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史‖三教堂与僧王庙

导读三教堂与僧王庙文/董士君沂南县砖埠镇政府驻地西3公里处有一座名为大山的山,半山腰中,曾建有三教堂与僧王庙。东为僧王庙,西是三教堂。大...

三教堂与僧王庙

文/董士君

沂南县砖埠镇政府驻地西3公里处有一座名为大山的山,半山腰中,曾建有三教堂与僧王庙。东为僧王庙,西是三教堂。

大山属蒙山余脉,主峰海拔266.8米,南、北、西三面高耸险峻,东面较为和缓。据说古代曾有草寇占山为王,并修筑了山寨。清末民初,为躲避战乱匪患,大山上修建了围寨,有东西南北四个寨门,最多时周围80多个村庄的百姓入寨避难。

僧王庙占地约3亩,庙宇有三大间,系清朝政府为纪念清军将领僧格林沁镇压捻军有“功”而建。

何为捻军?捻军是清代安徽北部和河南一带的农民起义军(1852—1868年),领袖主要有张洛行、赖文光、张宗禹等。曾受太平天国领导,配合作战,1866年分为东捻、西捻两支,最后都在清军镇压下失败。

僧格林沁(?—1865年),清末将领。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人。1825年(道光五年)袭封郡王,1853年(咸丰三年)受命为参赞大臣,率骑兵防堵太平天国北伐军。1855年封为亲王。1860年抗击英法联军,失守大沽、天津。1861年后对捻军作战,在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残杀起义军。1864年(同治三年)与捻军赖文光、张宗禹作战,屡被击败。次年5月在山东曹州(今菏泽)高楼寨附近的吴家店被围歼斩首。

僧王庙于1923年前后又重修过。庙内壁画甚多,主要有清兵首领集合图、练兵图、出击图、阻击夹攻图,还有钳子阵、剪子阵等。壁画色彩鲜艳,人物栩栩如生。庙宇西南面建一大戏台,台下能供上千人看戏。

为什么僧王庙建于砖埠镇大山?这是与僧格林沁在砖埠镇境内大败捻军有关联。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十),捻军首领张敏行部被清军追至羊阑湖(今砖埠镇阳岚)一带,同清军僧格林沁部激战,伤亡万余人。余部向西南方向突围。同治八年(1869年),兰山县奉清廷令组织地方收拾遗骸,葬于山南头村北山脚下,名“枯骨冢”,并立碑略记其事。

同在大山上的三教堂建于同治二年(1863年),占地约一亩,庙宇为三间青砖瓦房,内有塑神三尊,分别为儒教、道教、佛教教主。民国初年曾重修过,因山寨被土匪攻破,三教堂未修好即停工,抗日战争初期被毁。遗址东现尚存门脸石一块,长100厘米,高40厘米,厚20厘米,上书“三教堂”三个正楷大字,每字面积约0.1平方米。左边竖写“大清同治二年立”。

三教是什么来历?其内容有二说:“(一)汉儒宣扬夏尚忠、商尚敬、周尚文为三教。《白虎通三教》:‘教所以三何?法天地人,内忠外敬文饰之,故三而备也。’(二)自东汉佛教传人我国后,称儒、道、佛为三教。《北史•周高祖纪》载:‘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年)十二月癸巳,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识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庙内曾有石碑20余通,其中三教堂内4通。有一株银杏树,树围约5米,另有柏树、柞树多株。

僧王庙位东,三教堂在僧王庙西南50米处。三教堂西南约50米,在一大片岩石的南侧有古泉一眼,长年泉水旺盛。庙宇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后大山封山造林,划属鼻子山林场,庙宇旧址改建成林场办公室。庙内石碑被毁,现仅存“三教堂”额碑一块及几块残碑。

董士君,山东沂南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获首届山东省政府主办的“中国山东故事”征文三等奖等文学征文奖59项。出版散文集《上硠花开》、研究文集《沂蒙红色文献》;参予编纂《双堠镇志》《沂南县国有林场志》《沂南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沂南历史(第二卷)》《阳都锦绣山河》等史志书籍。

壹点号 沂蒙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