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线城市真的已经容不下制造业了吗

导读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1835天1最近,陆陆续续有我们身边的企业家朋友跟我说,打算向外地搬迁了,也就是从深圳搬到东莞、惠州这些周边地区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1835天

1

最近,陆陆续续有我们身边的企业家朋友跟我说,打算向外地搬迁了,也就是从深圳搬到东莞、惠州这些周边地区,来减轻房租带来的压力。

我自己也感觉到了这样的趋势,这几年在深圳周边包括在上海走访的经历来看,第二产业的厂家是越搬越远,我们有的学员一开始还在比较中心的福田区,没过多久就去到了宝安的郊区,现在厂房已经在东莞了。

有的企业有感而发,说深圳已经容不下制造业了,而在北京、上海,也有同样的声音出现。

那么,以深圳为例,的一线城市真的已经容不下制造业了吗?

2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能简单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

制造业是不是正在离开深圳呢?

是的,深圳的外迁潮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之久。

从外资巨头飞利浦、三星电子、爱普生、霍尼韦尔,到本土的中兴通讯、比亚迪、大疆、欧菲光,还有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华为,全都放弃或者是把生产基地搬离了深圳。

华为当时离开的时候,还引起了轩然大波,深圳市政府专门圈了一块地给华为,也传达了一个信号给华为,同意你们用这块地来搞房地产。

但是,任正非觉得这样容易让华为偏离自己的主航道。

假如去搞房地产,谁还有心思闷头钻研科技呢?

就拒绝了这样的条件。

这样的条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是考验一个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心性,假如华为去搞房地产了,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了。

所以,华为挑来挑去,还是在东莞松山湖兴建了自己的生产基地。

大企业都在离开,就不要提中小企业了,虽然大家离开深圳的原因各有千秋,但核心的原因还是那一个。

是什么呢?

那就是越来越高的房价和高房租吃掉了企业的利润。

3

过去10年间,深圳的房价经历了梦幻一般的“伟大旅程”。

跟房价一起起飞的是企业厂房租金,远在光明新区的厂房已经到了三十几块的高价位。

像在宝安一带工业园的企业,我也去咨询了几位企业的老总。

像从事于注塑模具,铭洋宇通的王总就跟我说,租金涨到了38元/平,每个月光租金就要6万多,压力很大。

其次,厂房贵也就算了,很多房东不愿意跟你签5-10年的长期合同,都是1-2年的短期合同,每一次续租都要涨一次价。

如果行情有变化,厂房随时都有可能被收回去,这样搬家装修的成本又收不回来了。

成本提升、利润变薄、发展空间被压缩,很多制造业玩命干上一两年赚的钱,还不能顶上一次搬家所花费的。

对企业来说,盈利那是天性,一些工厂离开深圳后,就去到了东莞、惠州,甚至是去到越南这些低劳动力的成本,更有优惠政策的地方。

2015年开始,深圳制造业年度注册数量逐年下降,到了2020年底的时候,全年注册数量只有2015年的三分之一了。

从数据和调研上来看,一些制造业的确是在离开深圳。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说深圳已经容不下制造业了,确实,深圳在发展的道路上也是走过弯路的。

但深圳会走上“空心化”的老路子吗?

相反,我更认为深圳是在有意识的走一条转型之路。

4

从深圳统计局2020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深圳曾经有两次制造业出走的危机:

1995年,台资、港资外迁,第二产业比重下降;

到了2005年开始,逐渐回升的第二产业比重再度下降,到2019年,第二产业比重到了39%,比2005年的顶峰53.8%少去了14.8%。

这背后就是长期以来,低端制造业在不断外迁的结果。

但是,这两次的制造业撤离,并没有使深圳崩溃,反而使深圳一跃成为了城市领跑的位置。

为什么呢?

从深圳产值的构成和比重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比重并不高,腾讯的光环让大家觉得深圳过去增长的动力是依靠互联网。

实际上,深圳互联网行业所处的生态环境是“大树底下不长草”,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业和服务业依然占据着深圳的核心位置,特别是工业,生产指数增速达到了27.1%,而深圳生产总值增速是21.6%。

第二产业在不断减少,但产值却在不断上升,回归到制造业本身,这也就意味着:产业的升级。

深圳在高速发展的路上一路狂奔,这也带来了生活成本上涨、土地资源有限的影响,企业外迁也是顺应着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现象。

我们正走向数字经济时代,大量跟数字经济有关的创新内容,正集中在深圳,而且从制造2025和十四五计划上来说。

未来制造业的大方向,是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万物互联的方向升级,要向产业附加值更高的上游产业去前进。

这也要求着制造业在覆盖面和技术深度上去提升,去满足经济内循环的市场需求。

所以,占地多,附加值低的低端制造业为了成本考虑就要去一个更合适的地方了。

不可能说深圳又要靠制造,又要靠创新,既要金融,还要发展互联网,房地产还要时不时被拉出来打两顿。

这是不可能的,地方就那么大,深圳总共1970平方公里的土地,鱼跟熊掌不可兼得。

如果说单纯为了防止空心化,那把平安大厦拆了,建一个大型制造厂放在那里就不会空心化了吗?

显然不是的。

不是以制造业的数量来评定发展的空间,而是以质量来驱动发展。

深圳正处于转型的重要节点上,在这个节点上,深圳正在严控房价,主抓创新,倒逼企业做出抉择。

像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等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深圳下一轮发展的内生的动力。

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深圳独有的。

历史上的硅谷也曾经出现过企业外迁的情况,但从结果上来看,无法变革的企业会迁移到更加低成本的地区发展,而高科技产业会取代原来企业的位置,继续开花结果,用更高的效率和产值拉动地区的发展。

这就是良性循环,也是属于企业的一次考验。

你不去变革,仍然停留在10年、20年前的发展规模里慢慢增长,你不去掌握核心技术,就自然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

那么,上升的人力成本跟土地价格就一定会逼着你选择要么创新提升,要么离开。

5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发展路径。

为什么北上广深会认定是一线城市?

不是他们的GDP有多高,也不是房价有多高,而是这些城市在重要产业是不是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是不是人才齐聚的核心产业中心,是不是毕业生一毕业就知道去哪里能获得最大发展机会的城市。

就像大家知道的,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金融中心,深圳定位是什么呢?

科技产业中心。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是这个城市的定位和出路,也是这片土地上所有企业的方向。

就像我们最后问那位学员王总,房租这么高,那您有没有考虑到搬离深圳呢?

王总爽快的回答说:当然不会,至少短期不会。

因为她的家庭和孩子上学都在深圳,她也熟悉了这片土地。

更加重要的是,搬厂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而她的公司是以技术为导向,驱动着整个公司发展,又通过互联网营销在国内外塑造品牌保证自己的订单,公司可以离开深圳,但人才不会,产品质量、交付周期和订单就会受到影响。

那么,各位,讲了这么多,你们心中是不是有了答案呢?

责任编辑丨罗英凡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