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女生考上清华,感言“原来阶层差距那么大”,理想是当公务员

导读如果说高考是改变一个学生命运的转折点,也是走出去的好机会;那么进入大学之后,绝对可以说是“颠覆”认知的过程。许多家长以为学生毕业后...

如果说高考是改变一个学生命运的转折点,也是走出去的好机会;那么进入大学之后,绝对可以说是“颠覆”认知的过程。

许多家长以为学生毕业后,才逐渐拉开差距。事实上那些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的同学,早在入校后就不断经历着见识的更新,和“成长的撕裂感”。但这未尝不是好事。

县城女生考上清华,感言:来北京才发现,原来阶层差距那么大

“小镇做题家”这个词,相信很多网友都不陌生,它用来比喻来自小城镇或农村地区里,家庭平平的学生。他们除了成绩和勤奋,几乎很难拿出其他资源来参与竞争。

谁知即使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名校,依然难以摆脱被嘲笑的处境。而这位来自江西的女生,就自我定义成这个群体,她当年以强基计划的途径,考上清华大学。

在她生长的小县城,能走出清华生,基本全县都家喻户晓了。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她也曾认为自己一定要做出类拔萃的高端人才。

可面对镜头,她却坦言:“来北京才发现,原来阶层差距可以那么大”。首先,她谈及了自己这种县城生源,在学习模式上,跟那些“城市中产”的区别。

女生所在的高中,培养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升学率。而这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也很清楚,自己只能靠高考来增加改变境遇的可能。

他们每天6:35就起来参加早自习,晚上22:20才放学。回到宿舍后还要继续争分夺秒。相反,那些“高端中学”的生源,往往既没耽误成绩、也有精力培养兴趣,不是靠熬夜考上的。

如果这个时代,你还以为清华里的学霸大多是“勤奋懂事”的寒门子弟,只能说见识没有跟上现实的脚步。所以接下来,她谈到了家长职业的对比。

她自己的父亲在煤矿工作,母亲则是名家庭主妇。但是大学里,很多学霸本身就出自高知家庭,他们既不用在经济上省吃俭用,还会在学习道路上得到更好的指导和规划。

这让笔者想起另外一位校友,是一名男生。他表示自己能进名校,不光是努力的结果,他的家长在教育行业人脉广泛,经常能找到“高人”指点,也有能力进行教育投入。

谈及规划,女生的回答很现实:梦想不能当饭吃

同为清华的校友,这两人成为“小镇做题家”和“城市中产后代”的典型。对比他们脸上的状态,相信很多网友也感受到了这些差距带来的不同。

女生虽然不卑不亢,但眼里少有“光芒四射”的样子;男生即使发型很独特,也感觉自信从容,那种“松弛感”或许是家境普通的大学生很难靠努力培养出来的。

最后,被问及未来规划时,这位江西女生表示:自己很想成为一名作家,可是她很清楚,梦想不能当饭吃。当作家意味着没出名之前,要面对时间和收入的矛盾。

所以,她很务实地说,已经把理想改成了“考公务员”。这样就能进入体制内,获得稳定的生活。这样的目标引发网友的热议。

有人觉得考上清华,思维还停留在拿编制,跟普通院校的学生没多少区别。也有人认为,站在她的角度,其他方向还真的不见得比考公好。对于出身县城,在大城市没人脉的学生,考公恰恰是好的选择。

如果给你这些钱,你愿意放弃清华的学历吗?女生的回复更现实

街头采访经常会谈及这个话题,不少高中生会认为考上清华、北大,要比拿到几百万的价值更大。可是大学生和毕业生的想法,自然不会这么天真。

对方补充了假设的问题:“一个亿”和清华录取资格,只能选其中之一的话,你会放弃清华学历吗?女生几乎想都不用想,回答说:不用那么多,哪怕有七百万就行。

乍一听或许你会觉得这位学生这么看重经济条件,不是想象中学霸该有的样子。可是转念想想,我们努力学习不正是为了改善固有的家庭环境,实现阶层晋升吗?

在现实面前,有多少人能做到只谈情怀呢。或许有时候,我们总是对有知识的大学生要求太高。商人赚钱没有多少人质疑,学霸想要高的收入,却容易被说教。

【话题】你认同这位大学生的观点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