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争夺北极?美国新战略背后的拉锯战丨智库视点

导读 (IC photo/图)在俄罗斯集中精力应对俄乌战事之际,美国在北极地区又有了新动作。美国白宫近日公布了新版“北极地区国家战略”(下称“北...

(IC photo/图)

在俄罗斯集中精力应对俄乌战事之际,美国在北极地区又有了新动作。

美国白宫近日公布了新版“北极地区国家战略”(下称“北极战略”),阐明美国未来十年在北极地区的议程,包含四大支柱:安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可持续经济发展、国际合作与治理。

自2022年8月以来,美国先后宣布,任命首位无任所北极大使、成立北极战略与全球复原力办公室、公布新北极战略。美国连续祭出“三板斧”,加紧布局北极,反映了北极在美国对外政策序列中的排位不断提升。

尽管新战略表示“美国寻求一个和平、稳定、繁荣与合作的北极地区”,但同样指出,俄罗斯等国加剧了北极地区的战略竞争,并呼吁盟国之间加强合作,以“维护该地区的国际法、规则、规范和标准”。路透社就此解读认为,预计美国将针对北极地区的战略存在,同俄罗斯等国展开越发激烈的竞争。

在北极这片寒地上,美俄交锋或将热闹上演。

进击的美国

根据白宫网站的情况说明,新版北极战略是对奥巴马政府2013年北极战略的更新。

在谈到新战略出台的背景时,白宫在强调应对气候危机、提升北极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还渲染俄乌战争加剧了北极地区的竞争态势。战略宣称,在北极战略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作为北极国家,美国对该地区的管理和保护负有责任。

相较于2013年北极战略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北极地区独特环境”作为核心内容,新版北极战略则将安全议题放到了第一位,强调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存在,与盟友和伙伴采取安全措施。

长期以来,北极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从未处于核心位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和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张耀表示,自特朗普执政后期以来,北极地区的战略优先级在美国政府眼中不断提升。据美媒报道,2020年,美国空军、陆军、海军、海岸警卫队等先后发布各自军种的“北极战略”,鼓吹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基地建设。

拜登上台以来,美国政府对北极的关注和投入与日俱增。2022年8月,美国国务院宣布将任命专门负责北极地区事务的北极大使,取代此前的北极事务协调员。9月,美国国防部宣布成立北极战略与全球复原力办公室。

美国频繁动作的背后,是北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日益增长的经济与战略价值。

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类矿产资源。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称,北极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和30%未开发的天然气储量。仅就天然气储量而言,北极和中东可能是同一个量级的。

其次,北极和北冰洋有联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线。随着北极升温,海冰融化,北极航道航运价值更加凸显。如果北冰洋航道实现通航,将使亚、欧和美洲之间的航线缩短6000公里-8000公里。

更为关键的是,北极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北极上空是洲际战略弹道导弹或战略轰炸机的最佳路径,厚实的冰层也为潜艇的隐蔽航行提供了良好的保护。美国国防部监察长曾在报告里写道,“北极是美国本土受到攻击的潜在载体,也是美国军队在印太地区和欧洲之间的战略走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俄罗斯导弹或轰炸机通往北美的最短路径就是北极上空。”

北约的北极?

拜登版北极战略将安全议题放到首位。战略指出,美国将通过加强捍卫其在北极利益所需的能力,遏制美国本土和盟友面临的威胁,同时与盟友和伙伴协调共同的安全措施,减少意外升级的风险。

以领土自然延伸到北极地区以内,并且环绕北冰洋为标准,北极国家共有8个,分别为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1996年,上述8国在加拿大渥太华成立北极理事会,推进北极地区国际合作和治理。

此前,在北极理事会8个正式成员国中,俄罗斯、瑞典、芬兰3国不是北约成员国。2022年6月29日,北约正式邀请瑞典和芬兰加入其联盟。7月5日,在北约总部布鲁塞尔,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与芬兰外长哈维斯托及瑞典外交大臣林德正式签署了芬瑞两国加入北约组织议定书。

斯托尔滕贝格曾表示,芬兰与瑞典两国加入北约的速度,极有可能是北约数次扩员中进程最快的一次。

一旦芬兰和瑞典正式加入北约,北极理事会除俄罗斯之外的7个国家都将是北约成员国。北极理事会作为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国际合作机制,将出现7个北约成员国对俄罗斯的失衡局面。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张家栋表示,这意味着整个北极地区或将有约三分之二的海岸线被北约控制,北约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将因此得以加强。美国想借北约扩员的优势,以更深层次、更广泛地控制北极地区。

8月25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等人陪同下,访问该国努纳武特地区的剑桥湾,几乎与美国宣布计划设立北极大使同步。北约网站刊文称,这是北约秘书长首次访问加拿大北极地区。

张耀认为,美国设立北极大使与北约秘书长首访加拿大北极地区几乎同步,并非时间上的巧合,或许反映出美国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在北极问题上的政策立场正在日益靠拢。借力北约实现美国的北极战略成为美国的机巧选择。

2022年3月,北极理事会暂停开展工作。6月,美国、加拿大、芬兰、冰岛、丹麦、挪威、瑞典等7国表示,将在没有俄罗斯参与的情况下有限恢复北极理事会项目。俄罗斯官方则回应称,在俄缺席的情况下通过的决定将不具合法性。

美国不仅在北极理事会内部强化与北约盟国的合作,对俄罗斯进行围追堵截,还试图将北极外的北约国家如英国、法国等,拉入北极争夺的阵营。

近年来,美国及北约盟友在北极地区常态化开展一系列联合军事演习,提高海上协同作战能力,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和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均曾参与演习。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和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张耀表示,冷战后北约组织的发展表明,北约很多时候已经成为美国推行自身战略的工具。新北极战略似乎预示了,美国有可能带领其北约盟国对北极理事会进行边缘化,另起炉灶。

谁是北极的真正主人

为确保四大支柱之首的安全议题,新北极战略提出,要强化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军事设施建设和各种军事训练的运行,显示美国力量在北极的存在,并加强与美国盟国和伙伴的合作以确保安全和遏制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侵略。外媒称,美国未来将以新北极战略为牵引推动北极军事化建设,在“大国竞争”的思维下强化战略博弈。

对于美国及北约不断强化其在北极地区的“存在感”,俄罗斯则针锋相对。

2022年7月31日,在美欧等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俄制裁力度的背景下,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新的《海军准则》,将北极地区的重要性提升至第一位。《准则》强调,北极地区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竞争地区,还是军事竞争地区,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确保战略稳定。8月4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签署法令,宣布俄将于2035年前投资近1.8万亿卢布(约合300亿美元)开发北极航线。

8月27日,北约秘书长首访加拿大北极地区,并发表“有必要在北极扩大部署”的言论之后,俄罗斯媒体强硬表示:“与北约秘书长不同,任何一只北极熊都知道谁是北极的真正主人。”

俄罗斯强硬表态的背后,是其在北极地区优越的地缘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和军事投入。

俄罗斯是拥有最长北冰洋海岸线的国家,也是最早制定北极地缘战略和政策并在北极部署有最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俄罗斯在北极地区部署有包括6个军事基地、19个机场、16个深水港在内的五百多处军事基础设施,既具有强大、持久的自我保障能力,又具有较强的空天作战能力。

俄罗斯政治和军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长赫拉姆奇欣认为,目前,俄在北极的军事力量超过了所有北约国家的总和。

影响几何

尽管俄乌战争给了美国和北约在北极地区趁虚而入的机会,但分析人士并不看好美国新北极战略的实施前景,认为其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央视军事观察员王宝付分析,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地缘优势远不及俄罗斯,并且美国的全球战略战线过长,美国想在北极地区压制俄罗斯的目标,将难以实现。《洛杉矶时报》评论文章亦称,尽管胶着的俄乌战争大大削减了俄罗斯应对北极事务的能力,或者说至少暂时分散了其对北极的注意力,但北极仍然是美国战术防御中的一个相对弱点。

此外,美国的北极“朋友圈”也并非铁板一块。

张耀认为,美国与其他北极地区盟友最多能在军事安全领域展开合作,但是经济、环保、油气开发等领域恐潜力有限,因为这些议题涉及领土主权争端、利益竞争。事实上,即便是跟美国等西方盟国合作,但加拿大经常就北极地区的主权问题与美国、丹麦等北约国家互有龃龉。

但无可怀疑的一点是,北极被带入大国竞争,或将对北极地区的生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讯学院吴敏文教授撰文指出,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北极冰川大量融化,使得北极动物和北极植被遭受前所未有的存续危机。在北极地区部署更多装备和兵力,以及众多的军事活动,无疑将更多地消耗北极地区动植物生存所需要的资源,破坏它们的原生活动、迁徙轨迹,这将造成不可逆和毁灭性的生态后果。

北极面临的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不仅事关北极国家,也关乎全人类的利益。

在北极地区治理和合作上,也不乏一些有建设性的声音。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在开发北极的过程中,中国的声音不容忽视。

中国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是陆上最接近北极圈的国家之一。北极的自然状况及其变化对中国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有着直接影响,北极环保、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跨区域和全球性问题,与中国息息相关。

此外,自1925年加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正式开启参与北极事务的进程,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由来已久,且已由单纯的科学研究拓展至北极全球治理、区域合作、多边和双边机制等多个层面。

多年来,中国已成为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正如外交部前发言人耿爽所说,中国不会越位介入完全属于北极国家之间的事务。但在北极跨区域和全球性问题上,中国也不会缺位,可以并且愿意发挥建设性作用。

南方防务智库特约研究员 王航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