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将目光转向中国,欧盟表态加强对华关系后,中欧签署合作协议

导读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同欧洲央行对双方的本币互换协议进行了续签,协议规模为3500亿人民币/450亿欧元,协议有效期限为三年。欧洲各国...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同欧洲央行对双方的本币互换协议进行了续签,协议规模为3500亿人民币/450亿欧元,协议有效期限为三年。

欧洲各国经济形势严峻背景下,欧洲开始将目光更多转向中国,中欧签署本币互换协议的同时,欧盟贸易专员在德国就对华经贸关系表态指出,与华脱钩并非欧洲企业的选项,中国市场能够承载起欧洲的投资期待,欧洲对与华贸易的态度应基于现实而非天真。

欧盟贸易专员这一加强对华关系的表态为中欧关系前景发出正向信号,俄乌冲突加剧、欧洲能源困局加深背景下,中欧合作正在为欧洲各国维系民生提供重要支撑。中国生产的热水袋、电暖器、电热毯等取暖装置大量销往欧洲,接手对欧贸易的部分中国中小企业订单量以近乎100%的速度增长,随着欧洲地区冬季的到来,欧洲对华取暖设备的需求无疑将进一步上升。

经中欧货运班列或海上货轮输往欧洲的中国取暖商品是中欧经济互利合作的缩影之一,随着美国对欧洲能源供应的收紧及随后带来的欧洲被迫去工业化进程逐步显露后果,欧洲各国对华提供的各类工业品呈需求扩大趋势,中国市场也是欧洲企业投资优化自身供应链的去向之一,并由此在逐步形成中欧经贸关系的新常态。

由于美国对欧洲的深度渗透与掌控,对于美霸权的收割动作欧洲各国更多显得无能为力,美国以四倍高价向欧卖出天然气,一艘从北美出发的液化天然气船运抵欧洲后可直接获利堪称天价的一亿美元,德法等国正在争取对美能源议价权,但相比于美国掌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渠道,欧洲各国显得分散而无力。

能源被美扼住喉咙,欧洲从基础工业到高级工业便必须进行与能源存量相符的“逃逸”以避免落入市场崩盘的境地,中国提供的海量基础工业产品,对欧洲而言是必需品。欧洲去工业化的工业现实和能源危机带来的直接民生需求,都在促使中欧基础贸易迎来爆发期,这一情况下不论是欧盟贸易专员发声呼吁扩大中欧合作还是欧洲央行同华签署3500亿人民币规模的新本币互换协定,都显示着欧盟各国对与华经贸关系的现实认识。

以德法为代表的欧盟核心国家是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传统工业强国,美国在其引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以芯片为代表的工业集成化促成了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美自此正式占据全球科技高地。

当下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中美是这场新科技革命中的双主角,而当下美国正在以通胀削减法案构建针对中法德各国在内的新进口壁垒,这一背景下,即便是基于工业发展的现实考量,德法为中枢的欧盟也有必要发展对华经贸联系以接触各类前沿工业实践。

另一方面,能源与日常商品作为民众生活的两大刚需,欧洲的能源基本盘已出现重大缺漏,如基础生活品再出现较大缺漏,欧洲民众的愤怒将更加失控,这使得尽管美助推下欧盟一度响起所谓“与华脱钩”的声音,但欧盟各国确已无法承担与华脱钩的代价。

中欧本币互换协定能为双方经贸缩减大量时间成本,有益于双方经贸的更高效进行,扩大的中欧经贸正为萧瑟寒冬中的欧洲提供必要助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