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10岁女孩因3.6元跳楼:父亲头上的一粒灰,是她心里的一座山

导读#头条创作挑战赛#执笔为剑,写天写地写华年;落棋为子,点兵点将点江山。01成年人头上的一粒灰尘,压到孩子心里,便是一座山。起初,无人在...

#头条创作挑战赛#

执笔为剑,写天写地写华年;落棋为子,点兵点将点江山。

01

成年人头上的一粒灰尘,压到孩子心里,便是一座山。

起初,无人在意一个孩子所遭受的委屈,认为不过是一件小事,直至孩子用生命证明自己,让“小事”变成“大事”,人们才赫然发现,孩子的自尊心,远远胜于性命。

贵州,一名年仅10岁的女孩跳楼了,杀死她自尊心的,是3.6元。

起因是,这位小女孩在学校旁的文具店,买了3.6元的文具后离去,店主在清点库存时发现有商品丢失,调查监控后怀疑是小女孩有偷盗行为。

注意,这里只是怀疑,而不是确定。

店主没有善罢甘休,等到小女孩再次来到店里买文具时,她找到小女孩逼问是否偷了文具,也并不相信小女孩口中的“没有”,直接扣下了小女孩的作业本。

作业本上有着清晰的所在班级和名字。

店主见此心生一计,在没有任何证据的状况下,将小女孩的作业本挂在店门口,并配上“重金悬赏,紧急寻人”的醒目字样,供学校里无数的学生辨认。

果不其然,在多次上下学的高峰期后,有同班学生认出了小女孩的作业本,并将这一消息告诉店主,店主随即撤回挂在门口的作业本以及醒目的配文。

但是,这个消息在校园里彻底传开了,不仅学校里的学生知道小女孩偷了文具店的物品,就连学校里的老师们也知晓此事。

小女孩的班主任第一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和女孩沟通过后,发现她的情绪极为低落,随即和女孩的父亲联系,告知事情原委后让他多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

但父亲以为这只是件小事,没有在意,以“时间太晚了,孩子已经睡了”为由,想要等到隔天孩子醒了再进行心理疏导。

哪曾想到,女孩早晨醒来以后,于七点钟走出家门,按下电梯,登上30楼,在凛冽的寒风里,从顶楼一跃而下,彻底与世界告别。

所有人都感到猝不及防,并为她惋惜落泪。

但却没有人知道,从店主将她扣在店里说她是个“小偷”,到消息在校园里彻底传开,无数的同学戏称她为“小偷”,再到她从顶楼一跃而下,中间一共有着四天时间。

这漫长的四天时间里,女孩被“小偷”这两个字羞辱了多少次?遭受到了多少异样的审视眼光?脆弱的自尊心又被践踏了多少次?

同样没有人知道,只知道她是被三块六毛钱逼到绝路上的。

说来讽刺,三块六毛钱买不到一顿饭,买不到一杯饮料,却能让一条性命彻底消逝。

02

女孩用生命的代价,将3.6元的“小事”变成了“大事”,也引来了警方的注意和调查,结果是:店主和家属已经达成和解,家属表示不再上诉。

至于小女孩到底有没有偷拿文具店的物品,无人知道真相。

但在我看来,大概率是没有的。

因为我既不相信一个愿意以死亡来佐证自己清白的孩子,会做出偷盗的行为,也不相信一个偷盗商品的孩子,会愿意以生命的代价去偿还过错。

而文具店的店主,无论她是否冤枉了小女孩,悲剧已经酿成,且这场悲剧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这辈子注定难以心安,也注定要背负沉重的包袱度过余生。

她想要抓住偷窃商品的人,这本没有错,但她错在用错了方式,在没有确切证据的状况下,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彻底碾碎,先让孩子面临“社死”,再将孩子逼上绝路。

更何况,丢失的商品也未必是小女孩所为。

柴静在《看见》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真相往往就在于毫米之间。

把一杯水从桌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精确地移动一毫米,却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更多力气,因为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

很显然,店主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她采取了最为简单粗暴的错误方式,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羞耻心扼杀殆尽,也不曾考虑过如果小女孩是冤枉的怎么办。

有些事情,不落到自己头上,不亲身体验一番其中滋味,永远不知道它到底能有多沉重,能带来多大的毁灭力。

有位网友回忆自己儿时被冤枉的经历,至今刻骨铭心:

小学一年级,她攒了好久的零花钱,终于攒够了五毛钱,跑去商店买了块很喜欢的橡皮。

后来班里有位男生的橡皮丢了,男生的家长说是她偷的,当众将她骂哭,并强迫她把橡皮还给男同学,整个过程下来,没有人愿意相信她。

她的家长不相信她,她的老师直接喊她“小偷”,她的同学们也总是借此来嘲笑她偷东西,以至于后来班级每逢有人偷东西,她总是被当成第一怀疑对象。

可她明明是清白的。

即便时隔20年,回忆起那一幕幕场景,还是忍不住想哭,那种冤枉又无助的感觉刻骨铭心,令她永生难忘。

这种被冤枉的感觉,就如同锋利的针尖狠狠剜在心口处一般,轻而易举便能刺破一个孩子的心理防线和脆弱的自尊心。

03

整个事件里,人们最难理解的是,为什么年仅10岁的女孩,宁愿选择决绝地放弃生命,也不曾向任何人呼救?为什么她不相信父母能证明她的清白?

她的父亲得知她的遭遇后,认为天色已晚,再加上女儿已经睡着了,便没有第一时间询问女儿的心理状况,这说明在父亲的潜意识里,认为女儿的遭遇并没有那么重要,是件小事。

他以为女儿正在熟睡,殊不知女儿正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只要有个人站出来安慰她,相信她,鼓励她,她就能从委屈的漩涡里走出。

或许,备受委屈的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很希望能有一个人帮她脱离泥潭,可惜,直至希望一点点被磨灭,生命之火一点点被浇灭,也没有这样的人出现。

失望,也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叠加起来的,累积到一定程度,便成为了沉默,哪怕忍受天大的委屈,哪怕内心早已痛不欲生,哪怕忍受死亡的恐惧,也不向父母寻求帮助。

这不是脆弱,而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们,所认为的解决问题的最后方式。

就如同那个曾因为撞碎玻璃而从17楼跃下的9岁男孩一样,他的“遗书”是这样写的:

奶奶,我把学校的玻璃撞碎了,我知道自己要被惩罚,所以我跳楼了。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孩子因为区区一块玻璃而放弃生命?

是以往所犯错后的经历所致,是背后没有依靠的恐惧感所致,也是父母数年以来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所致。

当一个孩子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被父母忽略了感受,那么孩子的心门也势必逐渐对父母关闭,哪怕再痛再难,哪怕走上绝路,也不愿意向父母开口。

这,便是天下每一位父母所需要铭记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