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大布:喜迎红薯丰收,非遗技艺传承焕发乡村产业新活力

导读近日,正值红薯收获的季节,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的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放眼望去,整齐的田垄上摆着一堆堆红薯,乡村田野到处洋溢...

近日,正值红薯收获的季节,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的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放眼望去,整齐的田垄上摆着一堆堆红薯,乡村田野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笔者走访了解,今年以来,该镇红薯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产量约2000吨,居于全县首位。作为“乳源三宝”(红薯干、腐竹、笋干)不可或缺的生产原料,当地种植基地、农户选种了优质本地红薯,加之独特的气候、土壤优势,以此优质红薯制作的红薯干色泽亮丽,黄中透红,质地柔软细腻耐嚼,味道清香甜糯,经久耐储,是当地久经盛名的茶点零食。

红薯干作为该镇的主导产业之一,品牌响亮,但产值低、不成规模、产能过剩等生产销售难题一直限制着产业发展。为探索建立新发展模式,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该镇创新“非遗技艺+产业振兴”新模式,以“121+N”产业振兴模式助力非遗技艺传承焕发产业新活力。

传统红薯干制作技艺流程较多,工序细腻,要求较高,所有的制作工序全由手工完成,原料加工大都采用蒸煮、热烤等方法,自然天成,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三次热烤温度控制全凭经验掌握。

“要让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下来,让技艺‘活起来’是关键。”该镇有关负责人在与非遗技艺传承人的沟通中发现,当地非遗技艺因为得不到推广、知名度不高,传承人对市场不了解,收入不高,年轻人更加不愿意学,使得非遗技艺的传承遇到了很大阻碍。

面对非遗技艺传承及产业发展困境,该镇创新“121+N”产业振兴模式,统筹整合乡村振兴资金等约500万元将埕头村委闲置的旧办公楼改造为产业振兴标准化帮扶车间,成立了全县首家乡村振兴平台企业——乳源峡谷振鑫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同步打造独具特色的“乳源三宝”体验馆,配套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农产品推介中心和电商推广基地,搭建了非遗工坊雏形。通过邀请侯志文等本地非遗技艺传承人手把手教学,充分结合加工车间、厂房、冷库,设计定制倒蒸红薯干的机械设备,以体验馆、电商经济、网红”经济多形式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以文化振兴乡村产业繁荣发展。

【全媒体记者】叶志强

【媒介助理】阙紫晴

【通讯员】陈志伟

【作者】 叶志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