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生向二三线城市中学扩散,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师范生何去何从

导读师资水平一向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优秀的师资队伍,其自身专业知识过硬,且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有着很大...

师资水平一向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优秀的师资队伍,其自身专业知识过硬,且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名校毕业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各地初高中争抢的重要来源。

在家长看来,名校毕业生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个人能力,普遍优于普通院校毕业生。如果学校能招聘到名校毕业生,证明学校本身是注重师资力量的。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名校毕业生的教育,在耳濡目染下,对孩子的综合素质也能得到很大提升。

大城市不香了?名校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中学扩散,师范生何去何从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名校毕业生虽然有高于普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但也确实有很多名校毕业生放弃在大城市里继续做科研实验,而是回到二三线城市,做一名有编制的中学教师。

尤其是一些初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就会更青睐名校毕业生。在招聘人员看来,名校毕业生自带光环,教学能力也不会差。所以针对名校毕业生,会给出一系列吸引人的政策,这也是名校生选择二三线中学任教的原因之一。

浙江温州中学在新招聘的11名教师中,有7人来自清华、北大,另外4名也来自上海交大、北京师范、华东师范等名校。温州中学是浙江省知名高中,其生源在当地肯定是最优质的,由优秀的清北学生来教导优秀的高中生,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但11人中,只有3名师范生上岸,其他8人虽然都是名校,但并非科班出身。无独有偶,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在“名校优生”拟聘用教师名单中,共计22人里有15名均来自北大。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只有江苏师范和南京师范的4名学生,另外3名来自扬州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学专业也并非全部对口。

而在南京大学举行的双选会上,全国各地的重点中学组团去南大“抢人”,有学校甚至直接开出年薪40万的高价。南大作为全国名校,毕业生虽然优质,但并非科班出身,真的能担当教师重任吗?

名校生成了二三线城市的“香饽饽”,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师范生的就业空间。在大众看来,清北名校生就应该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而基层教育,教给术业有专攻的师范类学生即可。但当下的这种情况,对师范生而言,虽然讽刺,但也无奈。

人才引进政策虽保证了本校教育资源,但同时也加大了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差距

名校生到二三线城市的中学任教,不仅对师范生进行了降维打击,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大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像广大、浙江等较富裕的地区,在人才引进时给出的入职条件毕竟相对优渥,否则不可能吸引名校生入职。

但中西部贫困地区或者农村等欠发达地区,本身经济实力就比较弱,无法提供足够吸引人的薪资待遇。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劣势,很难招到高学历的名校教师。如此一来,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而教育是一国之根本,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每个父母的心愿。所以,由教育问题牵扯出的一系列经济、民生等问题,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重点。

如何保证教学质量、长久留住人才,是二三线学校应考虑的重点

虽然名校生有较高的学历,且自身水平不会差,但毕竟非科班出身,是否能够胜任教学,是家长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学校在招聘时,有明显的“名校效应”,如果想让这些名校生真正地为本校发展做出贡献,就要在内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才能让其作用发挥到最大。

能否长久留住名校生,也是学校要考虑的重点,毕竟他们有名校光环。招聘时,可能是因为优厚的福利待遇选择任教,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与预期不符,那他们也有足够的选择空间跳槽。

笔者寄语:随着学历的不断稀释,以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名校生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已经不是新鲜事。如何选择是他们的自由,但由此对师范生的冲击也要引起师范生的注意。如果自身条件不够硬,将来就业时又多了一批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

话题:你对名校生向二三线城市扩散的现象怎么看?

记得点一点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啦~

(图片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