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一门“特殊课”上了近22年,上课一座难求,颇受大学生喜爱

导读我国高校承担着教育重任,与初高中完全不同,且任务更加艰巨,专业课内容,难度较大,学生若能认真学习,思想层次将再上一个高度。除此之外...

我国高校承担着教育重任,与初高中完全不同,且任务更加艰巨,专业课内容,难度较大,学生若能认真学习,思想层次将再上一个高度。

除此之外,学生将掌握至少一样“生存技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产物,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社会各行各业得以飞快发展。

一生几十载,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探索如何活下去,或者怎样活得更好,反倒忽略了人生的意义。

如今,大学生普遍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不必为活着忧心,却又不喜欢活着,不是迷茫就是抑郁,学习没动力,工作不积极,家长头疼不知如何教育,于是,大学里一门特殊的课,悄然兴起,深受大家喜欢。

大学有一门“特殊课”上了近22年,上课一座难求,颇受大学生喜爱

近期,广州大学这门“特殊课”布置了别具一格的作业,要求大学生写遗嘱,内容要写自己怎样安排后事,台下学生纷纷拿起笔写起来,一瞬间,教室内鸦雀无声。

这堂课就是“生死课”,主讲教师是胡宜安教授,他讲了近22年,10多年前还被嘲讽是作秀,现在上课一座难求。

大学生们对“预立遗嘱”和“生前遗嘱”很感兴趣,感受颇深,学生要思考未来是怎样的,直接面对“死亡”话题。

课上播放相关视频,大学生流露出一种茫然和恐惧,了解之后,更多的是坦然,眼神中少了一些迷雾,课下再进行复盘,很多大学生又有新的收获,之后,面对身边人的去世,大学生们的表现也更加成熟了。

课程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教导大学生要珍视生命、尊死,有且只有一条命,理当倍加呵护,大学生断不能为了些许小事选择了解生命。

胡教授表示:生死学是一个学科,高校有了生死教育,引导大学生能够从专业角度剖析,从思想上得到放松,从而才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传统观念中,“生死”是一个要避讳的话题,实际上,应该正确看待,无需逃避,目前,我国约有20多所大学开设生死学相关课程,大学生都非常喜欢。

大学生上了课,会不会变得“佛系”?

有人会担心大学生听了课,会不会变得“佛系”?相对来说,大部分学生不会,教师通过一种积极的视角,客观的向大学生阐述生死内容,直视此问题,理性的做出自己的打算,不去忌讳,也不要去逃避,更不用为了躲避生死,想出一些不科学、不道德的法子。

大学生会变得更加理智,积极看待生死问题,心智愈发成熟,大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珍惜宝贵的时间,短暂的一生,必定要活的有价值。

反倒是一些无能的大学生,他们破罐子破摔,不是“佛系”就是“摆烂”,明明有力量改变现状,偏想要混到死,这种行为非常消极,加之,信息时代,各种关于生死的不良信息传递出来,加剧大学生消极想法。

高校课堂将生死拿到讲台上,具有权威性、说服性,纠正大学生错误的认知,引导大学生走上人生正轨,重新审视自己,从而发愤图强,拥有拼搏的精神,尽全力过好一生。

少数大学生身体健康,思想却“病”了,医生能够救死扶伤,挽救他人生命,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然而,难以去除掉思想的“病灶”,生死学课程,能够弥补医生的短板,大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做到客观看待生命,由内到外,皆是健健康康的,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写在最后

公开死亡课题,让死亡变得不再可怕,从容、科学的面对,是生死课的最终教育目的,我国大学生从小就缺乏相关教育,自己摸索的路上,免不了会误入歧途,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对于学生自身、家庭、社会而言,都是一种浪费。

看到大学生能够接受生死教育,不禁叫人感到欣慰,大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他日定要珍惜生命,没有生命,一切皆是虚妄,在此基础上,要明确自己苦苦求学的目的,究竟要为了什么读书,找到人生目标,学习更有动力,因此,设立生死课是一个好处更多的事。

大学生的表现叫人感动,主动面对难题,认真思考人生,这才是大学生该有的样子,希望大学生们能够学到更多。

本文由教育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讨论话题:你如何看待大学设立的生死课?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头条创作挑战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