机关职工宿舍,“(住户)具体是谁不知道,但都是新分来的大学生(毕业生)。”

惠新南里1号院2号楼半地下室,走廊两侧为卧室、公厕和公用浴室。11月22日晚,半地下室住户已全部搬离。 (南方周末记者 庞礴/图)

附近一位地产中介说,包括惠新南里1号院在内,附近小区的半地下室都不是住宅类产权房,也就意味着不可以住人:“几年以前就清理了,不让出租。”在惠新南里1号院向西400米的惠新里小区,两位居民表示,自己所在的楼栋都没有半地下室出租,“几年前有做旅馆的,后来北京清理违规的半地下室旅馆,现在都已经空了”。

在发生事故的半地下室中,南方周末记者并未看到室内暖气管道,但唯一对外的一扇窗户上玻璃碎裂,窗户下的墙皮有明显被水流冲刷过的痕迹;室内的墙边留下的水渍约有一米高,天花板上的墙皮剥落。

紧挨5单元,室外的地面被挖开,有管道露出,拉着警戒线。据北京新闻广播消息,11月21日下午,发生爆裂的管道已被吊车吊出。

南方周末记者致电北京市热力集团朝阳第一分公司负责该楼栋的供热服务管家,管家表示,他所负责的是楼内管道的巡查、更换和维修等服务,而此次事故不涉及楼内管道故障,泄漏的是室外的管道。

在城市的集中供暖系统里,高温的供暖水由热源厂送出,经过主管网送往换热站,换热站会将水温降低后输出,经过二次管网送往居民户内。

一位暖通工程师分析,此次事故大概率是主管道爆裂,市政供暖主管道的水温一般在95℃左右。而二次管网由于水温较低,水管管径也小,“家庭暖气漏水或者爆管很少危及人身安全”。

目前尚无法确认爆裂处为主管网,官方暂未公布事故原因。

事发半地下室天花板墙皮剥落,窗户破裂,窗户下方墙壁有水冲刷的痕迹。照片摄于2022年11月22日。 (南方周末记者 庞礴/图)

翻修速度赶不上老化速度”

随着北方进入供暖季,供暖主管道事故新闻频出:

11月7日,新疆巩留县有供热管网爆裂。当地媒体称,“供热公司加大供热压力,一冷一热间,管道的连接处就出现了爆裂现象。”

11月11日上午,长春市供暖管线因老化而爆裂。吉林广播电视台介绍,“现场当时喷出几米高的水柱,所幸爆裂位置不是在居民区,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11月14日到15日,西安市有两处供暖管道爆裂。华商报报道,第一次有111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受影响,第二次为140万。

就在北京惠新南里1号院事故发生当日,辽宁本溪一段供热管道破裂。据新京报报道,“热水喷涌而出十余米高,热气随之弥漫”,影响供热面积80余万平方米。

11月21日,河北邯郸中华大街附近一段供热管道爆裂。极目新闻报道,事发路段大面积积水,有行人被烫伤。

11月24日,北京市朝阳区再次发生供暖事故。根据朝阳区政府官方网站,芍药居2号院供暖主管道爆裂发生泄漏,21栋楼、1200户居民的供暖受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供热专家说,供暖管线事故频发背后,是普遍的管道老化。“焊口、阀门等地方都容易出现腐蚀,”这名专家表示,“管线腐蚀的问题非常复杂,容易形成电腐蚀、化学腐蚀等,时间长了就会有隐患。”中国城市的集中供热起源于六十多年前,“一般管网的寿命是30到40年,现在已经有些到了极限,腐蚀、管壁变薄等隐患也就暴露出来了”。

上述专家表示,尽管目前有翻新计划,但因为供热网是几十年前建成的,而翻修只能趁城市街道更新时完成,更换的速度还赶不上管道老化的速度。

11月21日下午,事发半地下室所在楼西侧地面被挖开,积水已经排干,有管道露出。 (南方周末记者 庞礴/图)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李德英表达了相似的观点。“现在城市供热管网有相当一部分的使用年限超过30年,已经出现异常腐蚀现象,年久失修了。但更换管道需要的投资很大,有的主干线每延米需要一万多元,按建筑面积计算平均每平米数百元不等。”

北京青年报报道,2022-2023采暖季北京城镇地区供热面积预计达到9.33亿平方米,其中居民供热面积6.57亿平方米。李德英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目前全国的供热面积加起来超过200亿平方米,因此供热管道更换只能逐步进行,“目前采取的办法,多数情况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更换、修补出问题的管道”。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发展,供热管道的管径越来越大,有的超过1.4米。大管径要求管道材质更高,但李德英说,目前的产品和技术,管道材料包括阀门、管件等,还存在不少潜在的质量问题。

此外,维护保养环节也存在隐患。李德英说,虽然中国的集中供热系统引自苏联,但大部分欧洲国家会在非采暖季采用充水湿式保养,管道内部充水会减缓管道腐蚀,而中国会在供暖季之后放空管道水,这也加剧了氧腐蚀。

在供热过程中,管网的压力不同,有些部位会超标。集中供热系统水力失调经常导致近热远冷现象,此时,供热单位往往会额外加大循环水泵,造成供热系统超压运行。“(加压供热的)结果是八成热用户过度供热,但过热的居民不会投诉,这就是用很大的代价解决很小的问题:弥补了少数不热的用户,但造成能源无端的浪费。”

李德英说,在某个西北部城市,供热管道本身的质量不错,但经常出现爆管现象。后来发现是定压太高,管道经常超压运行,将定压点压力调低后问题迎刃而解。

南方周末记者 庞礴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婧怡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