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松山湖|这里是一个“非常适合做科研”的地方

导读开栏语:过去21年间,松山湖从科技产业园出发,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再到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城市实现从“园”到“...

开栏语:

过去21年间,松山湖从科技产业园出发,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再到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城市实现从“园”到“城”的华丽蝶变,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频频出圈。

松山湖何以始终勇立于时代潮头?满怀对松山湖科学城的好奇与期待,近日,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各重点高校的30余名优秀大学生记者,与年轻的松山湖科学城相遇,通过实地走访大装置、大平台,与园区科研人员、创业者对话中,他们写下了自己的观察与答案。

“有了它,我国在晶体材料、纳米颗粒、非晶合金、液体等不同有序度材料领域的研究拥有了一台‘超级显微镜’。”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控制室内,徐菊萍正在向前来参观的大学生记者们介绍多物理谱仪。

据了解,多物理谱仪是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理工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于2021年正式面向用户开放运行。而徐菊萍则是中科院高能所东莞研究部中子科学部多物理谱仪课题组的成员之一。

“幸好这里聚集了一批顶尖人才”

“它可以完成长程有序材料衍射实验的测量,同时也可以进行无序材料短程局域结构分析,这是一台可以开展中子全散射研究的多物理谱仪。”提起自己的工作,徐菊萍说:“能够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使命感和荣誉感鞭策我认真努力地工作,对实验数据负责,对自己做的每一项工作负责。”

在谱仪大厅,几条五彩斑斓,体积、厚度不一的长方条向四周延伸出去,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这些像积木一样的长方条叫做屏蔽块,其中,属于多物理谱仪的是天蓝色的那一条。

当问及为什么选择天蓝色时,她回答:“天蓝色这个颜色很清新,可以让心情变得很好,就像松山湖环境给人的感觉一样。”

2018年,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大科学装置的布局对徐菊萍有着一股强烈的吸引力。“做科学家是我们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我走这条路也是沿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徐菊萍说,尽管挑战很大,每天加班加点地学习,但她“骨子里那股钻研的劲儿”,帮她克服了横在梦想前的困难。

“当时在国内做中子散射应用研究的还不是很多,我自己之前不是做这个方向的,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知识是完全没有经验的。”徐菊萍坦言,当初来到这里,研究经验不足是最大的难题,“幸好这里聚集了一批顶尖人才”,常常给她答疑解惑。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陈延伟介绍,自正式运行以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吸引了来自大湾区乃至全球的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大科学装置的虹吸效应持续显现,有效支撑了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

“科研之外有很多可以娱乐游玩的地方”

2017年,徐菊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粒子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毕业后,就来到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工作,一待就是五年。老家在安徽马鞍山的她,最终和爱人一起选择在东莞松山湖安家。

“松山湖对人才很重视,除了在工作上给予我们帮助,更在生活方面提供很多便利。”徐菊萍说。

近几年,松山湖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开设羽毛球、篮球联赛,书法、陶艺、绘画等兴趣班,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及其家属的业余生活,营造了浓厚的人才交流氛围,提升了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周末时间,徐菊萍会经常拿起画笔练习水彩。“画画可以让人变得安静,很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但画画班今年太火爆了,我没报上。”徐菊萍笑着说,自己画过松山湖的晚霞,未来还想把多物理谱仪也画进画里。

除了画画,徐菊萍还会带着孩子逛商场,或是去松湖烟雨露营。“这几年这里的城市配套发展得特别迅速,科研之外有很多可以娱乐游玩的地方,配套设施也非常的全。” 徐菊萍说,松山湖是一个“尊重人才、非常适合做科研”的地方,“能够在松山湖工作和安家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希望未来能够为大科学装置贡献自己的能量”。

【大学生记者】史钰晗

【记者】韦基礼

【摄影】孙俊杰 黄政正

【实习生】陈雅靖

【作者】 韦基礼;孙俊杰;黄政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