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深圳扩大科研仪器 “朋友圈”,释放科研潜能

导读2022年12月10日起,《深圳市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与2016年底起施行的...

2022年12月10日起,《深圳市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与2016年底起施行的《深圳市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相比,《管理办法》的内容从19条升级至39条,从2700多字增至4100余字,标志着深圳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是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题中应有之义。

《管理办法》的实施,不仅与看似冷冰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有关,也与深圳不断增加的科研人员有关;不仅将助力深圳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也将为“创新之城”深圳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深圳明年和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成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既为抗击肺炎疫情等重要任务提供了支撑,也为中小企业降低创新成本,让创新企业无需购买使用频率不高的设备,而是可以像网购一样便捷获得使用权,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菁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菁良科技”)由两位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创立于2018年初,已成功研发上市了多款全球首创的分子诊断标准品。针对一些研发过程中的项目和部分产品的原料,该公司通过深圳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中的“大鹏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分别借用贝克曼超高速离心机和BD FACSAriaIII分选型流式仪。

菁良科技COVID-19 假病毒全基因组质控品是一款包含2019-nCov病毒全基因组假病毒质控品,可适配市场上所有获批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质控需求。

菁良科技研发部中级研究员耿汇津告诉记者:“由于超速离心机的单价昂贵,进口周期长,所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上的超速离心机为我们的标准品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借助共享的超速离心机,我们得到了产量高且质粒残留低于1%的新冠假病毒,可以稳定用于标准品的生产。共享平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帮助我们节约成本达几十万元,极大帮助和便利了我们的产品研发和生产。”

根据新实施的《管理办法》,单台(套)利用深圳本市财政资金投入5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购置,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科学仪器必须开放共享。

这意味着像菁良科技这样的年轻企业,将有机会通过共享平台方便地链接更多、更新的科研仪器,减轻科研仪器购置、运维及更新换代的成本压力。

对深圳这座城市而言,科研仪器设备的“朋友圈”扩大,将不断提高科技资源利用价值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产学研协作,进一步提升深圳市高科技企业的科研实力。

近年来,深圳对创新研究大力投入,吸引了大量科研人才聚集,科研设施和仪器的数量也迅速增加。

根据最新统计,深圳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上,单台套原值超过50万元(含)且利用深圳市财政资金购置的科研仪器数量为4886台套,总原值79.03亿元,开放率为100%,使用率为109.1%,实现了大型科研仪器有效集中、开放共享的高效管理。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深圳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登记的试验母船(船名“清研海试1”)

打开深圳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记者发现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是平台上交易量最高的仪器,原价值312.85万。

据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统计,截至2021年底,该院共有单台(套)50万及以上仪器设备有217台,设备原值2.98亿元,开放率100%,使用率116%,共享率40%,已服务300多家单位,如宁德时代、大疆创新、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安吉尔饮用水产业集团、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马岚在接受南方+采访时表示:“在全民共享时代,我们希望让科研仪器设备‘活’起来,让它们在闲置时间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仪器设备共享,高校与业界有了更便捷的交流媒介,科研成果转化也有了抓手,有利于实现多方共赢。”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盘活全院已有设备资源,初步建立超过40人的院聘工程师队伍,探索平台运营管理机制等。

据介绍,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立了完善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规定、仪器设备收费标准管理规定等。该院盘活全院已有设备资源,成立“6+1”科研共享平台,平台实行管理委员会监督下的主任负责制,并初步建立超过40人的院聘工程师队伍,探索平台运营管理机制等。

未来,像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这样的仪器开放共享“尖子生”或将更多。

事实上,由于仪器价格昂贵、维护费用高、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原因,大型科学仪器的开放共享并不像共享单车那么简单,沟通成本高,需要科研人员在本单位任务外付出不少精力,因此一些高校、大型科研机构或龙头企业开发共享科学仪器的愿望并不强烈。

2021年5月,深圳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在深圳“两会”上领衔提出《关于推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实验室设备共享的建议》,提出了推动仪器共享立法、建立共享管理考评机制、加强仪器的分类管理、加强操作人员培训等建议。

科研仪器 “朋友圈”进一步扩大,科研仪器的管理单位中走出更多开放共享“尖子生”,需要以系统思维解决痛点、疏通堵点,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也需要管理单位、专业服务机构、使用机构等各方面的合力推进。

新实施的《管理办法》明确了重大科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适用范围、开放与共享、考核与奖惩、新购评审与评议等内容。在管理方面,《管理办法》强化了层级管理,建立市级开放共享协调机制,加强绩效分类考核,根据科技设施与科研仪器类型,按年度实施分类、分步考核。

此外,《管理办法》鼓励多元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共建重大科技设施,探索组建专业的服务机构;明确了重点项目优先原则,强调开放共享优先对象,优先为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提供共享服务。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是促进科技创新、拓展认知疆域的重要工具。随着深圳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也将大幅增加。期待随着《管理办法》的实施,深圳高校、科研机构等管理单位高质量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走出更多“尖子生”,引领深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工作将迈上新台阶,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深圳力量。

【记者】马芳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 马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